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在莫斯科簽署了《關于斯科沃羅季諾-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的原則協議》等能源領域合作文件。協議商定,兩國將在西伯利亞鋪設一條通往中國的石油管線,為中國輸送2000萬噸石油。中俄能源領域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
“斯科沃羅季諾-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即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東-太石油管道西起俄羅斯泰舍特,東至俄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全長4000余公里。俄計劃通過修建從斯科沃羅季諾通往中國的支線管道,將2000萬噸石油輸送到中國,并準備通過鐵路將余下的1000萬噸石油運抵俄東部港口,出口到亞太地區。
“東北作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其本身就鋪設了連接華北的石油管道網絡。而這條從中俄北部邊界進入我國東北地區的原油管道,將與我國現有的東北、華北管道網絡連成一體。加上我們現有的中哈(中國-哈薩克斯坦)石油管道和海上石油運輸線,中國的石油供給網絡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保障。”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說。
王震同時表示,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之前和哈薩克斯坦政府修建的“阿塔蘇-阿拉山口”線相比,“中俄邊境原油管道”的距離相對較短,因此會節約一定的修建成本。“東北地區同時集中了我國數量眾多的石油煉廠,從這些方面看,中俄石油管道對中油集團本身也會是一條比較經濟的石油運輸線路。不過實際情況會如何,還要視雙方具體的協商細則而定。”王震說。
由于中俄關于兩國石油管道建設的協商曾一度擱置,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原油價格在近期大幅下降是促成兩國此次達成管道建設協議的主要原因。對此,王震說:“石油價格下降的確有利于兩國在協商時達成一致,因為在石油價格處于上升階段時,誰都會等待更高價位的出現。但從雙方長遠利益來看,此次石油管道的修建還是中俄兩國能源領域合作的進一步深化。”
就在中油集團與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簽署協議的同一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俄羅斯總理普京簽署了《中俄總理第十三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雙方同意開展油氣領域的合作,包括解決通過管道運輸方式向中國長期供油、石油上下游合作、天然氣供應、建立天然氣加工和化工企業并向中俄兩國及第三國市場銷售相應產品等問題。
中俄雙方同時表示,將進一步深化電力領域的合作,包括中俄供電第一階段項目、恢復俄向中國邊貿售電,并將繼續在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快堆核電技術、鈾濃縮工廠建設、鈾礦勘探、核電站和快堆燃料、乏燃料后處理和核廢料循環等核能領域開展合作。
“石油貿易的安全性對石油進口國和石油出口國同樣重要。俄羅斯作為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歐洲是其石油出口的最主要市場,但建設通往中國及亞太地區的石油輸送管道將使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方式、路線和國家更加多樣化,保障其能源出口的安全性。”王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