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耗煤行業 -> 化工行業

中國石化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009/2/9 10:20:54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低油價時期終結,全球已進入高油價時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使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之中;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來越大,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惡劣氣象呈加劇趨勢,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全球石化工業呈現由本輪景氣周期的高峰下行趨勢等。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伴隨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石化工業既有持續快速發展的機遇,又面臨不少'瓶頸'制約和挑戰。石化業界需要把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新變化,深刻分析面臨的'瓶頸'制約與挑戰,正確制定應對挑戰的對策與措施,以促進我國石化工業持續快速有效發展。


    1、石化工業的資源基礎——石油、天然氣資源狀況

    1.1世界油氣探明儲量增幅減緩,石油產量首次下降

    1.1.1石油

    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8》報道:',截至2007年底,世界剩余探明石油儲量為1686億噸(包括原油、天然氣凝析油和天然氣液),同比略有下降,儲采比為41.6。世界石油產量近3年來增幅顯著減緩。2007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9.06億噸(8153.3萬桶/日,包括原油、頁巖油、油砂和天然氣液),比2006年39.14億噸(8165.9萬桶/日)下降0.2%。這是2002年以來首次減產,其中歐佩克(OPEC)產量減少了36萬桶/日,非OPEC產油國產量僅增加20萬桶/日,經合組織國家(OECD)石油產量已連續5年下降。

    近年來,世界石油需求繼續增長。2007年世界石油消費量(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燃料)為39.53億噸(8522萬桶/日),比2006年石油消費量 39.11億噸(8423萬桶/日)增長1.1%。其中歐盟消費量減少2.6%,OECD國家減少0.9%,前蘇聯國家減少0.4%,其他經濟體增加 4.4%。

    關于石油供需平衡與高油價的成因,在2008年6月末至7月初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十九屆世界石油大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OPEC認為國際市場石油供應充足、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金融投機、美元貶值和地緣政治是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二是國際能源機構(1EA)和國際大型石油公司認為石油供需平衡緊張支撐了高油價,認為過去5年世界經濟比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任何時期增長都快,但石油供應包括煉油能力并未相應跟上,導致供需平衡緊張。會議達成以下共識:高油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高油價對世界是一個警鐘,世界需要各種能源,急需更多的能源投資,包括對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和替代能源的投資。當前應集中關注的是如何加大油氣技術開發的力度,提高供應能力和用能效率,促進供需平衡。

    1.1.2天然氣

    近幾年,世界天然氣探明儲量增勢明顯減緩,產量穩步增長。2007年,世界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177.36萬億立方米,僅比2006年增長0.65%,儲采比為60.3;世界天然氣產量為29400億立方米,比2006年增長2.4%;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為29219億立方米,比2006年增長3.1%,供需基本平衡。

    1.2未來世界石油、天然氣供需預測

    1.2.1遠期需求

    伴隨世界人口的增長、經濟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世界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2008年6月底發布的國際能源展望報告預測,2005-2030年期間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將增長50%,其中石油、天然氣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據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年》預測,2030年參考情景世界能源需求量為177.21億噸油當量,與2005年114.29億噸油當量相比,增長 55%。化石燃料仍是主要能源,占2005年至2030年需求增長的84%。2030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構成中的比例將從2005年的35%降至32%;天然氣比例將從2005年的20.5%增至22.3%。石油需求將從2006年的8470萬桶/日增至2030年的11630萬桶/B,年均增長1.3%。 2006-2030年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將增加1330萬桶/日,約占這期間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42%,其中印度石油需求增長率為3.9%,中國為 3.6%。

    據IEA預測,世界天然氣需求量將從2005年的2.854萬億立方米增至2030年的4.779萬億立方米,年均增長2.1%。發展中國家需求增長更快,中東是增長量最大的地區。2030年北美和歐洲將繼續是天然氣的主要消費地區,將占世界消費量的1/3,而目前這些地區的消費量占世界消費總量的 1/2。

    1.2.2中期需求

    據IEA預測,2008-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從8690萬桶/日增至9410萬桶/日,年均增長1.6%,其中亞洲、中東和拉美地區需求增長將占總需求增長的90%。

    1.2.3近期需求

    全球經濟減速導致原油需求下降。據OPEC近期預計,2008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為8645萬桶,低于該組織此前估計的8679萬桶;2009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預計為8721萬桶,低于該組織此前估計的8766萬桶。

    1.2.4石油供應

    在第十九屆世界石油大會上,OPEC預計未來世界原油生產能力仍將不斷增加,見表1。預計在2012年前OPEC將投資1500億美元,使產能新增500 萬桶/日;天然氣液(NGLs)和天然氣合成油(GTL)產量將從目前的230萬桶/日增至660萬桶/日。

    據美國《油氣雜志》2008年6月16日報道,道達爾公司根據內部研究結果認為2020年世界石油產量將穩定在9500萬桶/日。

    從石油資源來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世界最終可采石油資源幾乎是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一倍,即從不到1.7萬億桶增至超過3.3萬億桶(不包括非常規石油資源),至今已開采的石油估計為1萬億桶。雖然世界油氣資源仍然豐富,但持續擴大常規油氣生產的風險不斷擴大,對滿足未來能源需求構成嚴峻挑戰。因此,能源供應多元化勢在必行。

    1.3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狀況

    據新一輪資源評價結果表明,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為200億噸,已探明76.6億噸,探明率為38%,剩余石油資源豐富,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我國石油勘探處于早中期,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探明儲量仍可保持穩定增長。目前我國原油產量開始進入高峰平臺期,高峰年產量為2-2.2億噸,預計1.85億噸以上年產量的高峰平臺期有望延續到2030年以后。
    我國天然氣的可采資源量為22萬億立方米,已探明3.7萬億立方米,探明率為16.8%,資源探明程度不高,天然氣勘探總體處于早期發展階段。2007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693.1億立方米,預計2025年前后將達到2500億立方米,按標準油當量計,將超過石油年產量。

    2、石化工業的市場基礎——石油、石化產品供需狀況及預測

    2.1石油產品供需狀況

    2007年,世界煉油能力增速在連續4年低于石油產品需求增速之后,連續第二年高于石油需求增速,世界油品供需基本面緊張形勢有所緩解。據《DP世界能源統計2008》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煉油能力為8791.3萬桶/日,比2006年增長1.4%;全球煉廠原油加工量為7554.5萬桶/日,比 2006年增長1.1%。據美國《油氣雜志》2008年3月10日報道,2007-2012年全球原油加工能力將增加1060萬桶/日,其中910萬桶/日是新建能力、150萬桶/日為擴能,煉油能力的擴大將與到2012年增加960萬桶/日的石油需求相適應。

    據IEA2008年7月的預測報告,全球石油產品需求的平均增長率為1.6%,將從2008年的8690萬桶/日增至2013年的9410萬桶/日,中間餾分油占需求增長的主要部分,其次是LPG和石腦油。由于石化原料需求增長,預計到2013年,石腦油需求將增44萬桶/日,LPG/乙烷需求增長33萬桶/日。

    從長期看,石油需求的增長仍主要受交通運輸燃料增長驅動。據IEA預測,世界現有9億輛機動車(不包括兩輪車),到2030年機動車將增至21億輛。運輸燃料所用石油占石油總量的比例將從2005年的47%增至2030年的52%,運輸燃料消費年增長1.7%。

    據OPEC預測,2030年石油產品需求量將增加3400萬桶/日,其中輕質和中間餾分油產品3200萬桶/日,重質油品僅為200萬桶/日。增加最多的是運輸燃料,主要是柴油、汽油和航煤。OPEC在2012年前將投資500億美元,增加300萬桶/日的煉油能力。

    2.2石化產品供需狀況

    近年來,石化產品供需仍較快增長,部分產品的產能增幅高于需求增幅,供過于求的局面不斷加劇,總體上看世界石化工業呈現出本輪景氣周期高峰后的下行趨勢。

    據SRI-WP2008年4月的報告,2007年世界乙烯生產能力為12389萬噸/年,比上年增長3.7%;乙烯產量為11462萬噸,比上年增長 4.5%;乙烯需求量達1.14億噸,同比增長4.6%。當年世界五大通用合成樹脂產能達2億噸/年,同比增長6.6%;消費量1.67億噸,增幅 3.8%,供過于求狀況加劇。當年合成纖維產能達4832.4萬噸/年,同比增長7.4%。合成橡膠產能和消費量持續兩年回升,當年產能達1372萬噸/年,同比增4.6%;消費量達1315.4萬噸,同比增6.3%。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世界石化產品供需預測,世界乙烯產能將從2006年末的11990萬噸/年增至2012年末的15840萬噸/年,年均增長4.7%,累計增加3850萬噸/年;世界乙烯系衍生物產能預計從2006年末的12680萬噸(換算成乙烯計),增至2012年末的16400萬噸/年,年均增長 4.4%,累計增加3720萬噸/年;乙烯系衍生物的世界需求(以乙烯當量計),2007年為11730萬噸,比上年增長5.8%。2012年預計需求將增至14250萬噸,年均增長4.8%,累計增加3520萬噸。預計全球丙烯產能將從2006年末的8140萬噸/年增至2012年末的10400萬噸/年,年均增長4.2%。全球丙烯衍生物產能(以丙烯計)將從2006年末的7530萬噸/年增至2012年末的9630萬噸/年,年均增長4.2%。預計全球丙烯衍生物的需求(以丙烯計)將從2006年末的6600萬噸增至2012年末的8870萬噸,年均增長5.0%。

    上述需求預測基于2007年后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假設。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逐步蔓延,世界經濟增長大幅放慢,市場需求下滑,中東繼續擴大生產能力,世界石化景氣周期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下行通道。據CMAI預測,2007-2012年,全球聚烯烴產能年均增長率將為6.2%,需求年均增長率5.3%,將導致聚烯烴裝置平均開工率從2007年的89%降至2012年的84%,相應地將導致亞太地區石腦油裂解裝置現金毛利從2007年的485美元/噸降至2012年的200美元/噸,平均開工率將從2007年的98%降至2012年的89%。日本經濟產業省預計,2009年乙烯衍生物、2010年丙烯衍生物過剩將達到高峰。據美國《化學周刊》2008年9月15日報道,全球石化工業預期的低迷將對聚丙烯工業產生重要影響。正在建設的巨大新增能力和高漲的原料價格將降低裝置開工率并減少盈利。預計2012年全球聚丙烯產能將比2007年增2000萬噸/年,2010—2011年產能過剩達1000-1100萬噸/年,裝置開工率將由2008年的89%-90%降至80%左右。之后隨著新增產能被吸收,2012—2013年開工率將緩慢恢復至85%左右。

    3、我國石化工業發展概況與趨勢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石化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先后建設了一批大型煉廠和煉化一體化生產基地,建立起實力強大、配套完備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1石化工業的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使我國躋身于世界石化生產大國的前列

    2007年,我國煉油能力4.2億噸/年,乙烯能力998.5萬噸/年,合成樹脂能力3300萬噸/年,合成橡膠能力165.8萬噸/年,均居世界第二位;合成纖維能力2674萬噸/年,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加工原油3.27億噸,生產汽、煤、柴油1.95億噸,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乙烯產量達 1027.8萬噸,生產的石化產品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3.2主要石化產品自給率顯著提高

    隨著石化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主要石化產品自給率明顯提高,進口增幅減緩。2007年我國生產合成樹脂3074萬噸、合成纖維2202萬噸、合成橡膠22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8.5%、17.3%和20.3%,主要石化產品進口依存度有所下降。

2007年合成樹脂自給率達58.7%(五大通用合成樹脂自給率達72%),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合成橡膠自給率達62.5%,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合成纖維產量已占世界54%,自給率不斷提高,出口繼續增長。
    3.3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

    近年來,在國家煉油工業和乙烯工業二個中長期發展專項發展規劃的指導下,我國石化工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力度,繼續推進煉油化工一體化的產業布局,實施裝置大型化、節能降耗、增加加工原油適應性的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生產裝置,使石化工業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進一步改善,大型一體化生產基地增多,進一步提升了石化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實施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新項目建設,建成了一批大型、先進的煉化產業基地。目前我國已擁有鎮海、大連、茂名等12座千萬噸級煉廠,另有6座正在建設中;八大乙烯新建或擴建項目同時在建,新建乙烯裝置的規模為80-100萬噸/年,通過技術改造和新建,我國乙烯裝置的平均規模已達45.4萬噸/年,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已在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地區形成三大石化產業群,并在新疆、甘肅建成大型石化生產基地。

    進一步優化裝置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對原油資源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性。近年來煉油企業加大了加工原油適應性改造,煉廠加工劣質原油和重油深加工能力明顯提高;石化企業進一步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在鞏固通用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努力開發和生產高附加值的新產品。與此同時,繼續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管網和儲運設施,已基本形成功能相對較完善的原油儲運體系,陸上管道運輸比例達到90%以上,成品油消費網絡正在形成,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3.4油品質量升級步伐加快

    受環保法規要求和汽車行業對提高燃料質量需求的推動,近年來全球車用汽油和柴油質量提升十分迅速,我國油品質量升級步伐也明顯加快。2005年7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國Ⅱ車用汽柴油新標準(相當于歐Ⅱ標準),車用汽油硫含量從800ppm降至500ppm,車用柴油硫含量從2000ppm降至 500ppm(推薦標準)。2010年前將執行國Ⅲ車用汽油標準,汽油硫含量由500ppm降至150ppm。為迎接奧運會,2008年1月1日起北京已實施相當于歐Ⅳ標準的汽柴油地方標準,車用汽油硫含量從150ppm降至50ppm,車用柴油硫含量從350ppm降至50ppm。

    3.5技術進步取得重大進展

    經過數十年的研發,我國已基本上掌握了當代世界主要的先進煉油技術,能依靠自有技術建設千萬噸級煉廠。例如近期已依靠自有技術建成青島1000萬噸/年和海南800萬噸/年現代化煉廠。重油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和渣油固定床加氫處理等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深度催化裂解(DCC)技術、催化裂化和加氫精制等催化劑已出口國外,依靠自有技術完成煉廠的擴能改造,并低成本實現了油品質量升級。石油化工重大工藝技術開發成績顯著。自主開發成功的乙烯裂解爐、聚丙烯、苯乙烯、甲苯歧化、聚酯、芳烴抽提等技術已實現工業應用。目前,大型乙烯工程建設中,采用自有技術的比例大幅上升。甲苯歧化技術及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等一批催化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出口。

    新產品開發成效明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合成樹脂、合成纖維比例大幅提高。

煉化催化劑85%以上實現自給;信息技術在石化企業的應用取得了重要進展,部分企業已應用ERP系統,部分主要生產裝置實現了先進過程控制(APC)。
    3.6石化企業通過重組改制,競爭實力明顯增強

    我國主要國有石油石化公司通過深化改革,重組上市,加強結構調整,競爭實力顯著增強。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海油分別位于2008年美國《財富》雜志 500強的第16位、第25位和第409位。按煉油能力統計,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分居世界第三大和第五大煉油公司;按乙烯生產能力統計,中國石化是世界第五大乙烯生產商。

    3.7在市場需求推動下,石化工業將持續平穩增長

    受宏觀經濟和汽車產業發展的推動,2007年盡管國際油價持續震蕩攀升,但國內成品油消費仍持續增長。2007年生產成品油1.95億噸,同比增長 7.2%,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1.93億噸,同比增長7.3%,詳見表2。伴隨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汽車工業的發展,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預計,2010年我國汽煤柴油需求量約2.35億噸,2005-2010年需求量年均增長6.9%左右。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成品油不斷增長的需求,根據目前在建和擬建計劃,預計到2010年,我國原油加工能力將增至5.6億噸/年(含重油加工能力),年均增長6.3%。

    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2001-2007年我國乙烯能力年均增速13.1%,產量年均增速13.5%。2007年乙烯表觀消費量為1073.8 萬噸。按乙烯當量消費量計算,2001-2007年我國乙烯當量消費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2007年乙烯當量消費量為2112萬噸,需求滿足率為 48.7%,詳見表3。

    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預測,2010年我國乙烯當量需求量將達到2640萬噸、合成樹脂需求量為4845萬噸、合成橡膠需求量321萬噸、合纖需求量1910萬噸。

    石化產品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了新乙烯項目的建設。目前已核準在建的項目包括:中國石化天津分公司、鎮海煉化各100萬噸/年乙烯,福建煉化和武漢石化各 80萬噸/年乙烯;中國石油大慶12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新增60萬噸/年),撫順石化80萬噸/年乙烯,獨山子100萬噸/年乙烯,四川彭州80萬噸/年乙烯等;還有華錦63萬噸/年乙烯改擴建項目以及上海石化等乙烯的第三輪改造等。預計2010年我國乙烯產能將達1600萬噸/年左右。

    4我國石化工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和挑戰

    4.1石油資源相對不足,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均石油可采儲量(2.59噸)為世界(23.68噸)的11%,人均天然氣可采儲量(1100立方米)為世界(25800立方米)的 4%,資源相對不足。我國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產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7年原油產量18666萬噸,石油消費量37073萬噸。近年來,我國石油消費量增長大大超過石油產量的增長。1991-2007年17年間,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高達7.14%,而石油產量年均增長僅為1.78%,導致石油進口量及對外依存度大幅提高。

2007年石油凈進口量達18348萬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9.5%。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對油品和石化產品需求的增長,國內石油資源更顯不足,煉油企業加工進口原油的比例將更加提高。
    此外,我國石化工業還面臨石腦油供應趨緊的制約。我國已建和在建的乙烯裝置基本上以石腦油為原料,發展芳烴也需要石腦油原料。預計2010年僅乙烯原料就需要5000萬噸,石腦油供應趨緊將成為石化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4.2煉油企業面臨加工原油劣質化、油品質量升級加快的雙重壓力

    近年來,世界含硫和重質原油產量增長較快。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資料顯示,1996-2005年,含硫原油和重質原油產量分別以2.23%和 3.11%的速度增長,均高于原油總產量1.5%的年均增速。至2005年底,含硫原油已占世界原油總產量的61.04%,低硫原油占29.13%;輕質原油占26%,中質原油占53.7%,重質原油占12.8%。由于在高油價下劣質原油與輕質原油之間的價差拉大,煉油企業為增加效益,必然選擇多加工劣質原油方案,為此須增加投資進行提高加工劣質原油適應性改造。

    與此同時,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和汽車工業發展的推動,我國煉油企業又面臨油品質量不斷升級的壓力。我國目前的油品質量僅達到相當于歐Ⅱ排放標準的要求,相當于歐Ⅲ排放標準(國Ⅲ)的油品質量標準2009年底前將全面實施。未來油品質量還需要超低硫化。為滿足國家環保法規的要求,煉油企業必須及時進行油品質量升級的技術改造。因此,我國煉油產業正面臨加工原油劣質化和產品質量不斷升級的雙重壓力。

    4.3中東地區石化工業的迅猛發展對我國石化工業形成競爭壓力

    近年來,中東地區憑借其低廉的原料優勢,正在大規模發展石化工業。據CMAI預計,2007-2012年,中東地區將新增乙烯產能2000萬噸/年,占同期世界新增乙烯產能的50%(見表4);新增丙烯產能850萬噸/年;新增聚烯烴產能1860萬噸/年,占同期世界新增產能的43%(見表5)。中東的乙烯原料低成本優勢明顯。據德意志銀行的分析結果,2007年沙特以乙烷為原料的乙烯裝置,其毛利超過800美元/噸。據CMAI測算,中東聚乙烯生產成本僅約515美元/噸,印度約900美元/噸,南美約1120美元/噸,北美和中國某企業約1135美元/噸,西歐約1315美元/噸,可見中東聚乙烯生產成本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東地區新增石化產能大部分用于生產出口產品。據CMAI預計,2012年中東凈出口乙烯衍生物達2000萬噸乙烯當量,凈出口丙烯衍生物460萬噸丙烯當量,其目標市場主要是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因此,我國石化企業將面臨中東大量極具競爭力的石化產品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

    4.4金融危機將使我國石化工業面臨世界經濟迅速減速和石化景氣期下行的雙重挑戰

    據IMF2008年10月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道,受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經濟正陷入嚴重下滑。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全球需求將繼續疲軟,金融市場將依然低迷,市場信心急劇下滑,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由于石化產品市場需求疲軟,亞洲一些乙烯生產商已削減了裂解裝置和部分石化裝置的開工率。
    金融危機將使我國石油、石化產品需求增速下降。一是成品油需求增速將顯著下降。據國家發改委的最新統計數據,2008年1—8月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5.8%,9月則下降為8.7%,預計2009年國內成品油表觀需求將僅增長5%,顯著低于2008年12%的增幅預期。2009年國內煉油能力將增加4000萬噸/年以上,需求下降將導致煉油裝置開工率下降。二是由于石化產品下游行業產品出口受阻,導致石化產品需求放緩。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2008年和2009年五大通用合成樹脂表觀需求增幅將分別為3.0%和5.3%,明顯低于2007年的9.7%和2006年的8.5%;合成橡膠的毛利與2007年相比已大幅減少,預計2009年合成橡膠需求增幅僅3.0%;紡織行業遭到重創,合纖及合纖原料需求萎縮。2008年上半年腈綸需求同比下降20.8%,滌綸需求同比降低近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隨著亞太地區特別是中東烯烴和聚烯烴產能快速增長,世界需求增長下滑,促使石化工業呈現景氣周期高峰后的下行趨勢。總之,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石油、石化產品需求下降、價格大幅下滑,我國石化工業將面臨世界經濟減速和石化景氣期呈下行趨勢的雙重壓力。4.5國內石化產品生產能力快速增長,2010年部分產品將供過于求伴隨'十一五'煉化工程項目的建成投產,國內石化產品的產能迅速增長。據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預計 2010年國內汽油和煤油供需基本平衡,柴油略有過剩。

    在石化產品方面,預計2010年聚氯乙烯的自給率將接近100%,聚丙烯與聚苯乙烯的自給率均達到80%左右,對二甲苯、PTA、乙二醇及己內酰胺的產能增速將遠高于需求增速,供需缺口縮小,部分產品將出現過剩,主要包括聚氯乙烯、聚酯、滌綸與錦綸等。加之中東低成本產品的大量涌人,國內石化品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

    4.5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產品結構亟待升級

    近年來,雖然石化工業加快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工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石化生產的能耗、物耗、'三廢'排放與生產成本及產品對市場的應變能力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我國石化產品結構單一,初級石化產品比重較高,產品的差異化和功能化程度較低,致使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石化產品需大量進口。例如,我國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和聚苯醚等工程樹脂的進口依存度超過85%。而我國已建和在建的大型石化項目仍未擺脫初級大宗石化產品比重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少的問題,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因此,須加快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石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的步伐,以適應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5、促進我國石化工業持續有效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5.1制定積極的鼓勵政策,擴大石油資源基礎

    石油是石化工業的源頭。建議國家制定積極的鼓勵政策,引導石油石化企業充分利用高油價為尋找深層及深海石油、動用以往認為缺乏經濟性的油藏、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創造的機會,加大國內石油勘探開發的力度;同時,鼓勵石油石化企業積極到國外取得油氣資源,擴大石油資源基礎。

    5.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石化工業國際競爭力

    一是加強戰略布局調整,形成與區域經濟相協調的基本格局。根據原油資源和市場需求狀況,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調整煉化企業布局。二是以大型、先進、節能、高效為目標,繼續推進煉化企業的技術改造,關閉落后產能,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萬噸級煉廠、百萬噸級乙烯和大型煉化企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三是為了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適應資源結構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要調整煉油裝置結構和產品結構,把運輸燃料收率最大化作為煉廠目標,增加深加工裝置能力,優選深度加工方案和工藝,以提高輕質油收率。渣油加工要優選加氫處理碴油催化裂化路線,以便最大量生產液體運輸燃料。控制催化裂化增產丙烯和液化氣技術的應用,盡量把液化氣轉化為高辛烷值汽油組分。四是調整化工裝置結構和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高附加值產品。三大合成材料要在鞏固通用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提高專用棚旨、差別化纖維特別是功能性纖維、產業用纖維及橡膠新品種牌號的市場占有率。還要搞好裂解副產C4、C5資源的綜合利用。五是完善儲運設施,建立和完善營銷網絡,提高市場競爭力。

    5.3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

    2007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至1.16噸標煤,但仍是發達國家的3-4倍;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鋼鐵和水泥卻占世界的30%、26%和50%。石化工業是能耗大戶之一,為了實現持續快速有效發展,必須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一是要加強節能管理,建立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制;二是開發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搞好節能技術改造等。具體措施包括:①采用節能新技術、新設備、新型高效催化劑,優化和改進現有工藝過程,降低能耗,減少'三廢'排放;②提高裂解爐、工業加熱爐熱效率,減少燃料消耗;③應用熱窄點分析軟件和換熱網絡優化軟件,搞好裝置間熱聯合和能量優化利用;④搞好蒸汽系統優化,做到逐級多次利用;⑤搞好重點設備的節能管理,提高設備效率;⑥搞好煉廠用氫優化管理,降低氫氣消耗;⑦經濟合理地利用低溫余熱完善現有的熱電聯產裝置,避免蒸汽減溫減壓和放空現象。有條件的煉化企業建議應用整體氣化聯合循環技術(IGCC),向煉廠和石化廠供應電力、蒸汽和氫氣,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等。

    5.4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為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

    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煉化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的開發,進一步提高煉油、化工技術水平。改進石油加工工藝,大力提高蠟油、渣油加氫工藝技術水平,適應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的需要。積極開發生產清潔燃料和高附加值石化產品技術,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探索性研究,為新技術開發奠定基礎。要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和研發機構建設,發揮好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提高石化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5.5加大環境控制和治理力度,實現清潔化生產

    一要加強'三廢'治理,實現清潔生產。要重視研發、應用原子經濟反應技術,減少副產品和三廢生成,從源頭消減污染物產生;研發、推廣煙氣中S02、NOx、顆粒污染物減排新技術以及'三廢'處理利用技術。

    二要重視產品清潔化。要加快油品質量升級步伐,加快汽柴油低硫化進程;提高合成材料的性能,延長材料使用壽命,實現減量化使用;開發可降解生物材料等。三要加強廢物回收和循環利用,變廢物為資源,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要重視減排C02。石化工業是化石燃料消耗的大戶之一,化石燃料燃燒時要排放C02,石化工業生產過程中也排放大量C02。據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領域中C02的排放、評估及其對策研究'項目組的測算結果,2007年我國石化工業 C02排放量約2億噸。鑒于我國在'后京都協議'的相關國際談判中面臨著巨大的減排C02壓力,石化行業應在這方面做好應對準備,及早做好節能和減排 C02的技術開發和對策研究。

    5.6科學有序地發展生物燃料和煤化工

    高油價推動我國生物燃料和煤制油、煤化工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開始在交通燃料中使用燃料乙醇。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為102萬噸,2006年國家定點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的產量已超過130萬噸,各地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建設燃料乙醇項目的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生物燃料產業出現過熱現象。目前,我國以纖維素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開發已取得重要進展,河南天冠集團已建成5000噸/年示范裝置。以餐飲業廢油、榨油廠油渣、油料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產能達到5萬噸/年。2006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并于2008年3月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煤制油和煤經甲醇制低碳烯烴等煤化工可為社會提供替代能源和煤基化工產品,且在高油價下具有成本優勢,國內已有若干個項目在實施,另有一批項目在規劃中。鑒于煤制油和煤制低碳烯烴等煤化工均需要大量煤、水資源做基礎,單位產量投資較高,煤制油工藝熱效率低于常規石油煉制工藝,排放的C02是常規煉油工藝的 7-10倍等因素,針對我國資源、技術、環保以及資金情況,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煤炭產業政策》、《關于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政策規定,對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

    業界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照國家發改委頒布的規劃和政策規定,科學有序地搞好生物燃料和煤化工產業的發展。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