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時候說過這個話?什么時候講過礦石要回到1994年的價格?你們媒體盡胡說八道!”2008年12月11日上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電話采訪時仍怒氣難消。
此前兩天,一篇據稱是單尚華接受外電采訪的報道,被國內外媒體炒得沸沸揚揚。該報道稱,單尚華表示,由于目前全球鋼鐵價格已降至1994年的水平,因此淡水河谷、力拓等國際礦業巨頭的鐵礦石合約價格也應降至1994年水平,相當于降價82%。
正當全球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單尚華的這番“講話”理所當然地引起了鋼鐵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也使得中國鋼鐵企業與必和必拓等國際鐵礦石巨頭2009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前景撲朔迷離。
單尚華撇清
在中國鋼鐵企業與必和必拓等國際鐵礦石巨頭的價格談判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該協會的秘書長,單尚華的表態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11日上午,正在會議中的單尚華在接受記者的簡短電話采訪時一再強調,他沒有說過鐵礦石價格要回到1994年的水平。“我說現在鋼材價格已經回落到1994年的價格,所以礦石(價格)也應當大幅度回落,至于回落到多少,要經過雙方的談判解決。”
對于媒體報道的“相當于降價82%”說法,單尚華質問:“我什么時候說要降82%?什么叫82%?哪一年的82%?”
據記者了解,最近,中國鋼鐵企業已開始約請必和必拓等三大鐵礦石巨頭商談簽訂2009年的鐵礦石供應協議,單尚華的撇清將有利于創造一個良好的談判氛圍。
盡管如此,“降價”已成為不堪重負的中國鋼鐵企業的共同呼聲,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必和必拓等三大鐵礦石巨頭在中國市場已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全球鋼鐵業蕭條,鐵礦石供應價應該大幅下降。”在記者近日的采訪中,不止一家鋼鐵企業表示。
資料顯示,自2002年以來,全球海運鐵礦石年度供貨價格逐年上漲。以澳大利亞紐曼粉礦為例,在2002-2008年的6年間,協議價格從17.7美元/噸上漲到91.9美元/噸,累積上漲419.8%。其中,2005年和2008年的漲幅分別高達71.5%和79.88%。
根據花旗銀行的資料,在2002-2007年期間,三大供貨商的鐵礦石生產毛利率平均在130%以上,2006年高達173%,2003年為最低,但仍達到104%。去除成本上漲和貨幣升值因素,其贏利仍然相當可觀。
與此同時,鋼材價格上漲的幅度卻遠遠低于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從2002財年到2008財年的6年間,全球鋼材價格指數僅平均上漲了178%。國內鋼材價格指數則由2002年12月份的102點上升到2008年1月初的134點,僅上漲31.4%。
“中國鋼鐵企業辛辛苦苦為外國鐵礦石巨頭打工,暴利卻落入了他們的腰包,這種狀況不應該繼續下去了。”江蘇某鋼鐵企業的一位干部說。
“降50%不過分,降30%不算多”
事實上,無論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還是鋼鐵生產企業,要求必和必拓等國際鐵礦石巨頭降價,是大家的共同心聲。
這也是情勢所迫。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向經濟實體蔓延,中國鋼鐵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也大幅度滑坡,10月份國內71家大中型鋼廠虧損58.35億元。其中,有42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面達到59.15%。
中國鋼鐵工業的緊縮導致對鐵礦石需求量驟減。今年頭9個月,我國鐵礦石供應嚴重供大于求。據統計,今年1-9月,我國進口鐵礦34647萬噸,國產礦和進口礦合計63247萬噸,超出同期需求約6400萬噸。
與此同時,鐵礦石庫存卻大幅增加。截至今年11月,港口庫存增加約9000萬噸,港口以外的庫存約增加2800萬噸。
“世界金融風暴將嚴重抑制中國鋼鐵業的增長,房地產、汽車和家電市場的下跌,將進一步擠壓鋼鐵業的盈利空間,鐵礦石和海運市場將告別暴利時代。”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鄒建如此斷言。
但究竟降價多少才是鐵礦石供需雙方可以接受的價格平衡點?
業內人士認為:“2009年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下降50%不過分,降30%不算多。”
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2月10日,印度礦(現貨礦)到岸價為75美元/噸,按照此前一天即期租船的海運費計算,澳大利亞礦(協議礦)到岸價為96.4美元/噸,巴西粉礦(協議礦)到岸價為82.8美元/噸。印度礦的價格比巴西礦低10.4%,比澳大利亞礦低28.5%。
“據照目前現貨價與協議價的差異,2009年鐵礦石協議價格應下降30%-40%左右。”業內人士說,“在上一輪經濟強勁增長中,礦山企業的獲益明顯大于鋼鐵生產企業,現在澳大利亞粉礦離岸價格即使下降50%,仍然比2002年上漲160%,鐵礦石巨頭依然盈利豐厚。”
但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等鐵礦石巨頭對中國鋼鐵企業的降價呼聲似乎并不買賬。淡水河谷和力拓最近都公告了減產的計劃,必和必拓11月的鐵礦石出口量降至9個月以來的新低。近日,力拓又宣布將裁員14000人。“鐵礦石巨頭期望通過減產等措施將鐵礦石價格維持在高位,對此,中國鋼鐵企業不要掉以輕心。”上海鋼鐵業的一位專家提醒。
而必和必拓和力拓的發言人在答復受本報電子郵件時,對于2009年鐵礦石供貨價究竟多少合理的問題,不愿置評。(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