2003年5月份以來,頻頻發生的煤礦安全事故,使得許多人因非典肆虐而緊張的神經更加敏感起來。
  5月13日,安徽蘆嶺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6人死亡的慘劇。
  5月19日至25日6天時間里,全國又發生煤礦特大事故4起,死亡64人。
  7月13日,河南登封東風煤礦發生透水事故,21名礦工遇難。由
于安全設施極差,事故發生后礦主又隱瞞不報,耽誤了搶險時機,最終釀成21名礦工全部遇難的慘劇。
  10月9日,登封昌達煤礦又發生透水事故,井下被困的17名礦工全部遇難,而早在一個多星期前,昌達煤礦已經發生滲水、淋水現象,而礦主竟然強令工人下井,終于釀成這場悲劇。
  明知井下已經出現可能發生透水事故的苗頭,礦主竟然以扣工資的辦法威脅礦工下井繼續作業,17條生命就這樣被埋在井下。
  不到3個月內登封發生兩起煤礦事故,共計38名礦工因為礦主無視安全生產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來自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消息說,鄉鎮煤礦產量猛增使得前三季度鄉鎮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均呈上升趨勢,同比分別增加231起、47人,分別上12.9%和1.5%。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死亡人數同比增加19人。
  2003年的現實告訴人們,礦難并非小煤窯的“專利”:
  2003年5月13日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蘆嶺煤礦隸屬于淮北礦業集團,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東南20公里處,1969年12月建成投產,1988年經過改擴建,現設計能力為240萬噸/年,核定能力230萬噸/年,2002年產量226萬噸,職工7500人。
  11月14日11時44分,江西豐城礦務局建新煤礦1010回采工作面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9人死亡,2人重傷,5人輕傷。發生瓦斯爆炸的建新煤礦,是豐城礦務局的主力礦井,有著“江南一枝花”的美譽,其機械化采煤作業程度非常高,設備和井下條件十分好。
  人們注意到,今年以來,煤礦安全事故的增加與煤炭需求的增加呈同步上升態勢,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聯系?
  近幾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直接帶動了各相關行業對能源的需求。作為我國煤炭消費的兩個大戶,電力和鋼鐵這兩大行業不約而同出現了加速啟動的態勢,對煤炭需求猛增。去年以來,全國火電機組新投產或陸續投產達2000萬千瓦,由此新增動力煤需求5000萬噸,動力煤告急。受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影響,我國鋼材產銷兩旺,一季度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成,煉焦用煤一派熱銷景象。
  從供給方面看,由于近些年來,國家整頓小煤礦的力度不斷加大,全國煤礦總數5年來從10萬個減少到不足3萬個。煤炭市場一度供過于求的狀況明顯改觀。
  供求變化導致煤價回升。年初,國內煤炭市場平均價已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以上,其中部分產品如優質煉焦煤價格翻了一番。
  能源緊缺,價格攀升,供給必然要增加,最終平抑需求,這本來是市場經濟的正常規律。但是,在利益驅動下,小煤礦無視國家一道道禁令,死灰復燃,為煤礦事故頻發埋下隱患。
  從今年以來煤礦發生的重特大事故來看,小煤礦仍然是事故多發的重點領域。1月1日至5月20日,全國煤礦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9起,其中小煤礦發生13起,占68%。
  煤炭企業要求漲價,電力企業難以消化,電煤“頂牛”造成供應梗阻,為小煤礦“起死回生”提供空間。
  從經驗看,供求緊張,一直是小煤礦死而復生的重要經濟動因。整頓和關閉小煤礦,關了再開,開了再關,糾纏不清。如果在供求體制上做文章,運用市場之手,推動煤炭供求平衡,無疑將抑制經濟利益這個驅動力;再加上行政的監管,非法小煤礦將失去生存空間,煤礦事故將大大減少。
  8月15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王顯政在全國煤礦安全生產電話會議上說,由于一個時期以來煤炭市場供銷兩旺,在利益驅動下,各地區、各類煤礦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產勢頭。大幅度超產必然使礦井設施、設備以及勞動力等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直接威脅著煤礦安全生產。
  山西省8月31日下發專項通知,規定如復產后煤礦發生3至9人事故的,撤銷鄉鎮長職務;發生10至19人事故的,對縣(區)長給予處分或免職;發生20人以上事故的,對市長(專員)給予處分或免職。在山西省,1~8月共發生114起煤礦安全事故,而因此受處分的人達113名。
  12月,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安全生產工作規劃》(2003~2005年),提出要將本地區、本部門重特大事故發生率和死亡人數下降率列入各級主要領導政績考核范圍,并將年終考核結果在省內主要媒體上公開。《規劃》提出,健全地方各級政府和各行業主管部門行政“一把手”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的考核、獎懲制度。“一把手”對本地區、本部門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負直接領導責任。《規劃》提出,要將本地區、本部門重、特大事故發生率和死亡人數下降率列入各級主要領導政績考核范圍。凡因安全監管不力,安全責任不落實而發生重、特大事故的,有關地方和部門不得評先進,其主要負責人年終考核不得評先進和提拔,年底考核的結果要在省內主要媒體上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
  湖北省強調:各地應建立并落實煤礦礦長和老板下井勞動的制度,以從根本上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的好轉。
  2003年,盡管煤礦事故頻發,但應該說,中央政府對安全生產的監管與往年比是加強了而不是削弱了。地方政府同樣是采取各種可能的措施加強安全生產監管。
  江西豐城礦務局建新煤礦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遇難礦工遺體的清運工作2003年11月15日早基本結束,目前已確認共49名礦工遇難,2人重傷,5人輕傷。
  安全不應是金錢與生命的博奕
  因為頻繁發生的礦難,在一些年份的某些時段,死亡在一些重點產煤區不再是什么重大事件。我們每年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幾次聲勢浩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以及對不合格的煤礦“堅決取締”和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的鄭重宣告。可以說,在最近幾年,這種領導權威的力量被使用到了極點。然而,仍在連續發生的爆炸表明,主觀努力和客觀效果之間存在背離。
  從2003年礦難事后的查處結果來看,幾乎所有發生礦難的企業,背后都存在著安全意識不強、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諸多安全隱患,也就是說,由于存在著這些因素,發生安全事故是遲早的事。
  加強安全生產,就得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職工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的改善,又得加大資金投入;加大資金投入,就會增加產品的生產成本,造成產品價格提升;而產品價格優勢一旦喪失,企業的競爭力也就跟著下降。在這個鏈條的最后一環中,當然就是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更多地發生,對此,企業領導是意識到了的,只是很多人都抱有一種僥幸心理,以為災難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防患未然”因為僥幸心理總容易成為空話,“事后驗史”總要沾染生命的鮮血然后才追悔莫及。
  事實上,安全投入被很多企業領導認為是比環保投入都不如的純投入,能不投就不投,從而也就使得安全生產的機構、設備、措施及人員的安全培訓等成為成本控制最優先考慮的對象,被當成最先可被節省的成本,這在那些新設立的、沒有經歷過安全事故的企業更是如此。否則,就不會出現一個地區連續一個多月發生三起特大安全事故的現象了。
  人治的權威性,在經歷了市場經濟的導入后,已經被現實生活中多元化的利益取向所消解。然而,對領導權威的路徑依賴仍在持續并進一步強化。20多年前,依靠行政手段保證著煤礦安全領導的權威性,然后對產量的刻意要求和大量開發,使得安全規章制度退居到最次要的位置,現在哪怕安全管理機構制定出再完備的制度,也已經不被管理對象包括執行者發自內心地尊重和遵守。
  一次礦難一次煤礦整頓,一次事故一次安全檢查,還要多少生命才能喚醒人們的“安全意識”,才能根治一些黑心礦主要錢不要命的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