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礦石價格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部分鋼企與礦商開始自由“結盟”。
日前于南昌舉行的“2009冶金礦產品國際會議”上,礦企三巨頭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公司總經理朱凱向記者坦言,淡水河谷在華新開發的客戶中包括不少中小鋼廠和民營鋼廠,“只要鋼廠買礦我都會簽。”
江西一家小型鋼廠的董事長也向記者證實,正與淡水河谷等談判簽署長期協議。
在國內大鋼廠按兵不動的同時,民營和中小鋼廠正在被三巨頭“分化”。
朱凱表示,前一段時間,淡水河谷已經與國內一些鋼廠簽訂了長期協議礦。
對于當前中國紛亂的鐵礦石市場,鐵礦石長期協議談判將何去何從?朱凱表示,淡水河谷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向中國銷售任何現貨礦,淡水河谷的態度始終沒有改變,即繼續支持和保持長協機制的運作,接下來就等待中國鋼企的表態。淡水河谷2009年決定放棄鐵礦石談判的先行定價權,不再充當“駕駛員”的角色,交由力拓和必和必拓談判。
事實上,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國外礦山企業堆在國內的進口現貨鐵礦石仍有6000多萬噸。3月份,中國鐵礦石進口5208萬噸,同比增長46.2%,第一季度國內鐵礦石進口量已經超過1億噸。
朱凱表示,淡水河谷今年在華的鐵礦石銷量增長了40%。
青島港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經理張再春告訴記者,目前青島港積壓的鐵礦石超過1000萬噸,小鋼廠和民營鋼廠會來取貨,大鋼廠目前沒有動靜,說明這些民營鋼廠和小鋼廠已經接受了國外礦企的價格。
此外,淡水河谷為了解決鐵礦石外運的問題,同時增加對華中小鋼廠的銷量,已經決定購買鐵礦石運輸船。朱凱表示:“預計到2010年,我們38.8萬噸級的運輸船最少將達到20條。對中小鋼廠來說,解決了運輸問題,他們當然歡迎。”
南京鋼鐵集團董事長楊思明認為,中國的鋼鐵企業是一盤散沙,還在各自為戰,在鐵礦石談判無果的情況下,企業間已經出現分化的情況。
“在我看來,這樣做更加有利于各方風險互擔,”楊思明在記者采訪時解釋說,“首先,一個季度的時間,可以相對迅速的對市場變化作出調整,避免當市場回落時,年度決定的長協礦價格仍然維持高位的情況;其次,作為鐵礦石下游行業,鐵礦石價格應該與鋼鐵價格波動達到統一,使其價格控制在鋼廠成本可以承受范圍內。”
針對目前拖沓不前的談判,楊思明認為,利用季度定價的模式可能更易為各方接受。但同時,鋼鐵企業還應根據市場調節生產,繼續實行減產和限產策略,同時改善整個行業混亂無序的競爭狀況,進一步理順上下游市場關系,擴大原料來源渠道,盡可能節約成本和擴大市場。
他指的季度定價模式是,長協價格可以采用每個季度鋼鐵運行的情況和市場價格,決定下一季度鐵礦石價格的方式,進而取代我國長協年度價格和現貨價格共存的局面。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透露,今年3月,國內的鋼廠比前兩個月虧損都要嚴重,而且出現了“虧損也不減產”情況。這加大了對鐵礦石的不合理需求,導致礦企三巨頭錯誤判斷形勢,對談判不利。
部分鋼廠與礦企的“結盟”讓中鋼協不久前通過的 《鋼鐵行業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自律公約》處于尷尬境地。羅冰生表示,在全行業推行代理制,正是要解決長協礦與現貨礦二者多年存在的矛盾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鋼廠董事長指出,現在,中方需要明確立場,阻止三巨頭們的滲入,“不然鐵礦石談判將會成為一場沒有意義的游戲。” (來源:中國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