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焦炭將淘汰落后產能1975萬噸,較之2010年的2586.5萬噸稍有下降,但新建產能的動力仍然高漲。
“許多新建的焦炭產能,有些是鋼廠作為配套產業去做,有些已純屬是盲目投資。”7月11日,兗州煤業運銷部副主任張賢法認為應將焦炭從“值得投資的行業”中去除,并表示,國內的焦炭供給已有數年過剩,而這樣的過剩在2011年仍然存在。
工業和信息化部10日發布公告稱,已于近期將工業行業2011年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地。其中,焦炭涉及產能1975萬噸、涉及87家企業、20個省份。
在煤炭專家黃騰看來,國內獨立焦化廠應該大規模淘汰,其原因有二:一是難以符合大型鋼廠的需求,只是依賴小鋼廠才能生存;二是能耗高、污染大。“世界通行的規律是,焦化廠應該向鋼廠集中,成為鋼廠的配套部門,由此減少鋼企中間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與焦炭產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相比,擴張的步伐顯然更快。
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粗略統計,2010年我國新投產焦爐57座,新增產能約3371萬噸。同期,14個省區淘汰落后和北京首鋼搬遷等淘汰關停焦炭產能2759.5萬噸 此一數據已遠超國家調控目標。
“更為關鍵的是,現在包括武鋼、寶鋼等鋼企在內,都紛紛擴大自身的焦炭產能規模。” 山西省一家焦炭企業負責人稱,鋼企焦炭產能配套置于鋼企附近,而國內大型鋼企多集中于中部與沿海,隨著鋼企焦炭產能的擴產,山西焦企產能占據全國的四成已岌岌可危,“而這個比例2006年開始就逐年下降”。
此前產能的盲目擴張使焦炭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多數焦化企業陷入經營窘境。從5月起,各地紛紛出臺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山西、河南、山東、湖南、貴州、甘肅、內蒙古等省成為其中先行軍。
“下游的鋼價向下走,上游原料焦煤向上走,焦化行業處于中間,生存極為艱難。”張賢法對記者舉例,山東省現今焦炭產能數千萬噸,差不多50%的企業虧損。
前述山西焦企人士則坦承,目前該省焦化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為50%-70%,“除卻4、5月份稍有利潤外,第一季度每煉一噸就有100元的虧損”,現今焦炭價格松動,已有30-50元/噸的跌幅。
另一方面,焦炭的庫存一直高居不下。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國內冶金焦消費量約為1.08億噸,而同期焦炭總產量為1.7億噸,其中冶金焦約1.5億噸,粗略估算1-5月份冶金焦社會總庫存達4000萬噸。
高盛則預測,2011年中國焦炭產量約為4.04億噸,產量增速為4.4%,焦炭消費量大約為3.84億噸。
上海中期分析師黃慧雯證實,6月末,部分鋼廠開始對7月份鋼材出廠價下調,幅度基本都在100-200 元/噸左右,“鋼廠要求下調焦炭采購價,降低生產成本補差,而焦化企業暫時不予接受,鋼廠采取減量措施,雙方處于對峙狀態”。
“現在只有過200萬噸產能的焦企才有利潤,數十萬噸的焦企基本都在虧損。”張賢法說。
更為嚴峻的是,自2005年《焦化行業準入條件》實施以來,焦化行業不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技術改造力度,但行至2011年,全國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有所減少,但對于山西、河北及河南等焦炭生產大省來說,任務卻依然沉重。
以山西為例,2011年底之前計劃淘汰落后產能2000萬噸,2010年完成了502萬噸,后期關、停、并、轉的工作力度將會不斷加大。
黃騰對記者坦言,一方是新增產能上的持續增長,一方是落后產能淘汰將進“啃骨頭”階段,此消彼長,“焦炭的產量仍將過剩”。其建議,提高焦炭行業的準入門檻,以技術的先進性、消耗的焦煤及配煤克數、煤氣化的綜合利用等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手段,“同時讓焦化資源更多向鋼企集中”。
前述焦煤集團高管提醒記者注意,4.3米及以下的焦爐占山西省焦炭總產能的75.28%,而這也是國家要求淘汰的對象,“2010年落后產能的淘汰,最高為3.8米的高爐,但現今這個標準已升至4.38米,已是一個進步”。
目前包括美國、日本、歐洲的95%的焦炭生產能力布局在鋼鐵企業內部。焦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氣、余熱等能夠在鋼鐵生產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與之相比,我國僅有33%的焦炭生產能力布局在鋼鐵聯合企業內部。
“資源消耗型企業必須把資源基地建設放在首位,未來鋼鐵企業收購整合焦煤資源的競爭必將加劇。”首鋼集團總公司副總工程師胡軍分析。
黃騰則認為,此次焦炭落后產能與2010年不同之處在于,包括通鋼、廣鋼、榮程鋼鐵、重鋼等均位列于名單中,“說明此次淘汰已開始涉足至鋼鐵行業,鋼鐵行業焦炭產能的配套同樣需要達到國家的準入門檻要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