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簡稱“中鋼協”)3月底拋出“鐵礦石預付款臨時降價40%”的策略,立即引發了國際礦業巨頭的集體反擊。
淡水河谷3月30日已公開否認“預付款降價40%”,4月7日,力拓也對媒體透露,其將向亞洲鋼廠暫時提供的價格折扣僅為20%。因折扣幅度過低,中鋼協已表態拒絕。
4月8日,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對本報記者表示:“20%的降幅,不符合市場實情。”
但單尚華亦坦承,部分鋼企已經接受力拓的“預付款降價20%”的方案,但中鋼協“原則上堅決抵制這一做法”,“我們此前要求預付價格降價40%,而不是20%”。
談判桌上,國際礦業巨頭和中鋼協仍在對賭市場走勢;而談判桌下,雙方的暗戰正在升級。
中鋼協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談判目前顯然進入了艱難期。目前,三大礦業巨頭,甚至包括FMG,都沒有接受中方的降價方案。另外一方面,他們正在盡可能地加大現貨礦的銷售”,甚至,已經與部分中小鋼企簽訂了長協合同。
預期反差
事實上,2009年鐵礦石談判比預料的更加艱難。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談判進展并不順利,礦商依然在拖延時間。“三大礦商,包括FMG都不急著和中國簽合同,他們均看好今年三季度中國的粗鋼產量。”
“目前,中國粗鋼產量已經占了全球產量的48%。這是個大數字!”上述知情人士感嘆。該數字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的統計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2009年1月的粗鋼產量為415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4%,占全球總產量的48%;環比上升9.9%,逆全球以及亞洲地區產量減少之勢。與此相應,2月,中國鐵礦石進口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4%,達4674萬噸。
對于中國粗鋼產量逆勢上升,單尚華強調:“這屬于非正常現象,不能代表未來市場走勢。”
而據記者了解,在不久前的中鋼協內部會議上,部分鋼企對后市持悲觀態度。“沙鋼是最悲觀的,中鋼協預測今年產鋼4.6億噸,沙鋼卻認為只有4.1億噸至4.3億噸左右。”上述知情人士稱。
基于對市場走勢的相反預期,目前,“部分中國鋼企也不急著簽,他們擔心鐵礦石價格繼續下跌,早簽等于再次吃進高成本”。
桌底暗戰
在談判桌上,市場走勢的爭辯遠未結束,而在談判桌下,雙方暗戰正在升級。
“談判表面上依然僵持,但礦業巨頭已經在遍地撒網,擴大現貨礦銷售量和銷售范圍。”中鋼協成員企業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國際礦業巨頭并未接受中方的降價幅度,并正在對每個鋼企按月度銷售鐵礦石。
山東一家礦石貿易公司的董事長也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的市場很亂。以前,礦業巨頭是不允許給貿易商和中小鋼企直接供貨的,現在,我們貿易商和中小鋼企也能從三大巨頭手中拿貨了。必和必拓還弄了一個指數定價,每一船礦石都以招標的方式出售。”
而在力拓提出“預付款降價20%”后,部分中國鋼企已經接受。甚至,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中小鋼企和貿易商已經簽訂了“高價”長協合同,“有的一簽就是三年,給中方談判造成很大壓力”。
“接受力拓預付款降價20%的,不大會是規模以上的鋼企,一般是中小型鋼企。”這位知情人士表示,雖然市場形勢不好,但很多中小鋼企還是干得下去的,只要有利潤,他們就會生產。
事實上,中小鋼企目前的生存狀態甚至優于大型鋼企。“根據各鋼企上報的內部數據,目前,中小鋼企比大鋼企更有盈利能力。以2009年2月為例,江蘇蘇鋼集團盈利1.7億元,河北縱橫盈利3000萬,中天盈利2200萬。”而同期,沙鋼盈利1.9億元,河北鋼鐵盈利1.1億元,鞍鋼的盈利僅為8600萬元。
而在某業內人士看來,接受“遠遠低于預期降幅”的鋼企,可能獲得了力拓“延期付款、定量折扣等優惠條件”,“也可能是出于維護長協關系的考慮”。
陣營分歧
2009年,商務部首次放權中鋼協組織鐵礦石談判。此前,除了確定“以量定價”原則、提出“預付款降價40%”外,引入更多的鐵礦石供應方,則是更為重要的談判策略。
單尚華表示:“不只是三大巨頭產礦,世界各地很多礦企,中方不是沒有選擇余地。”目前,除了成功引入全球第四大鐵礦石供應商FMG外,中方還在與南非、印度、英國等地的礦山洽談。
2008年,在抵制淡水河谷中途漲價過程中,中鋼協還制定了一個“國內礦替代”方案。
然而,雖然中鋼協曾多次開會強調,中國鋼企要一致行動。但本方陣營“不齊心”,仍給組織談判的中鋼協帶來壓力。4月28日,五礦集團也將召開“2009年中國鐵礦石會議”,以協調中方陣營。
西部某國有鋼企的一位中層告訴記者,業內對牽頭談判的寶鋼有很多爭議,認為“寶鋼談判并不能代表全國鋼企的利益”。
上述知情人士解釋說,國內大型鋼企之間都有各自的利益,更不用說大鋼企和中小鋼企之間的分歧了。“沙鋼70%的產能是電爐煉鋼,廢鋼比例很高,所以,對礦石價格相對不敏感;鞍鋼有自己的礦山,價格降太多對自身的礦山發展不利;而寶鋼和武鋼,雖然礦石大部分來自進口,但與供應商之間的親疏關系也不一樣。”
談及近期“中小鋼企私自簽訂長協合同”的現象,單尚華措辭嚴厲:“我們肯定要取消這些鋼企的優惠政策。”
內礦之憂
中鋼協2008年制定的“國內礦替代”方案,目前亦遭遇挑戰。
據麥格理統計,在此前6個月內,中國鋼鐵廠采購國內鐵礦石的比重由60%跌至30%,大約70%的中國鐵礦石產能已被迫停產。一位鋼鐵業人士表示:“國產礦如果真的停產70%,那意味著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將增加,今年鐵礦石降價的難度將更大。”
“內蒙古赤峰地區以前月產原礦4萬至5萬噸,目前只有一家在生產,月產量約4000噸;山西忻州地區,只有太鋼的一個自備礦山在生產,其他獨立礦山全停了。”前述山東某礦石貿易公司的董事長表示,國內礦山停產嚴重,主要是由于幾年前很多獨立礦山買了高價資源,在成本上吃了大虧。
并且,“國內礦(因為品位問題)只能有條件代替進口礦,部分鋼企并不會大量采購”,前述中鋼協內部人士表示,“在礦業巨頭加大現貨礦銷售后,國內礦更頂不住了”。(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