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到2008年,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中國的氮肥工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三十年時間,中國氮肥工業實現了產品從依賴進口到自給有余、技術從被人封鎖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規模從以數千噸的小氮肥為主發展到涌現出一大批年產尿素幾十萬噸甚至上百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三十年,中國氮肥工業走過了一個翻天覆地的過程,它的成長壯大不但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而且作為中國的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產品和重要的基礎化肥原料,為中國農業發展和整個肥料行業的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產能產量大幅增加
回顧1978年,中國的氮肥供應,特別是高濃度氮肥供應尚處于嚴重不足、依賴進口的階段。1978年當年,全國的氮肥產量(折純)僅為752萬噸,與 2007年全國氮肥產量的4187萬噸相比,大概為六分之一強。當年的尿素產量更是少得可憐,僅僅是378.8萬噸,不足2007年全國總產尿素5368 萬噸的十四分之一。
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國內高濃度氮肥特別是尿素產品的產量小,國家為了滿足農業對高濃度氮肥的要求,只能動用外匯大量進口。僅1982年到1987年6年間,中國就進口了2400萬噸尿素。為此,國家付出了近30億美元外匯和給經銷商的巨額補貼。
三十年過去,再看目前的氮肥供求確實是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截至2007年底,中國的尿素產能已經達到5600萬噸。尿素產品變凈進口為凈出口。隨著產能和產量的大幅度增加,尿素產品不僅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還出口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出口量逐年增加,并對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和供求產生一定影響。從2000年起,中國尿素開始躋身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3年,中國尿素出口達到273萬噸,創造了近年的第一個出口高峰。中國化肥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這是發展方向。按有關部門統計,2007年國內尿素累計出口了525.1萬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企業規模擴大,行業集中度提高
1978年,全國氮肥企業接近1600家,但合成氨的產量卻不足1200萬噸,平均下來,每家企業的合成氨年產量不足萬噸。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生產成本就難以下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也難以保證。
與三十年前小氮肥廠覆蓋全國各地農業縣的情況相比,現在的氮肥企業個數減少了1000家。但是,合成氨產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是三十年前的5倍。通過三十年的競爭、改造、發展,企業生產裝置的規模都擴大了,上新項目的規模門檻提高了。在資本運營、兼并重組、橫向聯合等多種形式之下,很多原來的小氮肥企業長成了氮肥工業的參天大樹。
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三十年來氮肥行業的企業規模平均增加11.7倍:到2007年氮肥企業有550家,比1978年減少了1048家;平均單廠規模達到9.4萬噸,是1978年的12.7倍。
隨著企業規模的快速長大,氮肥行業的集中度也明顯提高。到2007年,全國范圍內合成氨產量超過18萬噸的企業有73家,全年累計合成氨產量 2294.9萬噸,占合成氨總產量的44.4%,平均單廠產量31.4萬噸;尿素產量超過30萬噸的企業57家,全年累計生產尿素3026.8萬噸,占全國尿素總產量的60.6%,平均單廠產量53.1萬噸。很明顯,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洗禮,市場的競爭淘汰,加快了企業的整合和規模的擴大,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