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大量廉價甲醇正在不斷涌入我國市場,對國內甲醇行業形成明顯沖擊。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的甲醇進口量僅143萬噸,而進入2009年后,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大量低價甲醇進入我國市場,僅今年上半年就有340萬噸的進口量,相當于去年的2.37倍。
“國內甲醇市場需求不斷萎縮,進口低價甲醇的進入對國內甲醇生產企業的影響很大。”中國石化一位鄭姓工程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目前國內的甲醇多用于制作甲醛、醋酸、二甲醚的原料,而國外進口的甲醇用途也多限于此,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國內市場下游企業對甲醇的需求。
受到上述因素影響,今年5月,中國商務部對原產于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的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調查。
盡管如此,由于國外市場需求不斷萎縮,依然有大量具備低成本優勢的進口甲醇輸入到國內。有研究機構提出,考慮到東南沿海化工園區對乙烯和丙烯的需求,可以在沿海化工園區通過進口甲醇建設甲醇制烯烴MTO或甲醇制丙烯(MTP)裝置。
對于化工園區而言,乙烯和丙烯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但是一些化工園區目前并沒有煉油乙烯一體化裝置,所需的乙烯和丙烯必須依賴外購。
“而乙烯和丙烯屬于危險化學品,短途運輸尚可通過管道,中長距離的運輸就要通過壓力設備,成本高昂且運力有限。乙烯和丙烯的供應已經成為我國(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化工園區發展的制約因素。”亞化咨詢公司專家指出。
沿海地區發展甲醇優勢明顯
“對于大量進口的低價甲醇,可以考慮利用沿海地區的運輸優勢進行消化,避免與國內甲醇行業產生競爭。”亞化咨詢公司認為,在沿海地區發展甲醇煉制烯烴項目具有一定的優勢。
沿海地區的化工園區大多臨近港口,擁有完善的液體化學品碼頭與倉儲設施。由于國際海運能力過剩,2009年上半年從中東、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區將甲醇運到亞洲主港地運費只有25美元/噸左右,運輸費用較低。
在建設成本上,與通過石腦油裂解制乙烯相比,新建的天然氣甲醇裝置的投資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資料顯示,目前的石腦油裂解制百萬噸級乙烯裝置,需要近2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與此相比,外購甲醇制烯烴裝置規模靈活。經濟規模為180萬噸/年甲醇制60萬噸/年烯烴,相應的投資較小;如果采用60萬噸/年的甲醇制20萬噸/年烯烴,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性。
“而與煤炭產地建設的煤制聚烯烴項目相比,外購甲醇制烯烴裝置省去了前面的煤氣化和甲醇合成工藝,也省去了下游的烯烴聚合工藝(烯烴產品直供化工園區其他企業),相應的投資也要小很多。”
此外,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得利用甲醇制造乙烯和丙烯具備現實可行性。采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DMTO技術與魯奇MTP技術的煤制烯烴工業化裝置將在2010年完成試車、道達爾石化與UOP聯合開發的先進甲醇制烯烴工藝正在進行準工業化驗證。
亞化咨詢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0年全球甲醇產能將超過7000萬噸/年,屆時全球范圍內甲醇產能過剩將成必然。因此進口甲醇發展甲醇制烯烴不會面臨原料短缺的問題,并且可以緩解進口甲醇對國產甲醇的沖擊。
多途徑消化巨量甲醇
盡管具備一定的可實施性,但是相關風險也引起了一些行業人士的擔心。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有兩個方面,包括甲醇價格的波動和國際海運價格費用的上漲。無論哪個因素呈現出向上的趨勢,都有可能影響進口甲醇制烯烴裝置的經濟性。
“對于甲醇價格的波動,我認為進口甲醇制烯烴裝置應該引入國際甲醇供應商參股,通過長期供應合同鎖定成本。在這一點上新奧張家港的二甲醚裝置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經驗,該裝置引入了梅塞尼斯參股20%,獲得了穩定而低價的甲醇供應。”亞化咨詢專家強調,進口石腦油制烯烴裝置,也和進口甲醇制烯烴裝置一樣,要面對國際海運費上漲的風險。
他指出,如果能夠在沿海地區上一套180萬噸甲醇制下游烯烴裝置,不僅能夠完全消化掉去年的甲醇進口量,也能夠消化掉今年上半年大半的進口量,將大大降低國外進口甲醛對國內市場的沖擊。而如果不建下游聚烯烴或者其他裝置,180萬噸的甲醇制烯烴裝置整體的投入應當在50億元以內。
在該人士看來,除了對進口甲醇煉制烯烴外,還可以通過用國內的甲醛制汽油來消化掉多余的存量。
事實上,作為一種高載能產品,進口甲醇本質上就是進口加工后的天然氣。有業內人士建議,在我國對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同時,可以充分研究進口甲醇的多種使用途徑,避免對國內甲醇市場產生過大沖擊。
“考慮到裝置建設的靈活性和原料的易獲得性,可以考慮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化工園區發展甲醇制烯烴。這樣將有助于投資者和化工園區的原料多元化,降低原料供應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長遠發展和產業鏈的完善。”亞化咨詢專家表示。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