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海嘯的沖擊,當前很多鋼鐵企業紛紛以停產、大幅限產來規避風險、減少虧損。
作為中國第二大鋼鐵企業,鞍鋼也難以獨善其身。據鞍鋼集團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今年三季度以來,鞍鋼鋼材出口量價齊跌,多數品種出廠價格已降至成本線以下;10月份,鞍鋼實現營業收入78.42億元,比今年最高的7月份減少15.06億元,降幅達16%。
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鞍鋼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曉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鋼鐵全行業仍存在總體產能過剩問題,且生產力布局不合理,產品結構和出口結構有待優化,自主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能力仍需提高。“我國鋼鐵產業供需形勢仍會出現短期波動,這時候,把握調控的技巧和度很關鍵。”
此前,國務院公布了4萬億元擴大內需政策,其中70%以上投入到興建鐵路、高速公路、橋梁和保障性住房項目。鋼鐵業成為受惠最為直接的行業之一。同時,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透露,今后三年我國鐵路計劃投資規模將超過3.5萬億元,其中2009年鐵路投資計劃為6000億元,較今年將增加近70%。
業內人士認為,十項擴大內需措施可以為鋼鐵板塊貢獻1.64億至2.08億噸的新增需求,加上2萬億元鐵路投資、1萬億元災后重建資金,對鋼鐵需求會有強勁拉動。預計明年新增需求在0.88億噸左右,更大的需求釋放在后年。
張曉剛表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最直接的需求是建筑類鋼材,而對以板材為主的國有大型鋼廠來說,只有等到下游的加工、制造業全面復蘇后,才能真正好轉。
“市場經濟走到最后,一定會走向買方市場,所以,鋼鐵業要想發展,提高競爭力是關鍵。”張曉剛表示,面對行業現狀,大型企業有責任推進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并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鞍鋼對下一步的發展思路有了新的概括,即“從投資新建為主向投資新建與兼并重組并重轉變;從內陸發展向沿海發展和國際化經營轉變;從核心技術的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和管理輸出轉變。”(中國經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