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近期的天氣一樣,永春縣鄉鎮煤炭業也集體進入“冬天”:全縣擁有煤炭生產許可證的43對礦井一律停產整頓。當地一家煤炭公司潘總經理告訴記者,至少得到2009年4月份,公司才能完成技術改造、配套設施完善等各項整頓任務。 力度最大的技改風暴 生產工藝改進,對于長期依靠“老鼠打洞”式采礦的鄉鎮煤炭企業來說,已經成為謀求生存的惟一出路。 進入9月份,位于永春縣下洋鎮的永春鉛坑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遣散了11對礦井的一百多名采礦工人,專心開展礦井內的鐵軌鋪設和地面的辦公房、工人宿舍搬遷等改造事宜。“這是30多年力度最大的一次技術改革。”該公司潘總經理說。 長期以來,鄉鎮煤炭企業的采礦方式都是由工人挖礦后,再用人力三輪車將煤炭一車車地推出礦井外。此次技改將通過在礦井內鋪設鐵軌,徹底淘汰人工加三輪車的運輸方式,由俗稱“小火車”的電機車代替三輪車運輸煤炭。為安全生產考慮,還需將地面上原本距離礦井口僅一兩米的辦公樓等配套設施,遷移至距離礦井口50 米外的地方。 地方政府承受短期陣痛 2009年6月份,鉛坑公司將和永春縣的其他鄉鎮煤炭企業一起,接受各級煤炭主管部門的驗收。只有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等手續后,才能繼續經營下去。 鄉鎮煤炭企業的集體停產,給以煤產業為支柱的下洋鎮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橫穿該鎮的省道306線(俗稱“三郊線”)上的煤炭運輸車輛明顯減少了,當地政府也遭受著財政稅收銳減的陣痛。預計到年底,全縣的煤炭產量將減少60萬噸,相關稅費將減少6000萬元左右。 但為了進一步規范煤礦生產管理,提高效益,永春縣政府堅持將技改風暴進行到底。 有望實現安全高效生產 據悉,按照國家新的煤炭行業標準,年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下和生產工藝落后的煤炭企業,在煤炭生產許可證年審時都無法通過驗收。在永春縣,43對擁有煤炭生產許可證的礦井中,有34對礦井必須進行煤炭資源整合和礦井技術改造,才能獲得重生。 永春縣經貿局副局長、永春縣煤炭公司經理顏建輝說,預計經過整頓,43對礦井基本能達到年生產能力3萬噸以上的要求,實現安全規范生產的目標。以永春縣鉛坑煤炭有限責任公司擁有的11對礦井為例,根據已探明的煤礦儲藏量,經資源整合和生產工藝改造后,其中有9對礦井年生產能力可達到4萬噸,1對達到6萬噸,1對為3萬噸,整體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據悉,在推動煤炭企業技改的同時,該縣對無證開采煤礦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以有效杜絕安全隱患,維護煤炭生產秩序。 技改后,煤礦都將用電機車運煤出井。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