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煤礦安監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安徽煤監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安徽煤礦安全生產實際,圍繞煤礦安全監察中心,緊緊抓住瓦斯治理和小煤礦整頓關閉重點,認真履行職責,勤奮工作,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為安徽煤礦安全生產實現持續穩定好轉做出了不懈努力。
總結回顧安徽煤礦安全監察工作實踐,特別是在2004-2008的5年間,隨著煤礦瓦斯治理和小煤礦整頓關閉力度的不斷加大,煤礦安全投入的不斷提高,安徽煤礦安全生產有了長足的進步,上了一個臺階,出現了“雙降一升”的新局面。即煤炭產量逐年以千萬噸級數上升,煤礦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大幅下降。兩項指標都控制在了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安全生產指標范圍以內,下降比率均在30%以上;百萬噸死亡率逐步控制在了0.5%以內,08年為0.442%,同比下降63%;生產礦井未發生一起重大事故(只在06年某新建礦井發生了一起死亡12人的事故)。2008年安徽煤炭產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11774萬噸),在開采深度、難度逐步加大,瓦斯危害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安徽煤礦安全生產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下面我就安徽省煤礦礦用設備安全管理及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結合所做的工作,對構建煤礦礦用設備安全監管長效機制,談談初步認識和體會。
一、煤礦機電事故相對突出應引起煤礦企業、煤礦安監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治理瓦斯事故加強煤礦安全監察不斷深化的形勢下,隨著安全專項投入的逐年增加,煤礦機電設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材料得到較快推廣和應用,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同時,因煤礦機電設備故障引發的安全事故相對突出,成為煤礦安全監管監察的重點。主要體現在:一是機電事故比率高。 2004-2008年安徽煤礦機電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煤礦事故總起數和死亡人數比例相對較高,特別是2007年安徽煤礦共發生煤礦機電事故21起,死亡 21人,分別占煤礦事故總起數的42%和死亡人數的38%;2008年,安徽煤礦共發生煤礦機電事故15起,死亡15人,分別占煤礦事故總起數的31%和死亡人數的29%。連續兩年煤礦機電事故均占了煤礦事故總數的30%以上。二是機電涉險事故增多。近兩三年中,安徽煤礦還發生了多起未有人員傷亡的機電重大涉險事故,如墜罐、脫繩事故,電纜、輸送帶失火事故等。三是事故統計表明,瓦斯爆炸事故70%是由于電器火花引燃。機電設備因安全性能問題釀成事故,甚至在事故中“推波助瀾”不同程度的存在。電器失爆是釀成重特大事故災禍不可忽視的誘因。
為此,我們針對煤礦礦用設備安全狀況存在的問題及群眾來信舉報,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監察手段,在2008年組織的煤礦機電設備專項監察中,重點對煤礦企業的機電設備安全狀況及設備采購、招標、驗收、入庫、發放等環節進行了檢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首先開展了調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數。組織開展這樣大面積、全過程、全方位的監察我們也是首次。對怎么查、查什么、重點在哪兒?法規依據是否充分等,開始也是心中無底。為此,我們多次到煤礦企業進行調研,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選定了對煤礦安全生產威脅較大、批量較大、較為常用的礦用安全產品作為年度專項監察的重點內容。召開了專題座談會,問計于專家。專門邀請了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上海、撫順、重慶、常州等國家甲級檢測中心的有關專家以及分局監察員進行座談,聽取專家建議和指導。擬定了《安徽省礦用非金屬產品抽樣規則》和《安徽省礦用防爆電氣產品質量監督檢查評價規則》,制作了抽樣單、封條,圈定了礦用低壓電器等七大類產品為抽檢的重點。監察中引進專家參與機制,現場封存有問題的設備與材料。此次專項監察我們得到了總局規劃科技司、煤監局科技裝備司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在領導的安排下,我們成立了有國家“安標”管理中心、上海、撫順等甲級檢測中心機電專家參加的專項監察組,依法、依程序、科學監察,敢于較真,敢動真格,查封問題設備和元器件,現場封存有疑點的產品送省內外專業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抽檢。通過此次專項監察,發現主要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煤礦企業購進設備的質量監控制度缺失。企業現有制度中有些規定在執行中流于形式,有的已與現行國家政策不符。如有的煤礦企業在設備采購制度中沒有明確按“安標”規范采購,甚至還有允許未取得“安標”證書的產品入井使用的條款。
第二、煤礦企業對購進的設備抽檢工作不重視。相當一部分煤炭企業對購進的機電設備只進行數量、外觀等簡單的驗貨制度,沒有對設備質量按比例進行抽檢。有的甚至讓設備生產廠家直接將貨送到煤礦入井使用。
第三、生產廠家不嚴格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備案的受控件目錄組織生產。現場檢查的11個防爆電器生產廠家的3大類23臺(套)設備,有部分廠家擅自更改備案受控件,沒有按備案受控件目錄組織生產。煤礦用非金屬產品合格率較低,經現場封樣,對17個生產廠家的5大類19個非金屬產品送有關部門進行檢驗,發現風筒內徑、撕裂力、阻燃、抗靜電不合格;皮帶涂覆層厚度不合格。
第四、個別煤礦企業對執行國家標準的嚴肅性認識不足,隨意要求生產廠家更換產品的主要配件,甚至更改“安全標準”設計。
通過這次監察手段、方式的創新,通過專家的指導與幫助,使我們對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使用要求與執行標準,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使我們監察執法的具體程序、取證方式,做到了更加科學、嚴謹;使我們對當前煤礦機電事故比率居高的根源,有了全面的認識。
二、努力改進和創新專項監察方式,加強、完善對煤礦礦用設備的監察
通過這次新形式、新內容、新方法的監察嘗試,我們感到,以往的監察,僅注意礦用產品是否持有安全標志證書,是否是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是不夠的,而對設備性能是否完好,是否按規定管理使用,產品的內在質量如何?產品是否按“安標”的管理要求組織生產?由于沒有很好的發揮現有技術支撐力量和技術手段的作用,存在著查得不嚴、查得不實的現象。對如何在煤礦礦用設備安全專項監察中加強這方面的執法力度,在源頭上把好煤礦礦用設備安全關,通過此次大膽的監察創新與探索,給了我們新的有益的啟示,就是要下大力改進和創新煤礦設備安全專項監察形式和手段,加強對機電設備生產、流通、使用等管理和監察,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在治本上下功夫。
一是要充分發揮技術專家的傳幫帶作用。在新形式、新內容、新方法的監察嘗試中,其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監察更加具體。對儀器設備、材料的監察,不但要監察是否有安全標志證書,更重要的是要監察其產品是否按規定的標準組織生產,產品的零部件是否在規定的受控目錄內,其質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執法形式,專業性很強,僅靠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現有的力量難以滿足。為此,我們必須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引進技術專家參與監察,充分發揮技術專家的傳幫帶作用。
二是要充分發揮安全生產甲、乙級檢驗檢測中心的技術支撐作用。近年來,總局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國家甲級、省屬乙級檢測機構,煤礦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得到了加強。但是,由于煤礦在用設備安全檢驗規范等配套制度、技術標準仍不夠完善,甲級檢測機構為各省煤礦安監和乙級檢測機構提供的技術支持,以及乙級機構為煤礦現場監察提供的技術服務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因此,應盡快修訂和完善在用設備安全標準及檢測規范,強化乙級檢測機構對煤礦安全監察的技術服務作用,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煤礦礦用設備安全專項監察技術保障體系,堵塞安全漏洞,使煤礦礦用安全產品生產、流通、監管、檢測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三是要在執法的程序、取證方面做到更加科學嚴謹。煤礦礦用產品及設備生產廠家較多,其生產能力、技術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不盡相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個別不負責任的廠家不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安全標志的規定組織生產,重利潤輕質量,以次充好。煤礦企業對產品安全性能、技術標準要求掌控不嚴,缺乏必要的檢驗檢測。為了把住設備安全關,避免一些不合格產品流入煤礦生產一線,消除煤礦安全隱患,在專項監察中,我們采取現場拍照的方式記錄生產廠家、產品編號、出廠日期,規范監察取證程序,針對問題設備請專家對產品的主要元器件進行現場抽查檢驗。在煤炭企業機電設備供應部門材料庫、煤礦井口倉庫等地,現場拆封抽查了 23臺礦用真空斷路器、真空磁力起動器、照明綜合保護器;封樣6臺真空斷路器,封存了四家12臺便攜式瓦斯檢測報警儀,對瓦斯抽排管、雙抗正壓風筒、隔爆水袋、雙抗塑料涂覆布、雙抗編織袋、電纜、煤礦用運輸帶等6類26種產品,分別送上海、重慶、撫順、淮南、淮北等相關機構進行檢驗檢測。通過上述手段,做到科學嚴謹,執法有據,經得起司法程序的檢驗。
四是要加大監察過程科技成分含量,切實做到靠技術手段執法。從建局之初,國家局領導就提出了科學執法、數字執法的理念,而且不斷加大建設與實踐的力度,在一通三防、瓦斯治理上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如安全設施三同時的驗收,做到了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瓦斯治理出臺了有關規定,制定了檢驗瓦斯抽放效果的具體指標。但是,在煤礦礦用設備安全上,往往側重于重大設備的技術升級改造,而對量大、面廣設備安全使用管理,由于受技術力量薄弱的制約,其科學執法、數字執法的力度明顯滯后。在此次專項監察中,通過試驗與檢測,獲得了大量的具體數據,掌握了設備的安全性能和質量狀況。在試驗數字面前,煤礦企業、設備生產廠家對其設備存在的問題也不得不認可。
三、完善綜合治理措施,建立健全煤礦設備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為深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落實總局領導提出的“加強事前監察,努力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實現煤礦安全生產根本好轉的目標,要強化對煤礦礦用設備安全的監察監管,加強對機電設備招標采購的監督,加強對機電設備入井前的檢測,加強對機電設備使用管理的監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加強對煤礦企業機電產品的采購招標、驗收、發放等環節的監督,督促煤礦企業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機電設備管理使用規章制度。煤礦企業及機電設備主管部門要強化礦用安全產品質量意識,要加強學習,積極宣傳,不違背國家規定,不降低安全標準。要自覺把好機電設備的進貨關,把好入井關,把好安全使用管理關,把好檢驗檢測關。有條件的煤礦企業也應建設自己的檢驗檢測平臺,沒有條件的應與相關檢驗檢測機構建立委托關系,做好對大宗通用設備和材料的抽檢。
第二、加強與國家“安標”中心和檢測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采取聯合執法等手段和方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促進發證機構與煤礦安監、檢驗檢測部門有機結合,依法監管、依法行政,形成對煤礦礦用產品生產質量的“安標管理中心廣而告知,省局針對性專項監察,檢驗檢測中心嚴格檢測、分局及時信息反饋”的聯動監察監管機制。建立完善合理、高效的備案、協查、處罰、通報等協作互補機制,使煤礦礦用產品監察監管環節實現無縫鏈接,從根本上解決監管缺失的狀況,確保從源頭上把住煤礦生產安全關。
第三、充分發揮礦用產品安標制度在煤礦安全專項監察中的作用。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制度是保障煤礦設備安全的重要管理制度,發揮安標制度對礦用產品的信息量大、政策執行的導向性強的優勢,在煤礦礦用設備安全專項監察中,將安標抽檢與礦用設備專項監察的結果有機結合,通過技術信息的反饋,使監察有的放矢,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形成監察合力。
建議比照質量技術監督“國家抽檢”制度,給予機電設備專項監察在計劃、財務、人員等方面增強配備。加緊建立煤礦礦用產品技術質量的專項抽檢制度,賦予各級檢測機構相應職責,明確其年度檢測任務量、抽檢覆蓋率比例,并將抽檢費用列入財務預算。以“國家抽檢”加強對礦用產品質量的監督監管,加強對煤礦礦用產品生產廠家、市場營銷的監管力度,督促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守法誠信經營,確保煤礦礦用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靠。
來源:中國安全生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