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煤炭行業研究 -> 權威聲音

李十中:用長遠眼光優先發展生物燃料

2011/11/22 15:37:27       

  ——為國家“十二五”新能源產業規劃建言
  
  編者按在生物燃料走出“與民爭糧,與糧爭地”的困境之后,全世界范圍內新一代生物質燃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漸入佳境。有數據顯示,我國2011年前5個月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5.2%,而同期美國已通過發展燃料乙醇降低到50%以下。在我國“十二五”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中,生物燃料應該處于怎樣的戰略地位?如何根據國內資源特點和條件大規模發展生物能源?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技術路線?業界專家李十中教授撰寫專題文章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思考一和平崛起有賴可再生油田替代石油生物燃料當優先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能源供應不能自主和需求立足國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軟肋”與隱患。事實證明,依靠武力去解決石油問題是行不通的,連美國這樣的國家都在考慮和正在建設本土的可再生“油田”,中國要實現和平崛起更應該從長遠考慮,制定優先發展生物燃料替代石油的國家能源戰略,從現在就開始建設“炸不垮、打不爛、永續的綠色油田”。
  
  美國政府認為,要保持其世界領先地位必須有足夠的能源。目前生物燃料是其唯一通過立法保證實現發展目標的可再生能源。其他許多國家也把用可再生燃料替代石油作為運輸燃料列入國家能源戰略。
  
  2007年3月,歐盟首腦會議提出了三個“20”的目標,即到2020年減排溫室氣體20%(與1990年水平相比)、提高能效20%、可再生能源占整個歐盟能源消耗量的20%,其中生物燃料占運輸燃料的比例至少要達到10%。盡管因各種原因造成的糧價上漲引發了對生物燃料的質疑,但歐盟還是力排眾議堅持這一目標。缺油、少氣、沒有煤炭的瑞典,早在2005年就提出到2020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依賴石油的國家的目標,目前生物能源已占瑞典能耗的30%。
  
  印度總理辛格2010年1月強調全國必須執行《生物燃料法令》,到2010全國使用的汽油中燃料乙醇比例達到5%,2011年提高到10%,違者將受到起訴。印度還制訂了宏偉的目標——到2020年用5000萬噸乙醇代替86%的進口石油。埃塞俄比亞計劃開發200萬公頃處女地種植甜高粱,生產1700萬噸乙醇、1200萬噸高粱米和發電300億千瓦時,實現5年經濟翻番的目標。坦桑尼亞從今年6月份開始進口乙醇以抑制高漲的汽油價格。
  
  思考二升級換代趨利避害商業應用推廣加快步伐
  
  目前的生物燃料主要是糖、淀粉、植物油生產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被稱作第一代生物燃料,存在著與人類爭奪食物的風險。脂肪酸甲酯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生物柴油。實踐證明,利用植物油生產生物柴油難以可持續發展,一是與人類食用油競爭資源;二是經濟方面缺乏競爭性。因此,人們把目光轉向木本油料。麻瘋樹是在荒地或退化土地上種植的理想能源植物,前幾年在非洲、印度及我國西南地區曾掀起一個種植高潮,但由于麻瘋樹種植對環境的影響還未被全面了解,其作為燃料替代方案的前景尚不明朗,英國D1公司已經將麻瘋樹生物柴油項目轉讓給澳大利亞的新能源公司,之后轉向甘蔗乙醇。
  
  用秸稈類木質纖維素氣化后可以通過費托合成得到第二代生物柴油BtL。早在2007年德國Corren公司就建成了年產1.3萬噸示范裝置,但一直沒有公布經濟數據,2011年初原來參與項目風險投資的殼牌公司退出了股份。
  
  生物乙醇還能轉化為乙烯,之后加工生產高密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形成生物基塑料工業。巴西Braskem是“綠色塑料”的先行者。今年,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在巴西投資建設了乙醇制乙烯項目,預計生物基塑料將在全球取得迅猛發展。
  
  由于第一代生物燃料替代石油的成本太高,替代能力和減排二氧化碳能力有限,并且可能影響糧食安全和破壞環境,國際上正轉向用秸稈類農林廢棄物、紙張和城市垃圾以及專門的能源作物(如柳枝稷、芒草或短輪伐期楊樹)為原料,生產第二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纖維素乙醇具有原料資源豐富、再生周期短、不增加溫室氣體總量等眾多優點,還可利用很多未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地種植柳枝稷等能源作物,這樣就不會引發糧食安全問題,也避免了資源枯竭的威脅,使生物燃料得以可持續發展。
  
  歐盟已承認其制定的2010年用生物燃料替代5.75%石油的目標因原料供應問題而未能實現,因此把2020年替代10%石油的希望寄托于第二代生物燃料。美國也是如此,由于采用玉米只能生產4500萬噸乙醇/年,美國計劃到2022年其生物燃料目標中的其他6000萬噸要以纖維素乙醇為代表的先進生物燃料來滿足需求。美國有13億噸生物質用于生產生物燃料(乙醇),而我國有2.92億噸秸稈類農林廢棄物可以生產纖維素乙醇。美國鼓勵第二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生產,每加侖給與1.01美元的補貼,而把玉米乙醇的補貼從每加侖0.51美元減少到0.46美元。從2005到2010的十年間,美國累計投入了50多億美元研究經費。但由于沒有突破技術瓶頸,國際上纖維素乙醇生產成本仍高于糧食乙醇和甘蔗乙醇,無法和石油競爭。
  
  跨國公司積極參與是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BP、殼牌、杜邦等石化巨頭紛紛斥巨資進行技術研發和風險投資。其中,BP用5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先進生物燃料研發中心,盡管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給其造成巨大損失,但該公司變賣資產賠償,仍保留了生物燃料業務并繼續加大研發和投資力度,在美國建設纖維素乙醇項目、在巴西投資甘蔗乙醇項目。2010年福特公司生產了80萬輛可以使用從純乙醇到汽油的靈活燃料汽車,比上一年增加1倍。
  
  隨著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蓬勃展開。乙醇運輸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用管道運輸成本比目前的運輸成本低很多。石化工業也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完善的運輸管道系統后才有了千萬噸級的煉油裝置和百萬噸級的乙烯裝置。巴西已經修建了兩條乙醇管道,把西部甘蔗產區的乙醇運到東海岸出口,管道成本約為100萬美元/英里。2010年1月美國兩家大型乙醇工程、項目管理與建筑企業合資興建了1800英里長的管道,把乙醇從美國中西部產區運送到東海岸至新澤西州。這項斥資4億美元的工程預期將在2014年完工。
  
  生物燃料不僅可以替代石油作為車用燃料,還能用作航空燃料。2008年2月,英國維珍航空公司首先采用波音747飛機,以80∶20配成航煤和棕櫚油/巴巴蘇油的混合燃油進行飛行試驗,為在現代商用發動機中燃燒生物燃料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使后來更多試驗的開展成為可能。后續的飛行試驗都證明,添加生物燃料對飛機發動機的性能無不利影響。植物油直接加氫工藝生產的生物柴油可以100%作為航空燃料。我國中石油與美國UOP(聯合化學公司)合作對麻瘋樹油直接加氫得到的航空燃油已由中國國航試飛并取得成功。美國空軍以及巴西的有關部門也積極開展乙醇-航煤的研究,已完成小規模試驗,正在做試飛準備。由費托反應制造的、以秸稈為原料的液體生物燃料BtL也具備了試飛條件。航空業正加緊步伐尋找適用于噴氣發動機的替代燃料,因為其正面臨著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目標——到2050年要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屆時第二代生物燃料即BtL形式的燃料有望在航空混合燃料中占據30%的比例。
  
  用CO2和(海)水經光合作用生成油藻后生產的生物柴油和乙醇等燃料被視作第三代生物燃料,正進入中試階段;未來的第四代燃料將用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光合成乙醇、柴油或其他高碳醇。盡管美國對纖維素乙醇投入了大量研發資金,建立了33套中試和示范裝置,但由于技術不成熟,要到2015年后才能具有競爭力。
  
  基于生物燃料的技術現狀,全球公認產業須從第一代向第二代生物燃料過渡,甜高粱稈乙醇被國際公認是從糧食向秸稈類木質纖維素原料過渡的1.5代生物燃料。由于中國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我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發展生物燃料產業“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原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都未雨綢繆地大力支持木薯、甜高粱稈、菊芋等非糧原料生產乙醇的產業建設和技術研發工作。我國已成功地實現燃料乙醇原料的轉型,從玉米等糧食原料轉為非糧原料,如在廣西已建成年產20萬噸木薯乙醇工廠;用甜高粱稈生產乙醇的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用玉米芯中的半纖維素生產糠醛、纖維素聯產乙醇、木質素用于生產防火材料技術在山東濟南圣泉集團公司成功建成千噸級燃料乙醇示范裝置,工廠經濟效益良好;山東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建成了萬噸級用玉米芯生產木糖醇聯產纖維素乙醇示范工程。
  
  思考三外向型經濟發展受阻生物燃料擔當拉動內需推手
  
  生物燃料產業不僅能解決石油替代和環境問題,還是發展經濟的催化劑,可以帶動多種行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2010年美國燃料乙醇產業對GDP的貢獻為670億美元,減少進口石油4.45億桶,節約購油款354億美元;為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別增加105億美元和93億美元稅收;創造120萬個就業機會。巴西的乙醇產業占全國GDP的2%(282億美元),替代51%的汽油,減排4831萬噸CO2;甘蔗渣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20%;提供197萬個工作崗位。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等4個國際組織于2008年9月發布的《綠色職業》報告中指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產業將產生約204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生物燃料1200萬個、太陽能630萬個、風能210萬個。”
  
  世界經濟一直籠罩在危機、動蕩與彷徨的陰影中,因此我國必須開辟出口以外的途徑拉動經濟。生物燃料是一個帶動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包括農業、化工、塑料、汽車、輕工、電力、運輸、服務等多種行業,能實現拉動內需的目的。如巴西的汽車都是既能使用汽油又能使用乙醇的靈活燃料汽車FFVs,現在已有1300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40%,并且計劃2015年達到60%;美國有900萬輛FFVs;瑞典有專門生產乙醇和沼氣公交車、卡車等重型車輛的機構。
  
  利用我國豐富的生物質資源生產生物燃料(乙醇、沼氣)供應本土生產的汽車,形成自我循環的經濟鏈條,可以顯著拉動內需市場,實現我國經濟從出口型、投資型向內需拉動的轉型。
  
  生物燃料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的優勢就是有助于解決我國久病成疴的“三農”問題。美國發展燃料乙醇產業的初衷是發展農村經濟,后來因石油資源短缺才考慮到能源安全。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5月對農業部長下達總統令,要求農業部加快生物燃料產業的投資和生產,在美國建立永久的生物燃料產業,擴大生物燃料基礎設施,利用這個產業為美國加快發展農村經濟提供唯一的機會,同時減少對外國石油的依賴。美國農業部長TomVilsack2011年7月在能源部生物質大會上表示:“美國有190萬農民,每年收入才1萬美元,我們要發展生物燃料產業,改善給我們提供糧食和水的家庭和地區的收入。”而我國有8億農民,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低下。先行工業化國家的工業化是工與農、城與鄉協同深化的,中國則以城鄉二元化和工農二元化政策將“三農”邊緣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食物和原料提供者,至今也未能形成自身的農工商貿的企業化經營體系。因此,在中國發展生物燃料產業有利于培育“三農”的自身“造血功能”和“成長機制”,更能解決上億名農民工就業問題,維系社會公平與穩定。
  
  思考四多種方案歷經考驗生物燃料領先一步
  
  解決運輸領域的替代石油問題可以有多種選擇,如氫、生物燃料、燃料電池、煤基燃料、電動汽車等。
  
  氫是理想的清潔能源,但其是二次能源,制氫成本高且與現有的運輸基礎設施不匹配,歐美都認為氫能尚需時日才能取代現有的運輸燃料。燃料電池目前也不能滿足石油替代要求,主要是成本居高不下,再就是缺乏加氫的基礎設施,美國能源部已經削減了對氫燃料電池的資助。電動汽車還取決于電池技術的突破。
  
  20世紀末,歐美都曾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用煤(或天然氣,當時天然氣極其便宜)基甲醇替代運輸燃油的試驗,但先后都放棄了。美國甲醇燃料試驗早已于上個世紀完成,1996年加里福尼亞州大約有13000輛FFVs(靈活燃料車),還有500輛公共汽車(包括學校接送學生的校車)和卡車使用甲醇燃料,共建了80多個M85加油站。然而到20世紀末,所有的甲醇加油站就都關閉了。洛衫磯和西雅圖的運管部門由于甲醇燃料的高腐蝕性放棄了甲醇試驗項目。從1989年開始,在甲醇公交車項目耗費了1.02億美元以后,洛衫磯郡的交通管理官員宣布他們的甲醇防(空氣)污染項目失敗,主要由于這些車輛要經常修理。甲醇的毒性、腐蝕性(氧化后變為甲酸)、低熱值(僅為汽油的46.3%)、易污染空氣(燃燒不完全產生甲醛)和地下水(極易溶于水)是其自身缺陷。而其最致命的缺點一是用煤生產甲醇過程要釋放出大量的CO2;二是與石油一樣不可再生。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用煤基甲醇作為運輸燃料,也沒有類似的計劃。
  
  煤制甲醇作為中間體生產烯烴,或煤炭多聯產間接制油都可以替代石油,但必須首先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和用水問題,再考慮大規模發展。2007年5月,美國參議院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以20∶3票通過《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時,否決了原議案中提出的到2022年用煤生產220億加侖柴油的方案,主要是考慮煤制油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2007年12月,美國總統布什簽署正式生效的《能源自給與安全法案》中只有生物燃料條款,即到2022年必須將以燃料乙醇為代表的生物燃料使用量提高到1.08億噸(360億加侖)。
  
  因此,目前能滿足可再生、清潔、規模化供應要求的替代燃料只有生物燃料,全球已有能使用生物燃料和汽油的新能源汽車約2500萬輛。國際能源機構(IEA)于2004年發布的《運輸用生物燃料》報告中指出:“從燃料性能、基礎設施和其他因素考慮,生物燃料與其他替代燃料相比較,在控制氣候變化、減排溫室氣體中的作用顯著。”IEA在2010年的年度報告中預計,2050年生物燃料將占運輸燃料比例的27%。
  
  思考五對糧食安全沒有影響部署得當魚與熊掌可兼得
  
  實際上,我國的燃料乙醇工業對糧食安全并沒有影響。
  
  2010年我國燃料乙醇產量169萬噸,其中玉米乙醇155萬噸,木薯乙醇14萬噸。去年全國玉米產量1.68億噸,食用消費比例很小,主要是飼用(9900萬噸)和工業用(5000萬噸),乙醇消耗所占比例僅不到3%。而用玉米生產乙醇的同時,還會副產DDGs蛋白質飼料0.91噸/噸燃料乙醇。根據美國用DDGs飼料養殖的成功經驗,每噸DDGs相當于1.3噸玉米。這樣,我國的155萬噸乙醇可副產的蛋白質飼料相當于200萬噸飼用玉米。因此,目前我國的燃料乙醇產業不影響糧食安全,但對飼料供應存在潛在的影響,必須未雨綢繆。
  
  質疑生物燃料影響糧食供應只說了問題的一面,而更該受到關注的是資源枯竭、全球變暖、油價飆升、引發通脹以至社會動亂的石油問題,而生物燃料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最佳選擇。“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小”,不能因小而失大局。只要趨利避害、部署得當,發展生物燃料是可以魚與熊掌兼得的。更何況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不是依靠于人爭食的第一代原料玉米和甘蔗,而是利用邊際土地種植的能源作物和秸稈類農林剩余物。
  
  聯合國環境計劃署(UNEP)2009年發布的《生物燃料評估》報告中指出:“發展生物燃料是利用退化、邊際土地種植能源作物。”甜高粱是國際公認的耐貧瘠作物,適應性極強,具有耐干旱、耐水澇、抗鹽堿等多重抗逆性,在溫度10℃以上和年積溫在2900℃~4100℃范圍即可種植。甜高粱與種植玉米相比較,其所需化肥、灌溉用水量是玉米的2/3;與甘蔗相比生長期短,僅為100~120天,一年可種三季,用水量是甘蔗的1/7,而甘蔗一年只能種植一季。其發酵過程不消耗水,也不產生廢水,同時甜高粱稈在發酵乙醇過程僅消耗了蔗糖,而增加了發酵過程產生乙醇的酵母,所以糟渣營養更加豐富,對牛羊有很好的誘食效果,易消化,與青貯玉米營養成分相當,可替代干草或青貯玉米作為飼養牛羊的粗料飼,保障了飼料安全。
  
  我國現已在甜高粱莖稈生產乙醇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以Φ3.6m×55m發酵罐為核心設備的連續固體發酵工業示范裝置已經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功運行,可以形成“3萬畝低質土地/1萬噸乙醇/6千頭牛/280萬Nm3沼氣/6萬噸有機肥”的低碳生態產業鏈。如將我國現有的900萬畝普通高粱改種甜高粱,在保證釀酒用高粱米供應的同時,還可生產300萬噸燃料乙醇。
  
  思考六提高產量而非擴大面積靠科技培育“綠色油田”
  
  據農業部2008年提供的專項調查報告,全國可用于發展液體生物燃料的宜能荒地有2680萬公頃,集中分布區為8片。其中一等宜能荒地0.65億畝(433.33萬公頃),占16.2%;二等宜能荒地1.31億畝(873.33萬公頃),占32.6%;三等宜能荒地2.06億畝(1373.33萬公頃),占51.2%。一等和二等宜能荒地可以種植能源作物,共計1.96億畝。依靠科技進步,利用鹽堿、沙荒等邊際性土地和退化農田,通過生物技術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可以在不占用現有耕地和不影響糧食產量的前提下為中國的生物燃料產業提供原料。再加上現有種植薯類、甜高粱等的非糧低產農田,即具年產1億噸燃料乙醇的生產潛力,是一片巨大的“綠色油田”!
  
  農業部有關部門2009年完成的秸稈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約7.6億噸秸稈,可收集量為6.46億噸,利用的途徑主要包括能源、還田、飼料、工業、栽培食用菌和焚燒(或閑置)等6種方式。其中用于炊事29.6%,飼料27.5%,工業用2.7%,還田15%,焚燒或閑置25.2%。在不影響秸稈現有用途的前提下生產纖維素乙醇,原料是目前占總量25.2%的焚燒或閑置秸稈,即1.63億噸,可年產4000萬噸纖維素乙醇或費托法生物柴油。全國每年林業剩余物量約為1.3億噸,可生產3000萬噸纖維素乙醇或費托法生物柴油。目前我國可用農林剩余物資源量為2.92億噸,具備年生產7000萬噸燃料乙醇或費托法生物柴油的潛力,又是一個潛在的“綠色油田”。
  
  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作物產量,而不是擴大種植面積。同樣對于新興的生物能源產業,以及農業多元化衍生出來的能源農業、能源林業,也是依靠生物技術的進步,利用邊際土地種植能源作物。由于是以收獲生物質為主作為生物能源的原料,因此不存在食用安全問題。同樣提高現有能源作物產量,也可以為生物燃料產業提供充足的原料。基因工程技術可以改良作物耐旱性或抗鹽性、改善纖維素與木質素含量比例、提高薯類能源作物淀粉含量和化學結構、改良作物抗寒性等,用在糧食作物上爭議很大,而用于能源作物就可以消除顧慮了。基因作(植)物-低木質素、高纖維素含量耐貧瘠的木質纖維素能源作(植)物已培育成功,轉基因技術可以使楊樹的纖維素與木質素含量比例從2.0提高到4.3,有利于纖維素乙醇等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生產。耐鹽堿干旱等能源作物將在2020年后形成我國的能源農業,能大規模利用邊際性土地為生物能源產業提供充足的原料。
  
  思考七先進技術支撐經濟性精選原料繪制路線圖
  
  各國都對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采取了補貼、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正如歷史上對新藥開發、醫療技術等的支持一樣,政府會出臺扶持政策幫助產業發展。目前,除巴西外,第一代生物燃料都享受不同程度的財政補貼,因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議。
  
  生物燃料是在本土上生產的能源,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減排溫室氣體和發展農村經濟,并且正在通過技術進步不斷提高能效和改善環境。隨著技術進步和企業的成熟,巴西的甘蔗乙醇已經做到不依靠任何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來和進口石油競爭,目前巴西圣保羅的車用乙醇價格僅是汽油的54%。通過產業發展,我們也可以和巴西一樣,逐漸取消補貼。
  
  我國在1.5代生物燃料技術方面居國際領先,開發了ASSF(先進固體發酵)生產甜高粱稈乙醇技術,突破了同類技術中的菌種、反應器、保存三個關鍵性難題,篩選并確定了低水活性、耐高溫、耐高乙醇濃度的發酵菌種;確定了甜高粱稈貯存方法;設計并優化了轉鼓式固體發酵罐,改善固體發酵過程的傳質、傳熱,以維持最佳發酵條件,顯著提高了固體發酵效率。美國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對ASSF技術中試進行了技術經濟評價,按每噸甜高粱稈200元計,乙醇生產成本為4.35元/千克(已含10%稅,如免稅則為3.95元/千克),結果表明ASSF法生產甜高粱乙醇在技術、工程和經濟上均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明顯優勢。
  
  甜高粱不僅耐貧瘠、適應性強,而且從黑龍江到海南島、新疆到連云港都可以種植,特別是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還能種植2~3季,并且“一種兩收”,而甘蔗一年才能種植一季,顯著提高土地利用率。高粱源于非洲,全球有99個國家種植甜高粱,面積達4300萬公頃,只需更換品種,就可以達到同時生產糧食、燃料、電力的目的,解決糧食與能源安全問題。此外,我國薯類播種面積1.5億畝,亦可為乙醇工業提供充分原料,采用無蒸煮糖化技術和高效厭氧處理廢水技術,顯著改善薯類燃料乙醇的經濟性和環保性。
  
  一個新興產業的形成需要科學的發展路線圖。美國斥巨資進行第二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的研發,僅2009年就投入20多億美元,建成了33套示范和中試裝置。然而,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因為不尊重科學規律,盲目建設纖維素乙醇工廠,目前是一片哀鴻。在纖維素乙醇風投失利后,美國的一些風投公司又把注意力轉向第三代生物燃料藻類生物柴油。2009年在世界生物燃料大會上,美國公司預言在2~3年內藻類生物柴油將實現商業化生產,而歐洲則預測為2020年以后。但是主觀愿望不能代替科學規律,目前藻類生物燃料的成本在200美元/桶以上,顯然還不具備商業化生產的經濟性。
  
  因此,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應根據技術和經濟可行性來確定。建議第一代生物燃料控制生產規模,并逐步向非糧原料轉型;目前大力發展1.5代生物燃料;加快示范第二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和費托法生物柴油;抓緊研發第三代生物燃料——藻類生物柴油;跟蹤第四代生物燃料技術。
  
  具體路線圖如下:從目前到2015年,甜高粱和薯類等是我國主要的乙醇原料,年產量達到500萬噸;生物柴油以垃圾油、油腳、棉籽油為主要原料,年產量100萬噸。2016~2025年,燃料乙醇以甜高粱、薯類和秸稈類木質纖維素原料并舉;木本油料、冬閑田菜籽油將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2025年后,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增加的生產能力主要是以木質纖維素作物為主的第二代生物燃料。
  
  李十中,男,1962年10月出生于天津,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后,現為清華大學核研院新能源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國家“十一五”燃料乙醇發展規劃組專家,中國工程院與瑞典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合作項目生物能源課題組中方召集人,參與了制定國家《“十一五”燃料乙醇專項發展規劃》、《支持生物能源與生物化工產業發展財稅扶持政策》、重大科技專項《農林生物質工程項目指南》等工作。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