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王家嶺礦難中,115名礦工被困8天后獲救,截至14日上午37人遇難;“3.01”神華集團駱駝山礦難中,2萬多人次參與營救,14天后救援指揮部宣布31名被困工人“無生還可能”。
回顧兩起礦難救援經過,專家呼吁,煤礦建設與生產中應備有“避難設施”。
救生圈
兩起礦難中,被困礦工因缺少應急設備吃盡苦頭。
王家嶺礦難中,首批被救出井的礦工孟小兵回憶,事發后他和工友拼命往巷道高處跑。在洪水追逼下,他們扒著鋼筋錨桿爬到巷道壁頂端,像蝙蝠一樣把自己掛在上面。腰以下身體浸泡在水里。時間久了,1名工友支撐不住掉入水中。直到3天后有礦車順水漂來,他們才擺脫水浸之苦。
駱駝山礦難獲救礦工楊學林回憶,當時有16人逃至通風豎井底部,大浪涌來,人們趕忙抱住旁邊施工用的木頭,“一個浪打來,8個人就不見了!
楊學林說,班長高彥發與另兩位工友同抱一根木頭,木頭浮力有限不斷覆沒。高彥發多次嗆水,被救出井后去世。楊學林說:“要是有救生圈,我們就能騰出手,節省力氣!
食物和水
呼和浩特市民張潤清每天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王家嶺礦難報道,當她得知被困礦工在井下吃煤渣、紙箱時,不禁流下眼淚。
張潤清說,“如果井下預備食物和飲用水就好了,或者礦工下井前隨身攜帶壓縮干糧,萬一遇險可以應急!
據報道,美國政府監管部門要求煤礦在井內設置氣密型緊急避難所。緊急避難所配有食物、飲用水、通訊設備和廁所等,每個避難所至多可為15人提供4天生存所需。
事實上,無論是煤礦透水還是瓦斯爆炸,只要礦工沒有被當場奪去生命,如果有緊急避難場所、應急自救設備、食物,他們就有生還可能。
1998年5月20日內蒙古烏海市巴音烏素煤礦透水事故中,礦工杭平和其他12名工友被困井下。杭平靠吃騾子肉、喝污水生存,在第34天被營救?梢,食物和必要急救設備對被困礦工來說十分重要。
避難設施
礦難救援是與時間賽跑。鉆機與水泵是大型機械,調運安裝需要時間。打鉆孔難度各異。駱駝山礦難施救時,打往400多米井下的第一個鉆孔在5天后才貫通;王家嶺礦難中打通第一個鉆孔用了17個小時。
從礦井內外自救與施救方式看,一個共同特點是缺乏設備與設施。如果有預設的鉆孔、大型排水泵、井下視屏監控系統等設施,以及在井下備有救生衣物、逃生器械和防水通訊等設備,人們就可以“里應外合”。
王家嶺礦難中,一些被困礦工輾轉爬到一高臺上,嘗試著用風筒、圓木做成簡易筏子,用鐵鍬劃著向外走。若當時巷道里水位降到可容筏子通行的高度,他們就可能自救出井。
中國煤炭科學院總院西安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煤礦水害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虎維岳博士說,煤礦建設過程中應當考慮設計避難設施。比如連通地面與井下巷道的鉆孔、觀察井下情況的視頻監控系統,以及防毒面具、救生衣物、食品藥品等。一旦發生事故,起碼能保障信息暢通和被困人員基本生存。
避難設施需要資金投入。這考驗著礦主是否將安全責任真正放在心上,是否有“生命高于一切”的意識。與其事后勞師動眾“苦救援”,不如事前未雨綢繆“多投入”。
專家表示,我國作為采煤大國,應總結一套煤礦避災和救援的有效方案,可借鑒國外煤礦井下氣密型緊急避難所等作法。
來源:新華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