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的商業化運營,讓許多擁有煤炭或者甲醇,甚至是外購甲醇的企業對甲醇制烯烴項目熱情倍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建裝置3套,烯烴年產能約170萬噸;在建裝置4套,年產能220萬噸;擬建裝置36套,年產能約2100萬噸。
這么多擬建項目都能獲批嗎?原料問題如何保障?下游產品方案應當如何選擇?上周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煤制烯烴技術經濟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業界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作出了理性分析和建議。
投資百億審批從嚴沒實力企業難獲準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裁岳國表示,目前擬在建的甲醇制烯烴項目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恐怕難以通過審批。拋開其他條件不說,一個煤制烯烴項目僅投資就要200億元左右,企業自己至少要有60億元作為資本金,很多企業根本不具備撐起這個項目的能力。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表示,我國烯烴供需缺口巨大,煤制烯烴具備市場條件,符合我國發展需要。根據政府主管部門要求,下一階段將適度布局升級示范,包括合理規劃布局、降低能耗水耗、優化“三廢”處理等。煤制烯烴準入新標準有望近期公布,該標準在神華包頭項目的基礎上,將對資源利用率、能源轉換率以及環境影響等提出更高要求。她提醒企業要考慮包含碳排放和環保在內的綜合長期成本。據測算,1噸煤制烯烴比石油制烯烴要多排放7噸二氧化碳,一旦國內征收環保稅或二氧化碳計回收成本,按一般處理標準計算,煤制烯烴成本也將增加2000元/噸。
白頤強調,目前我國煤化工只是對石油化工的補充,遠沒有到替代階段,煤制烯烴也是如此。煤制烯烴上報項目只有達到將來的升級示范標準才有可能通過審批,上多少套合適不好估計。根據我國烯烴原料多元化戰略,“十二五”末非石油基要達到15%~20%,煤制烯烴涵蓋在內。
原料供應最為關鍵力求形成利益共同體
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志輝表示,“十二五”期間,即將建成的甲醇制烯烴裝置將給中國提供1000萬噸烯烴生產能力,可以節省3000萬噸石腦油(對應原油進口約1億噸),對于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何解決甲醇來源以及能否掌控甲醇供應環節的主導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甲醇制烯烴產業的生存空間。
亞化咨詢表示,過去幾年,國內發展甲醇制烯烴基本上是兩種模式,一種是依靠煤炭資源建設一體化煤制烯烴項目;另一種是依靠沿海港口外購甲醇,建設獨立的甲醇制烯烴項目。目前,一種新的趨勢正在顯現,即在已有的煤制甲醇生產裝置基礎上,新建甲醇裝置補充產能或者外購一部分甲醇原料,開發甲醇制烯烴及下游項目。目前中石化、神華、神華寧煤等企業都在開發此類項目。
岳國提醒企業,雖然我國甲醇產能過剩,但外購國產甲醇仍存在價格波動風險,特別是甲醇上市以后具有了金融屬性。因此,外購企業不應該僅是購買,必須建立一種合作模式來保障原料供給,譬如整合零散甲醇企業,進行資本重組,形成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削減成本風險。
進口甲醇制烯烴的最大優點是成本低,且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少,屬于低碳產業,但同樣存在原料不能穩定供應的風險。亞化咨詢建議,外購甲醇制烯烴應采取進口甲醇和國產甲醇并重的策略,并簽訂長期供應協議以鎖定成本和穩定生產。
瞄準石化空白區優化方案開發下游
白頤表示,煤化工一般布局在煤炭資源地,與應用市場分離,運輸問題不容忽視,因此應盡量少做液體產品,要做也要以當地需求為主。煤制烯烴在研究下游發展機會的時候,要瞄準石化空白地區,把和石化布局錯位作為第一原則。如果發展高端下游產品,則可以考慮全國宏觀供需情況。如果是通用型產品,則一定要以區域市場為主。
岳國認為,產品方案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所選技術以及目標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決定。盡管前期項目大都以兩聚產品(聚乙烯、聚丙烯)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要搞聚烯烴,其他可選擇的產品方案很多,譬如環氧乙烷、乙二醇、氯丙烷、環氧丙烷等。“但作為企業來講,如果產品太分散,運輸就存在大問題。而且,一個60萬噸/年的烯烴項目全部做環氧乙烷等小宗產品也不現實。畢竟,聚烯烴消費級別在千萬噸,屬于大綜合產品,市場需求穩定。小宗產品市場需求多在幾十萬噸或者幾百萬噸,就算附加值再高,也不可能所有企業都去爭搶那一點點市場。因此,應該做到主流聚合跟優化產品結構的小宗產品有機結合。”
亞化咨詢認為,中國聚烯烴消費中利潤豐厚的高檔專用比例正快速增加,進口聚烯烴產品中高端牌號比例高達40%以上。隨著國內新建聚烯烴項目逐漸投產,低端聚烯烴產品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應著眼高起點,開發高端聚烯烴產品。此外,甲醇制烯烴副產品也可用于生產丁二烯、仲丁醇、2-丙基庚醇等產品。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