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貴州省晴隆縣新橋煤礦發生透水事故,15人被困井下。多支救援隊緊急趕赴現場,經過20多天的艱苦救援,依舊沒有井下礦工的任何消息,生不見人,死不見尸。
就在很多人感到絕望之際,奇跡出現了:7月12日,3名河南籍礦工在井下堅持25天,約604個小時之后,終于走向了光明。創造這一奇跡的,除了這3名河南籍礦工外,還有來自河南的3位救援人員,正是這3名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跪著、爬著將3名老鄉背出了地面。
3名救援隊員,是如何發現被困礦工的?在井下救援的那一刻,究竟發生了什么?他們又是如何把老鄉背出礦井的呢?
○接到求助
河南救護隊急援
“6月18日早上,我們接到求助電話,稱晴隆縣中營鎮新橋煤礦發生了透水事故,15人被困井下,希望我們立即趕赴現場救援。”昨天下午,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身處貴州的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永貴能源公司綜合部部長高永健言語中依然有幾分緊張。
情況很快匯報到河南煤業化工集團鄭州總部。“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陳雪楓做出指示,要求永貴能源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以赴參加救援,無論有多大困難和危險,也決不言放棄,一定要堅持到最后一刻。”“放下電話,我們立即指派所屬的發祥煤業分公司組織了一支110人的救援隊伍,為了趕速度,又從中選出了40 人緊急出發,當天上午11時就抵達事發現場。”
貴州煤礦發生事故,為何會向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永貴能源公司求救呢?高永健說,永貴能源公司是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永煤公司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于2004年在貴陽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我們公司的救護大隊,在貴州省赫赫有名,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貴州省第七屆救援大賽上,我們的救護大隊獲得了團體第一名。名氣大是一個原因,更關鍵的原因是,我們公司的救護大隊距離事發地只有100多公里。 ”
○奔赴現場
打通了第一個生命通道
“我們的救護隊員抵達現場后,當即投入到工作中,架起了第一個水泵,接通了第一個排水管,打通了第一個生命通道”。
由于事故礦井是一個小煤窯,距離最近的中營鎮還有7公里山路,買啥東西都不方便。“我們的隊員在井下工作8個小時,上井后只能在救護車的坐椅上、井口旁邊的大石頭上休息,白天太陽直射,又加上成群的蚊蠅,把隊員咬得手腳都出現了浮腫”。
為了盡可能提前一分鐘救出被困的礦工兄弟,河南的救護隊員打著封閉針,堅持工作在搶險第一線。
6月23日下午,指揮部讓他們到回風反斜巷執行全天候的氣體檢測和監護工作,“對于煤礦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區域,當時,參與搶險的還有貴州省的5支救護隊,他們能把這兒的搶險監護任務交給我們,說明他們對我們的極度信任。這個巷道有200米,是個25度的坡,崎嶇難行,隊員往返一次都得半個小時。”高永健說,就這樣,隊員們一天24小時不間斷進行監測。
○一線生機
礦井里亮著燈光
一周過去了,仍然沒有被困人員的任何消息,按常理,此時被困礦工生還的希望已非常渺茫。然而,救護隊領導一再勉勵隊員們:只要人還沒有找到,就決不言放棄!
6月25日早8點,救護隊在監護的區域內清淤時,在一臺壞風機下10米處,發現一名遇難人員。“由于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7天,遇難人員已出現腐爛、發臭,面目全非”。來自河南的隊員二話不說抬起遇難者就上。高永健說,當時,雖然沒有發現幸存者,但遺體的發現給了他們很多信心。
7月12日,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整整25天。當天上午8時,河南救護隊的8名救護隊員再次下井。
10時左右,他們在井下約400米的位置清淤時,發現透水時沖出的巨大煤塊和一些雜物,堵死了礦井內一條朝上行走的支巷,該支巷與一條采煤通道相連。“ 這里面會不會有人?”這個意外的發現讓救護隊員好奇起來。于是,救護隊員立即開始清淤,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他們打通了堵塞物,此時,奇跡發生了,巷道內不但有燈光,還有微弱的呼救聲。
于是,救護隊員猶如被注射了興奮劑,開始全力打通巷道。11時35分,巷道被打通,3名被困的工人躺在巷道上,其中兩人能說話,另一名已經奄奄一息。“兄弟,給我點水喝!”一名被困礦工發出了微弱的請求。一聽,被困礦工說的竟然是河南話!救護隊員風趣地說:“老鄉,別說話,省點兒力氣,上去了咱喝牛奶!”
于是,救護隊員王學林、黃永輝、周維友背起被困的礦工穿過一段狹窄的斜巷道向井上進發。
正如救護隊員所料,這3位在井下堅持了25天,約604個小時的被困礦工,都是河南老鄉,他們是汝陽縣城關鎮人,他們的名字叫王圈杰、王礦偉、趙衛星。
○井下記憶
吃了兩天的樹皮
我省3名礦工7月12日中午安全升井后,生命體征平穩,就地治療;7月13日11時40分,3人被醫護人員送往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救治。目前,三人生命體征正常。
被救礦工王圈杰回憶,從被困的第五天起,看到架棚子用的木料上有樹皮,于是,他們就吃了兩天的樹皮,后來,感覺胃疼得厲害,就不吃了。此后,他們就天天喝滲水。“像這樣被困25天后仍能成功獲救的情況,我從來沒有遇見過,這幾乎已經超出了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極限。”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的楊博士說,靠水生存一般最多能維持3至7天,而他們居然達到25天,這真是一個奇跡。據楊博士講,由于長時間的饑餓,3名幸存者的皮下脂肪已消耗殆盡。目前,醫護人員已給他們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血容量,以增強體能。
王圈杰回憶說,透水發生時,他們一共是4個人在一起,其中有一個是瓦檢員,看到大水來后,瓦檢員往低處跑,他們沒有喊住,瞬間就被水沖走了。他們3人逃往高處后,在井下的25天時間里,大家相互鼓勵,手里的礦燈一般不輕易打開,只要聽到響動,他們就會開一下。所以到被救時,他們手里的礦燈還是亮的。
同時,3人被困后始終堅信,政府不會不管他們,一定會想辦法營救他們。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他們才能保持平穩的心態。
另據了解,昨日,省總工會發文正式授予救援立下奇功的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永貴能源公司“河南省工人先鋒隊”榮譽稱號。
▲▲救護隊員說
黃永輝:只想快點把人背出去
黃永輝,23歲,商丘永城人,采掘工,今年年初從商丘調到發祥煤礦。
“當時我們8個人正在修絞車,突然聽到掘進口有吆喝聲,以為救援人員出了事故,就趕緊往掘進口跑。”救護隊員黃永輝說,到了那個地方一看,發現被困的人還活著,當時心里不知道有多高興!
“要把3名被困的兄弟送出去,必須穿過一段狹窄的斜巷道,才能出井口。”要穿過的斜巷道約有200米,坡度有26度,因為事故的原因,巷道已經嚴重變形,高的地方有一米七八,低的地方只有七八十厘米,寬的地方能并行倆人,窄的地方一個人過去,肩膀就能把石頭給蹭下來。人穿行其間,一會兒能走,一會兒得爬。
“我個子比較小,人又瘦,鉆個小空當比較在行。所以二話不說,背起一個兄弟,就往外動。”黃永輝說,巷道大約有100米長的一段,一個人爬著都非常艱難,為了不讓背上兄弟的頭碰著石頭,他盡力地往下壓身子,下巴幾乎都是蹭著淤泥緩緩移動。
王學林:救命要緊
王學林,30歲,去年10月份從永煤集團調到貴州工作。
王學林說,看到工友把被困礦工蒙著眼睛抬了出來,他背上一個就走,“巷道設計太狹窄了,寬不到2.2米,高不到1.7米,有的甚至還不足1米,而且是20多度的上山巷道,所以背著一個人在這樣的巷道里前行,很困難。”
“幾乎都是爬著上來的,在高點兒的地方,我是彎著腰過來的;在低一點的地方,只能靠跪著或者爬著往前走,要是我不跪著往前走,稍微高一點,頭上的巖石就會碰傷被救礦工的頭部。他們已經被困25天了,不能因為我再讓他們意外受傷。”王學林說,那一段巷道可遠了,有100多米吧,當時,真想爬到巷道里歇歇,可是又不敢歇,生怕礦工出現意外,所以就堅持往前爬,出來的時候,累得有點頭蒙,現在想想,應該是虛脫吧!
周維友:我們累死也值了
周維友,25歲,安徽人。
“其實,不能說是我一個人背出來的。”昨天晚上,25歲的隊員周維友在電話里謙虛地說,當時,他和王學林、黃永輝都在修理絞車,看到有人抬著礦工出來了,“當時,我以為是我們救援人員不小心受傷了,這時候聽到隊長說,是被困的礦工獲救了,讓我們趕緊幫忙。”
“當時,我們幾個立即迎上去,分別背上了3位礦工。”周維友說,“我背上一個礦工就走,當時,這位礦工對我說,‘兄弟,慢點兒’,那時候,我是著急得不像個樣兒,只想以最快的速度把他背出去。”
周維友說:“背著他走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累,背出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褲子磨爛了,膝蓋也出血了,這個時候才覺得累。不過,當看到他們活著,心里只有高興,其他啥都不想了。”
“只要能把人救活,我們累死也值了!”周維友說。
來源《東方今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