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漣源市安平鎮馬方口村的吳祖宋于3年前改行當起了礦工。今年40歲的他,原先從事個體運輸,家庭負擔并不算重。讓他下決心給力達煤礦挖煤的原因是,該煤礦這幾年的安全生產條件得到了保障,開采及防突技術程度提高快,收入也較高。
安平鎮地處湘中腹地,煤炭儲量非常豐富。安平鎮的煤炭成煤于石灰紀、二疊紀,地質構造復雜,是全省有名的煤炭災害大鎮,曾一度有“安平安,則湖南安”之說。
“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經過上一輪的“治小”“治亂”后,這個湘中小鎮決心向瓦斯宣戰,投入巨資,強力推進技改,實施機械化掘進,并把抽采出來的瓦斯用來發電,變害為寶,還老百姓一個真正的“安平”。
婁底治煤,在尋求自己的路徑。
瓦斯發電變害為寶
11月18日,吳祖宋又下井了。與他一起下井的還有礦長劉質文。除了專用的礦服、礦帽、礦燈及自救器外,每名井下人員身上均配有定位系統。
與此同時,在礦區管理機房的電腦屏幕上,兩人在井下的活動軌跡一目了然。
吳祖宋坦承,在2004年以前,打死他都不愿意去挖煤。1998年,力達煤礦就曾因實施深孔松動爆破措施放炮時發生大型煤與瓦斯突出引發過特大火災,“井口噴出的火苗都有幾丈高”。自上世紀70年代至2006年7月14日止,該煤礦因瓦斯事故共奪去60余人的生命。
記者跟隨礦長劉質文、安平鎮煤監站站長張永忠一起下井實地體驗了一回。
經過一番穿戴,一行三人從主井口沿著斜坡步行下去,其垂直高度為197米。隨后進入海平面+50米運輸巷道,查看了底板抽放系統。再轉道+75巷道“1251”采煤工作面,在這里遇上三名正在采煤的礦工。在煤塊傳送帶的最始端,一名姓吳的年輕礦工正在使用工具聚攏并導引煤塊。其兄弟也在煤礦里工作。
礦井里,一路上均可看到送風機、壓水管等,每隔一定的距離便有一個瓦斯監控器,有安監員隨時走動查看。不時,有運輸機車隆隆駛過。在采煤工作面,抽采機數十根管子深深扎入煤層,抽采瓦斯,輸往地面的瓦斯發電站。在近兩個小時的井下體驗里,先后繞過五六條巷道,經過三四個工作面。記者并沒有戴口罩,除了極個別地方感覺胸口有點辣外,其他巷段并沒有不適感。
巷道里普遍使用了錨網支護系統,淘汰了以往的木支護及鋼支護。劉質文介紹,自今年實施錨網支護后,頂板傷人事件得到了禁絕。
回程途中,記者又查看了井下“躲避硐”。里面有照明設施、板凳、水管及氧氣輸送管。一旦發生瓦斯突出事故,得到通知后,礦工可及時進入“躲避硐”吸氧,米湯則由地面通過水管送入,等待救援。墻壁則是厚厚的混凝土水泥,大門厚重得“大炮都炸不開”。
安全生產條件大大改善
在力達煤礦工作已有7個年頭的劉旺軍,之前曾在另一家煤礦工作。1999年之際,他所在的那家煤礦曾發生瓦斯爆炸事故,16人死亡。當時他并不當班。那次事故后,他離開了那家煤礦,轉投力達。
今年42歲的劉旺軍,家住新化縣溫塘鎮抱棠村。他承認,村里僅20%的人從事挖煤工作,如果有稍好一點的門路,都不會選擇下井。
劉說,2003年時,井下掘進巷道還很矮小,而且還是木支護,那時還是爆破采煤,危險性大,進度慢,產量低;瓦斯抽采技術也跟不上,瓦斯濃度經常超限,大家都是冒險作業。自2007年以來,礦里加強了技術改造及支護改造,安全生產條件得到很大的提高,礦工們開始安心工作了。
年輕人不愿意挖煤,特別是招不到專業技術人才——這是礦長劉質文最大的感受。他說,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在科學技術的使用,而科技的應用歸根結底是人才。而現實中,煤炭院校有可能招不到生源,有限的煤炭人才則想方設法“跳槽”,為此,還存在著“幾個煤礦共一個工程師”的現象,“力達煤礦一個礦就有兩個工程師,這可是絕無僅有”。
漣源市煤炭局安平鎮煤監站站長張永忠介紹,全鎮目前從事地下采煤工作的人有三四千人,安全是壓倒一切的大事。2009年,全鎮實現了零傷亡。這是難能可貴的。除了力達外,目前全鎮已有4個煤礦在建瓦斯發電站,6個煤礦的瓦斯發電站在籌備之中。
2005年前,安平鎮大大小小煤礦有若干個。經過連續三年的關停整合,“十幾個人,年產量1萬-2萬噸”的小礦已絕跡,數量少了,規模卻做大了。其中力達煤礦就由原來兩家年產量為3萬噸左右的煤礦整合而成的,如今年產量達9萬噸。投入加大了,基礎設施變好了,科學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瓦斯還可以用來發電,節能減排的目標實現了,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都有了。
一個礦、一個鎮的5年變遷,正是湘中煤炭業的發展縮影。
技改意識深入各煤礦
2005年婁底冷水江資江煤礦“6.8”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曾驚動全國,共造成22人死亡,83人受傷,其中6人重傷。
說起以前的“血的教訓”,在資江煤礦工作已有15年的礦工曾志平還心有余悸。曾家從父輩開始就在礦里工作,自己就是頂替父親進了礦。當災難突如其來,從小就耳濡目染礦井安全知識、20歲就下井采礦的他也一樣驚慌失措。
“南方煤礦的出路在于機械化”。自2006年改制成功后,資江煤礦先后投入8000多萬元進行技改,于今年6月裝備了井下現代化的機采機掘系統,成為我省首個機采機掘礦井,其年生產能力由原30萬噸提高到50萬噸。至今年10月,井下已全部實現人車機械化運輸。專門組建了35人的防突隊伍,強化瓦斯抽采技術,2006年至今已消滅了瓦斯事故。
11月19日一早,記者一直撥打資江煤礦董事長蘇明清的電話,直到下午兩點鐘才打通。原來,他一早就下了井,直到此時才剛剛升井,下午則馬上要到市里開會。
這天是周五,資江煤礦的礦區里,十余名身著工作服的礦工正在寫黑板報,每個班組一塊,礦工推舉出的“秀才”們正在認真辦報,內容有宣傳國家政策、班組工作動態、安全知識普及、礦工生活素描等等。
步入主井口巷道,便可看到一條300多米長的安全生產知識宣傳長廊。廣播已設置到井下,礦工聽著音樂下井升井,休憩之余可以聽歌,聽安全生產講座等。
一名礦工說,從井下工作面到煤斗,以前都是礦工人力來推,來回近1000米,每班12趟,相當于推著車從冷水江步行到新化(20多公里),勞動強度可想而知。如今采用機車后,昔日礦工變成了“司機”,工作既安全又輕松。
同樣,記者在雙峰縣秋湖煤礦也看到,通過加大投入完成技改后,煤礦安全生產得到了有效保障,其產量也穩步提升。而該礦于2002年發生的“9.3”煤與瓦斯突出事故,一下子就奪去39名礦工的生命。
據介紹,2009年,婁底市完成整合技改投入11.5億元,以主要生產系統改造和采煤方法、支護改革為重點,加速先進實用技術成果的轉化,加快機械化進程,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其中漣源市消滅了瓦斯事故,新化縣消滅了頂板事故,全市消滅了重特大事故。
來源:紅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