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煤礦事故頻發而被稱為“死亡黑三角”的平頂山市石龍區,通過對小煤礦的強力整頓,并對安全管理體系實施脫胎換骨的改造和創新,實現了礦業秩序和安全生產由大亂到大治的歷史性轉變,當地已連續5年沒有發生一起煤礦生產事故,百萬噸死亡率為零。
平頂山是全國第二大煤城,當地的鄉鎮煤礦多數集中在因煤而立的石龍區,過去由于管理不力,開采無序,對煤礦安全生產重視不夠,導致事故頻繁
發生,尤其1996-1998年間連續發生了6起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這里一度成為市、省和全國關注的焦點地區。
1998年以來,當地正確處理安全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持續開展煤礦整頓攻堅戰。1998年10月起,全區對小煤礦進行了180天強力整頓,一舉消滅了“獨眼井”、風井出煤和假聯合現象,取締非法礦井370余座。2000年又關閉不合格礦井80余座,去年關閉60余座。全區礦井數由原來的632座變為目前的73座,煤礦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規范化軌道,
與此同時,他們還努力探索具有當地特點的煤礦管理新機制。全區實行了區四大班子領導和局委包礦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三個委派”(對煤礦委派安全特派員、安全副礦長和技術副礦長)、“四項制度”(以風定產、以風定人制度,瓦斯日報、通風旬報制度,安全知識技術培訓制度,安全例會制度)、“四個監督”(煤管站、安全礦長一線業務監督,救護隊預防監督,安全特派員現場行政監督,主管部門、各級領導不定時抽查監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互聯網”。特別是當地創造的委派專職安全礦長制度,讓有技術、有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煤礦生產一線,主抓安全生產,有效地控制了生產中的不安全因素,預防了事故的發生。
今年以來,石龍區又投資200多萬元建立了安全信息調度中心,全面掌握各煤礦井上井下數據,使全區安全管理網絡更為靈敏、高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近日派人專程到石龍區實地考察后,稱贊當地的鄉鎮煤礦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其“網絡化管理模式”在全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