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來看,中鋼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的決策是沒有問題的。”中鋼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吳紅斌向記者表示。
吳紅斌是中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一個月前,中鋼集團耗資12億澳元,正式完成了對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的收購,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成功在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上完成的“沒有被邀請的”要約收購。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襲來,大宗商品的價格也隨之下跌,以澳元為首的多國貨幣急劇貶值,在澳大利亞擁有其首個海外投資項目的中信泰富,也被爆出因為購買與澳元有關的杠桿式外匯合約而潛在巨虧數百億。
中鋼是最早投資澳大利亞礦山資源的中國企業,也是中國企業中最早走出去赴全球各地開采礦山資源的公司,面對眼前的金融危機和全球風暴,中鋼的高層也有自己的看法。
不做匯率杠桿投機
上世紀80年代,中鋼就已經踏上了澳大利亞的土地,與澳大利亞礦山巨頭力拓公司合資開采礦山。20多年來,從中鋼手中劃轉的澳元不在少數,中鋼總裁黃天文明確表示,中鋼沒有購買過與澳元有關的杠桿式外匯合約等類似的金融產品,因為“不敢做,風險太大了”。
不過,由于近期澳元貶值幅度較大,有媒體就指出在澳大利亞投資的中國企業所購買的資產“縮水”。對此,中鋼一位高層對本報記者指出,澳元匯率雖然短期來看是下跌的,但與其他一些國家相比,長遠來看還是比較穩定的,“只要不以投機為目的,短期賬面上資產的縮水并不能代表什么。”
不過,剛剛成功控股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就遭遇了鐵礦石價格的急劇下跌,中鋼上述高層對記者表示,由于中鋼的收購行為不是短期投資而是長期戰略投資,因此資源產品短期價格的波動不會影響長遠發展戰略的實施。“從長期來看,礦石資源的需求不會一直疲軟,但何時需求恢復現在還說不清。”
事實上,中鋼在澳大利亞進行第一筆投資時,國際鐵礦石也是處于買方市場,這筆交易曾在中國國內引發激烈爭論。
回顧歷時近一年的中西部公司收購案,之所以要最終100%控股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該高層稱,也是當時的綜合因素考慮走到了這一步。“在年初中鋁入股力拓部分股權后,我們已經看到了澳大利亞方面可能會收緊投資的苗頭,如果不能利用這次的機會收購到更多的股權,以后再想進一步增持可能就會受到更多政策方面的限制,另外,當時中西部公司的股東結構也比較復雜,為了便于今后的決策和管理,才作出了控股的決定。”
事實也證明,在中鋼完購中西部公司后,收購澳大利亞另一家礦山企業Murchison的申請就被澳大利亞政府加以限制,澳大利亞監管方只批準中鋼收購Murchison公司最多49.9%的股份。
不過,上述高層也透露,此次對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的收購成功,并不代表今后中鋼海外投資的所有項目都要實現控股,“是合資還是控股,都將根據當時的情況和自身的需要”。
德勤企業財務咨詢部合伙人曹文正也指出,并購不一定要控股,缺乏經驗的企業往往一門心思要買下全部股權,“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并購準則,以避免外國公司的收購造成壟斷,影響國家安全,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尋求共同發展的機會,不管是股權的合作,還是資源的合作。
小心審慎及時調整
美國金融危機已經引發全球經濟深陷低迷,很多人認為這時是實現并購的有利時機,而頻頻赴海外投資的中鋼目前卻表現出了謹慎。
“密切關注,保持冷靜,堅定信心,審慎處事,及時調整。”黃天文用五個詞組概括了中鋼在目前金融危機形勢下的基本態度。
“現在要展開并購項目十分小心,預計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半年內難以好轉。”黃天文告訴記者,在不確定性增多的時候,企業更要適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方向,中鋼的企業經營也是隨著發展變化調整的。
中鋼集團負責投資的高層也告訴記者,對于并購活動,每個時候都有利弊,經濟低迷時更是“雙刃劍”,這個時候整合的成本低,但收購企業資源的整合力度會不足,因為大家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底部,什么時候可以有信心,這與股市上的操作是一樣的道理。
一位長期從事海外礦業開發的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現在國內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首先比的是毅力和耐心,最后才是水平。
為了回避或減少投資風險,中鋼在投資前都會通過實地考察、專家咨詢等方式,對投資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情況、政局穩定情況和對外投資的優惠政策以及潛在和合作伙伴進行深入調查,綜合評估,還堅持了多品種開發、海內外結合開發以及獨資、控股、參股相結合的投資戰略,這些多元化的投資,都有利于降低單礦品種和單一國家等帶來的投資風險。
曹文正也認為,對于對外投資,中國企業不要頭腦發熱,因為對外投資是對企業綜合競爭力很大的挑戰。“國內企業與積累了幾十年經驗的跨國企業有差距,如果沒做好功課就跳下水,游起來是很難的,淹死的幾率是很高的。”(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