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前,煉油企業還在因不斷上漲的油價而造成的巨額虧損中艱難度日,三個月后誰料風云突變,由于受到擔憂世界經濟衰退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10月中旬的國際油價,已經比7月份曾經達到的147美元/桶最高價下跌了一半以上。油價下跌對煉油業無疑是利好,它使原來的高成本壓力減輕,讓企業有可能從虧損的深淵中解脫出來,走向盈利的新天地。因此,油價一下跌,人們對煉油業普遍有一種樂觀情緒,似乎馬上就能賺錢了,今后日子也會好過。其實,煉油業的路仍然不平坦,還是需要留幾份清醒。
扭虧還需時日
油價下跌并不能使煉油企業馬上擺脫虧損的局面。據高橋石化公司介紹,通常煉油企業保本價在國際油價95美元/桶以下,從9月份開始該企業的虧損額已有所縮小,但由于國際原油期貨價存在滯后效應,煉油企業目前使用的原油還是前一階段在高價位上采購的,因此國內煉油企業要徹底擺脫今年以來積累的虧損尚需要一段時間。該公司今年1~9月份已虧損50億元,即使油價保持在目前比較低的水平,到今年年底實現扭虧扳平,還只能說寄予希望。
轉向買方市場
企業效益和行業發展都離不開市場需求的支撐。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景氣,石油消費量也在減少,據有關資料介紹,去年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速只有1.1%,今年更是存在負增長的可能。次貸危機引發的市場波動,讓石油需求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美國一位風險管理專家提醒人們:“當前市場普遍預期全球經濟發展前景暗淡,隨著金融危機蔓延到歐洲,作為能源市場最有希望出現需求增長的亞洲市場,可能也難逃一劫。”而同時,國內的煉油能力卻在增長。有統計顯示,今明兩年,國內將有5400余萬噸的新建原油加工能力投產,如中國海油1200萬噸/年的惠州煉廠、中國石油1000萬噸/年的欽州石化等。保守估計,至少將會形成每月200余萬噸的汽柴油新增產量,而在正常情況下,明年國內汽柴油消費能力不會形成每月200余萬噸的新增量。因此,汽柴油供不應求的失衡狀態將結束,并可能形成一段時期供大于求的局面。而當煉油不再虧損后,地方煉油廠加工的閥門也將開啟,僅山東地方煉油廠年加工能力已經趨近4900萬噸。國外成品油也會更多地涌入我國市場。市場中將涌動著更為充裕的流動資源,從而拉動成品油價格的下跌。國內成品油銷售將一改緊俏局面,逐漸呈現買方市場的格局,煉油行業的競爭加劇不可避免。
關鍵在于企業競爭力
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使煉油企業成本壓力減輕,但面對必然到來的國內外同行業激烈競爭,企業在提高原油資源利用效率、節能降耗等方面仍然并不輕松。盡管國內煉油企業在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相當的差距。國內企業平均煉油加工損失率為1%,而國外煉廠加工損失率一般低于1%,亞太地區平均水平為0.7%,最好水平能達到0.5%。國內企業煉油綜合能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出近40%。同在國內,各煉油企業之間生產水平也很不相同,每噸原油加工完全費用,最低的122元,最高卻要達到377元。也就是說,同樣的原油價格,由于生產水平不一樣,企業有的盈利,有的卻要虧損。油價下跌給煉油企業創效帶來了外部機遇,然而企業能否真正見效,還需要眼睛向內,苦練內功,精細管理,千方百計降低各項成本,大力開展節能降耗、挖潛增效,切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