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為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努力奮斗
——袁純清在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1年10月27日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這次大會,是在我省轉型跨越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意義的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科學發展,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跨越,促進社會和諧,組織和動員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同心同德、開拓創新,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為再造一個新山西、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努力奮斗。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
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省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先后召開十三次全體會議,就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全省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勝利完成省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省委作出轉型跨越發展、再造一個新山西的戰略部署,促進了干部群眾思想大解放,描繪了科學發展新藍圖,全省呈現出人心思上、干事創業、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工業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城鎮化穩步推進。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9%。今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2000億元已成定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主導產業效益大幅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新興產業逐步壯大。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取得重大成果,山西結束“小煤窯”歷史,進入集約、高效、安全開發煤炭資源的新階段,產業素質和能源保障能力顯著提高,能源基地更加鞏固。以有力舉措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煤炭百萬噸死亡率大幅下降,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節能減排成效明顯,生態環境全面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18%。
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取得明顯成效,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面啟動。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國有企業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醫藥衛生體制等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增強。“引進來”、“走出去”成效顯著,成功舉辦中博會和能博會,招商引資取得重大成果。
基礎設施大為改善。高速公路今年將突破4000公里,鐵路項目加快建設,機場建設力度加大。電力裝機接近5000萬千瓦。建成一批應急水源工程,引黃北干線工程勝利通水,山西“大水網”開工建設。省城十大公益建筑全面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農村實現村級衛生室、村通廣播電視、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飲水安全全覆蓋,新的“五個全覆蓋”推進順利,全省農村面貌明顯改觀。扶貧攻堅取得重要進展。
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壯大。“法治山西”建設扎實推進。國防后備力量全面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軍地“雙服務”和雙擁共建取得新成效。
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
社會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加強。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完善。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上重要位置,信訪工作成效突出,應急管理體系基本形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加強。
黨的建設扎實推進。理論武裝富有成效,干部選學全面推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創先爭優活動扎實進行。市縣鄉三級黨委換屆圓滿完成。深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班子結構得到優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一村(社區)一名大學生村干部。黨務公開全面實施。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右玉精神,整肅紀律作風,部署開展干部下鄉住村包村,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目標責任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明顯加強。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斗爭成效突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
過去五年,是思想大解放,積極探索山西科學發展新路的五年,全省上下深化了對省情的認識,打開了以轉型跨越為核心的發展新境界。過去五年,是全省人民同舟共濟、經受考驗的五年,在大事多、新事多、難事多的情況下,上下齊心,攻堅克難,扭轉了礦難頻發的被動局面,摘掉了污染嚴重的“黑帽子”,遏制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態勢,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山西步入又好又快發展軌道。過去五年,是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邁上新臺階的五年,山西整體形象得到提升,干部群眾煥發新的精神風貌。過去五年,是贏得發展大機遇、打造建設大平臺的五年,國家賦予山西建設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政策,為我們推進轉型跨越、促進科學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拉開了山西未來大發展的序幕。實踐證明,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在關鍵時刻經得住考驗,在逆境中砥礪奮起。我們難以忘懷的是,黨中央對山西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來晉視察指導,特別是2008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給全省干部群眾以巨大鼓舞。五年的輝煌成就,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是社會各界積極努力、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中共山西省第九屆委員會,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共產黨員和干部群眾,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晉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山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正視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不足和產業結構不優問題突出,新興產業比重小,農業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節能減排壓力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十分艱巨;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較低,社會事業需要加快發展;一些領域改革滯后,對外開放程度和利用外資水平不高,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安全生產基礎還不夠牢固,社會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還有不少;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解放不夠,作風不實、干勁不大、能力不足,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還比較突出。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五年的探索實踐,使我們深切認識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強省之要、富民之本,必須把解決發展不足問題擺在工作首位,緊緊扭住不放;科學發展觀是搞好各項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從資源型地區實際出發,走山西特色科學發展之路;解放思想是先導,必須不停歇地推動觀念創新,通過打開思想的大門,進而打開發展的大門;改革開放是活力之源,必須以敢為人先的精神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以大開放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民生為本是我們黨的宗旨之要,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熱忱關心群眾,全力造福群眾,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突出位置;統籌兼顧是科學方法,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勇于擔當、真抓實干是必備品格,必須弘揚只爭朝夕、干事創業的精神,在頑強拼搏中加快改變山西面貌;黨的建設是各項事業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用黨的建設新成效保障經濟社會新發展。
二、堅定轉型跨越,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轉型跨越發展,實質是又好又快發展,是科學發展觀在山西的具體體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奠基之舉,是到建黨100周年全國人民共同為之奮斗的總目標。我們所有的努力,轉型跨越、再造一個新山西的全部追求,都是為了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放眼全國,東部發達省份已經或即將率先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中西部省份普遍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巨大成績,但是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左右,在全國和中部地區居靠后位置。能不能盡快縮小發展差距,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現實地擺在各級黨組織和全省人民面前。我們要凝心聚力,奮勇前行,唱響轉型跨越主旋律,打好實現全面小康攻堅戰。
在解放思想中打開視野。轉型首先思想觀念要大轉變,跨越首先思想境界要大提升。解放思想要求我們,必須擺脫煤炭依賴、政府依賴、路徑依賴的思維慣性,開辟多元發展、全民創業的新天地;
必須丟棄自以為是、自我滿足、自我封閉的狹隘意識,跳出山西看山西,在追求卓越中發展自己;必須改變坐而論道、空泛議論、眼高手低的行為習慣,勇于破解現實課題和棘手難題;必須摒棄不敢擔當、缺乏闖勁、怕當出頭鳥的保守思想,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必須跳出求穩守成、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心理局囿,實現再造一個新山西的歷史巨變。
在堅定信心中激發動力。我省作為煤炭大省和老工業基地,轉型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面對全國各地競好爭先的發展勢頭,面對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快推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挑戰,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同時要看到,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從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我省具有較好產業基礎,一大批轉型項目陸續建設,發展后勁和協調性增強。基礎設施的改善,山西通江達海正在變為現實,不僅延伸了發展半徑,而且拉近了與發達地區的空間距離。中央支持中部地區崛起,確定山西為循環經濟試點省、生態建設試點省尤其是轉型綜改試驗區,政策效應進入深度顯現期和集中釋放期。山西資源富集,“有中生有”得天獨厚,“無中生有”有勢可倚,尤其是轉型跨越正在成為全省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就一定能夠加快實現全面小康。
在奮力趕超中爭先進位。追趕型發展是欠發達地區的不二選擇。要以勇于超越的闖勁,人一我十,人十我百,敢與發達地區比肩,發揮后發優勢,實現后來居上;以新的理念和機制,激發勞動、知識、資本、管理的活力,讓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跳起來摘桃子,實現超常規發展,每年追趕一個百分點,到2016年有一批市縣實現全面小康,全省總體實現程度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山西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后五年,是大有可為、加快發展的黃金期,轉型跨越的機遇期,改革開放的攻堅期,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全省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型跨越發展、再造一個新山西的總體戰略,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龍頭,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創新創業,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加快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全面加強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團結帶領全省黨員干部群眾,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建設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為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努力奮斗。
——經濟總量有新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元,財政總收入超過40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的排位前移。
——產業發展有新體系。在為國家提供能源支持的基礎上,新興產業比重和循環經濟水平大幅提升,人才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文化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區域發展有新格局。“一核一圈三群”城鎮體系加快建設,百萬人口城市有新的增加,城鎮化率接近60%,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更加清晰,形成一批優勢明顯的產業園區和區域發展板塊。
——民生福祉有新水準。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萬元以上和1萬元以上,一批縣(市、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基本消除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下的縣,現有貧困人口一半以上實現脫貧。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事業投入明顯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的社會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管理有新作為。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群眾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公平正義充分彰顯,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社會總體和諧穩定。
——生態環保有新局面。節能減排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市區和縣城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成效明顯。
——發展環境有新氣象。市場經濟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府效能明顯提升,全民創業氛圍濃厚,人才外流狀況得到扭轉,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大幅提高,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
實現了上述目標,山西就不再是發展滯后的省份,就為2020年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將成為山西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
三、搶抓機遇,全力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
資源型地區轉型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歷屆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在調整結構、促進轉型上進行了艱辛探索。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在我省設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使山西轉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區域為單元尋求突破,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必然選擇,綜改試驗區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新特區”。我們要用好這個大平臺、大政策、大機遇,在生產力層面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生產關系層面深化配套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使山西經濟形態、社會形態、自然形態特別是人的全面發展發生顯著變化。這是富民、強省、利國之舉,是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
核心在轉型。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拓展山西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在發展形態上,實現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轉變,促進煤炭及其他原材料產業內涵式發展,加快現代制造業發展步伐,使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成為新的發展特征,使產業高端化、發展高質化、裝備現代化、管理精細化成為新的競爭優勢。在發展方式上,實現粗放高耗增長向集約綠色發展轉變,強化低碳發展理念,全面實行煤炭等資源的清潔開采和高效利用,建設生態礦山,降低發展的環境生態代價,提升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力,構建具有資源型地區特點的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協調的發展模式。在發展定位上,實現煤電基地向綜合能源基地和現代產業基地轉變,建設一批煤電一體化、多產并舉的能源綜合企業,把單一優勢轉化為多個優勢。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推動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特別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山西成為新興產業崛起之省。在發展方向上,實現資源大省向經濟文化強省轉變,統籌開發利用地下地上兩種資源,做好煤與非煤兩篇文章,實現資源與資本、科技、創意的結合,對礦產資源進行深精加工,對人文歷史資源進行高位開發,把優勢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發展動力上,實現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人才強省、科教興省,促進生產要素向創新領域集聚,以技術升級帶動產業升級,以自主創新推動發展轉型,以勞動者素質提升增強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
根本在改革。革除阻礙資源價值最大化、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各種弊端,突破制約科學發展和創業活力的桎梏,搞好頂層設計,加快形成有利于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創新產業轉型促進機制,理順煤炭等資源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建立資源型產業與非資源型產業均衡發展機制,推進資源開發收益主要用于發展接替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鼓勵類服務業。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制定切合山西實際的資源稅稅率,完善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理順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節能節水降耗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創新土地管理機制,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探索建立跨區域耕地占補平衡市場化機制,建立土地利用規劃評估修訂機制,統籌開發利用成片鹽堿地和整合利用工礦廢棄用地,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率,拓展轉型和民生項目用地空間。建立生態環境產權制度,建立碳交易和排污權交易市場,完善煤炭開采生態環境綜合補償機制,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加快構建與資源型經濟轉型相適應的資本市場,對轉型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信貸傾斜,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充分發揮企業轉型主體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兼并重組,加快實施十大企業“雙千億工程”,支持優勢大型國有企業盡快跨入世界500強。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大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力度,凡法律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全部放開,改進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確保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全社會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鍵在實踐。先行先試是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最大政策。從每個單位做起,從具體項目開始,大膽探索實踐,特別是要抓緊干幾件具有全局性、標志性的大事。要在重大轉型項目上先行先試。實施煤層氣綜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矸石發電及粉煤灰開發利用、焦爐煤氣制甲醇制烯烴、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產業工程。只要是資源就地轉化項目、循環經濟項目、符合科學發展的項目,都要抓緊推進。要在政策創新上先行先試。切實用好現有政策,積極爭取新政策,在實踐中探索創造性政策,移植推廣其他綜改區的好政策,學習借鑒國際上資源型地區轉型的成功經驗,清除不合時宜的條條框框,形成一系列推動山西發展的“晉”字牌政策。對轉型綜改試驗走在前列的地方,給予資金、土地等方面的傾斜。對敢闖敢試、先行先試成績突出的干部、企業家和各類人才,給予褒揚和重用。要在板塊突破上先行先試。推進“一市兩縣”、“一市兩園”、“一縣一企”轉型綜改試點,加快擴權強縣步伐,重點在減少管理層次,下放計劃、財政、項目、稅收、土地管理權限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轉型綜改試驗排頭兵,取得經驗后全省推廣。要在破解發展難題上先行先試。著力破解生產要素過度向資源型產業集中的難題,努力改變一煤獨大、結構畸重的產業格局;著力破解資源型經濟導致生態大規模破壞的頑癥,加快生態修復治理;著力破解環境保護約束機制和利益導向落實難的問題,持續全面改善環境;著力破解資源型經濟伴生的社會矛盾,增強發展的協調性。
建設轉型綜改試驗區,今后五年是關鍵。在國家批準的綜改試驗區中,山西是唯一的全省域試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資源型試驗區。改革開放30多年后,山西這個內陸省份和能源基地站到了改革試驗創新的最前沿。“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們要舉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確保今后五年實現轉型綜改試驗的重大突破,在全國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成功之路!
四、“四化”引領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山西傳統產業占主導,農業立地條件差,城鎮化滯后,生態環境脆弱。扎實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是轉型跨越的主要任務。
推進工業新型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一要提升資源就地轉化率。在資源原材料深度加工中催生新產業,追求高效益。著力“用”好煤,努力實現全省新增煤炭一半左右就地加工轉化。建設大型坑口電廠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努力建設1億千瓦級電力強省,外送電裝機力爭達到5000萬千瓦。重點煤炭企業非煤產業比重達到50%以上。推進焦爐煤氣、煤焦油、粗苯等深加工,實現“以焦為主”向“焦化并舉、上下聯產”的轉變。提高優勢原材料加工能力,鞏固不銹鋼產業的全球領軍地位,打造國家級不銹鋼及鋁鎂合金制品基地。二要提升傳統產業循環率。把循環經濟作為工業新型化的基本路徑,在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基礎上,建立循環經濟激勵機制,使循環經濟成為我省產業的基本模式,推動企業、園區、產業、社會循環發展。五年內基本完成傳統產業循環化改造,新項目新產業要把全循環作為準入門檻。構建循環技術體系,實現廢物交換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能量梯級利用,重點推進煤矸石、工業固廢和廢氣余熱、城市污水垃圾、礦井水等綜合回收利用。發展循環型服務業和農業。三要提升新興產業占比率。打造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煤機制造基地。有重點地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創建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品牌。建設數個百萬噸級節能節水型現代煤化工項目。發展特色食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把環境壓力變為發展動力。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發揮軍工企業的優勢和作用。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產業水平,使信息產品和服務更好地與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融合。注重總體策劃,強化創意開發,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邁進。發展以金融、會展、中介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物流、交通運輸和煤炭交易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房地產與建筑業水平。發展家庭服務業。太原和其他有條件的城市要建立以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四要提升節能減排率。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產業、財稅、價格、金融等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淘汰落后產能,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實施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減排工程,加強對重點排污耗能企業的監測監管。推進節能減排市場化進程,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五要提升科技貢獻率。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跨越工程,弘揚創新文化,提高創新指數,加快建立山西特色創新體系。強化產學研合作,提升大中型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培育扶持更多科技創新型企業,實施一批對轉型發展有引領作用的重大科技專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大各級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帶動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提高一倍以上。規劃發展一批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山西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啟動建設太(原)榆(次)科技創新城,打造以科技為支撐的經濟增長極。
推進農業現代化,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發展大局,必須始終作為重中之重。一是把確保農民收入翻番作為核心任務。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深化農村改革,調動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嚴格保護耕地,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推進農業機械化和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組織農民開展多種經營,有序轉移富余勞動力,幫助農民擴大資本、積累財富,使農民共享公共財政陽光,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大幅增加。在山老區實施“一村一井”工程,發展“五小”水利,使農業人口實現人均1畝水澆地。深入推進領導干部包村增收活動,重點解決6000余個低收入村的農民收入翻番問題。二是把“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作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大同、晉中、運城現代農業示范區和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建設1萬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和60個“一縣一業”基地縣,深入推進“513工程”,在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基礎上建設特色農產品強省。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基本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村級全覆蓋,農戶入社率達到50%以上。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三是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戰略舉措。針對不同縣域特點,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一體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強縣富民的大項目,每個縣都要建成一到兩個工業園區或產業集中發展區。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縣域流動,打造20個以上中部和全國百強縣。四是把新農村重點村建設作為基礎工程。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以煤補農、以礦幫村機制,培育新型農民,在實現新的“五個全覆蓋”基礎上,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每年推進100個新農村連片示范區、3000個新農村重點村建設,力爭到2016年全省農村都達到重點村建設標準。五是把扶持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作為突破重點。實施以產業開發為核心的扶貧板塊推進戰略,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年內基本完成山莊窩鋪移民搬遷。
推進市域城鎮化,讓“人”字型城鎮框架更加富有活力。圍繞“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格局,堅持擴容與提質并重,形成梯次明顯、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態勢,構筑適宜居住、有利發展的社會體系。一要支持太原率先發展。把太原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的領先區、高端產業的聚集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生態文明的示范區、和諧社會的首善區,充分凸顯太原都市圈在全國城市群版圖中的地位和全省發展龍頭作用,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極。建立領導協調指導機制,堅持一個規劃統籌、一個標準建設,實質性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太原都市圈的城鎮化率、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其他城鎮群,經濟總量占比明顯上升,對忻州、呂梁、陽泉等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二要加快區域性城市群的建設和融合。全面建設以大同、朔州為核心的晉北城鎮群,以臨汾、運城為核心的晉南城鎮群,以長治、晉城為核心的晉東南城鎮群。加快上黨等城鎮群建設步伐。通過組團式發展,加快城鄉統籌,優化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三要實施“大縣城”戰略和百鎮建設工程。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提高產業和人口吸納承載力,擴大對農村的輻射力。開展擴權強鎮試點,建設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歷史文化名鎮和旅游大鎮。依托城鎮布局,建設一批產業帶、文化帶、生態帶。四要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強化規劃的前瞻性和建設的創新性,塑造城市精神,推廣信息化管理,重視發展公共交通,增強通達性、功能性、服務性、安全性。加快新區開發和舊城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促進“城”、“礦”互動融合,支持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推行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
推進城鄉生態化,提高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堅持建設與綠化同步、經濟與生態并重。致力于建設綠化山西,深入推進造林綠化工程,年完成營造林400萬畝以上。建設晉北晉西北防風固沙、呂梁山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太行山土石山區水源涵養和平川盆地防護經濟林等生態屏障。實施林業生態建設、林業開發和森林資源保護工程,推廣“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等造林綠化模式,完善以煤補林及綠化激勵機制,推進煤礦和非煤礦山生態恢復。致力于建設氣化山西,推廣清潔能源,加大煤層氣抽采開發力度,建立“四氣”合一體制機制,完善輸氣管網,推進市、縣、重點鎮及工業園區氣化全覆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致力于建設凈化山西,實施“綠色生態工程”和污染減排“4+2工程”,以汾河為龍頭的重點區域流域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實現每個縣城有垃圾無害化處理、集中供熱設施和生態公園。致力于建設健康山西,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著力解決飲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問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完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四個山西”關系人民切身利益和我省整體形象,要扎實有效推進,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五、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
開放水平決定發展水平。晉商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展示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輝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必須也一定能夠塑造一個更加開放的新山西。開放即發展、發現即發展,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提升經濟外向度,將山西發展主動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中,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招商引資引智是首要任務。重視資源的交換價值,利用地下地上優勢資源換市場、換技術、換資本、換項目,形成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聯動機制,“四位一體”抓好項目的儲備、簽約、落地、建設,吸引更多有利于轉型的生產要素進入山西。充分發揮企業招商引資主體作用,推動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大力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和世界500強,發揮好駐地央企作用,加強與國際友好城市(地區)的交流合作,發展區域總部經濟。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加大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出口,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節能環保低碳產品及關鍵設備。要把招商引資作為考核市縣的重要指標。
打造開放平臺是關鍵環節。加快建設內陸口岸和綜合保稅區,扶持發展具有復合功能的大型物流園區,以優惠的政策、齊全的功能、便捷的通關吸引戰略投資者。各類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是開發開放的第一梯隊,要理順體制機制,承接產業轉移,發揮引領作用,確保招商引資年均增長30%,發展速度達到20%以上。發展服務貿易,建設服務外包基地。
擴大區域合作是重要突破口。加強與京津冀和中部省份的協作發展,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引深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合作。我省與發達地區的原料供應、產品供需關系要上升為產業互動關系,實現經濟協作聯系的提檔升級。加大與沿海城市的合作力度,有重點地參與港口建設。加強與呼包鄂經濟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原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互聯互動,推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全面完成援疆任務,深化兩省區戰略合作,開拓與西北乃至歐亞地區的合作領域。
營造良好環境是制勝砝碼。下大力氣解決投資者反映強烈的軟環境不“軟”問題。開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立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制度,創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規范行政執法,推進“陽光司法”,創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建立健全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創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今后五年乃至整個戰略機遇期仍是基礎設施攻堅期、完善期,要推進基礎設施網絡化協調化發展。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建成大西客專、中南部鐵路通道。完善機場布局。加快形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加快建設“大水網”,用好地表水,保護地下水。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要在全社會培育開放文化,弘揚晉商精神,形成包容開放、互利互惠、共贏發展的人文環境,使三晉大地成為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匯集之地、暢通之地、興旺之地!
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進一步增強各項事業活力,充分調動全省人民群眾積極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凝聚各方力量。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圍繞轉型跨越發展和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完善地方性法規,提高立法質量,增強監督實效,強化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搞好決定重大事項、人事任免等工作,做好代表工作。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提高參政議政實效。切實做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議案、提案辦理和成果轉化工作。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實施“同心工程”,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充分發揮工商聯作用,做好僑務工作,促進晉臺交流,貫徹民族宗教政策,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
(二)擴大基層民主,夯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深入推進“四議兩公開”,組織群眾管理好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
(三)加快依法治省進程,建設“法治山西”。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級黨組織都要自覺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爭當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模范,不斷提高黨委、政府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擴大司法民主,強化監督制約,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涉法涉訴問題,嚴肅懲處徇私枉法、執法犯法、以權壓法行為,提升公正廉潔執法水平。抓好“六五”普法,推進地方和行業依法治理,增強人民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意識。
(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法治廉潔效能政府。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規范行政行為。實行流程再造,推行電子政務。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行政不作為追究制。完善統計機制,加強審計監督,強化績效考核。精簡規范各類議事協調機構,降低行政成本。積極穩妥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五)堅持黨管武裝原則,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支持國防和駐晉部隊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提高國防動員能力,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強人民防空建設。扎實開展雙擁共建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七、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
建設文化強國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確定的宏偉目標。三晉文化是中華文化園中的一朵奇葩,建設文化強省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把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現代文化資源,轉化為新的發展優勢,增進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打牢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教育人民,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深入回答轉型跨越發展、再造一個新山西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文化活動,引導培育積極向上、理性平和、寬厚包容的社會心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建設重點學科。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引領輿論的重要作用,加強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建設管理,用先進文化占領輿論陣地。
(二)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改革帶動文化大發展,創新促進文化大繁榮。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實現文化軟實力和硬實力相互支撐。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更多更好地出精品。加快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和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吸納有益文明成果,在文化創新中深刻表現山西人民的偉大創造和精神風貌。培養引進一大批文化領軍人才,形成與轉型跨越發展相適應的文化實力,與文化資源大省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優勢。
(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們的基本職責。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則,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干,以社區、農村為重點,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抓好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建設和完善市縣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推動文化場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四)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優勢企業和品牌。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支撐,更是促進轉型發展的生力軍。實施“大作品表現、大集團運作、大景點支撐、大服務引領、大會展集聚”戰略,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文化與旅游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普遍規律,更是山西的優勢和潛力所在。按照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游的思路,在文化旅游水乳交融、高端嫁接、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做好做活山西“地上”這篇燦爛的大文章。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資源型企業和資本進軍文化產業。鼓勵各地發揮優勢推動文化振興,建設文化強市、強縣。推動傳統文化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網絡文化等新型文化業態,做大做強省屬重點文化企業。未來五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力爭超過10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6%左右,文化發展主要指標、文化事業整體水平、文化產業綜合實力躍居中西部領先水平。著眼對內凝聚力量,對外提升形象,打造具有山西特色、國家水準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使三晉文化的吸引力、傳播力、感染力、影響力日益增強,不斷擴大!
八、以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
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資源型經濟的全面轉型,必然會使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課題。要謀民生之計、解民生之急、辦民生之需,把就業和群眾收入作為考核各地的最主要指標,推動民生工程由生存型向發展型邁進。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建設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一)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深入開展創業型城市(縣)創建活動,建設市縣兩級創業孵化基地,推進創業培訓、政策扶持、創業服務,突破小額融資和場地提供“瓶頸”,大力扶持微小型企業發展。健全城鄉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完善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機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一線職工工資水平,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城鄉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遏制和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加快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兩年內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城鄉全體人民,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覆蓋所有從業人員,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建設縣鄉兩級社保服務平臺,推廣社會保障“一卡通”。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建立低收入農戶冬季生活用煤補貼供應機制。發展殘疾人事業和慈善事業。加強婦女兒童工作和老齡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兩年完成城市和國有工礦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步伐。
(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完善山西特色現代教育體系。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新校區建設和老校區改造,扶持對我省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優勢學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確保每一個未能進入高中、大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都能免費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健全資助體系和獎學金制度。優化結構,提高待遇,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確保財政教育支出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占GDP的比重達到4%以上,引導社會資金興教助學。加快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和引導民辦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四)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把五年內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作為基本目標。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基本醫療衛生公益性質,堅持政府主導,五年內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使全省人民人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全面推進縣域醫藥衛生一體化綜合改革,發揮縣醫院的龍頭作用,筑牢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婦幼保健網絡,健全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健全衛生應急機制。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
(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積極應對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握資源型地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特點規律,堅持民生為基、服務為先、管理為要,實現權益有保障、訴求有渠道、矛盾能化解、怨氣可釋放、危機能控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要夯實基層基礎。推進社會管理觀念、舉措、方法創新,把社會管理與各項建設和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引領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能力,不斷為減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質基礎、增強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制度保障。精力向基層傾注,資源向基層傾斜,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確保有人干事、有錢辦事、能夠辦好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要健全體制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形成黨委和政府與社會力量互聯、互補、互動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回訪制度。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機制,提高輿情應對處置能力和虛擬社會引導管理水平。要提高防控能力。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要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網絡,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機制,強化社會矛盾源頭治理,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發現化解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做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工作。改進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有效預防和化解無直接利益沖突。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對城鄉治安復雜地區進行重點整治,嚴密防范和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廣泛開展平安和諧創建活動,建設平安三晉。
(六)堅持不懈狠抓安全生產,樹立安全發展新形象。發展是第一要務,安全是第一責任。沒有安全保障什么事也干不成,任何時候都要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著眼于全面安全、本質安全、持久安全,始終堅持從零開始,健全安全生產體制機制,落實政府安全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保安全生產投入,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弘揚安全文化,提高企業整體安全素質。煤礦全面推行機械化生產、信息化管理,嚴格落實規章制度,提升安全裝備水平,推進煤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確保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穩定在國內先進水平。深入開展交通、消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等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要人人講安全、時時抓安全、事事重安全,鞏固和發展我省來之不易的安全生產良好局面,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直至根本好轉,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九、著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黨面對的“四個考驗”,是對每個共產黨員的考驗;黨面臨的“四種危險”,每個共產黨員必須時刻警示在心。山西是北方地區較早建立黨組織的省份,有著光榮革命傳統和寶貴黨建經驗。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完善黨建工作格局,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轉型跨越中的領導核心、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一)加強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是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黨,對每個黨員來說,理想是前進之炬,信念是力量之源。要從戰略高度抓好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黨員干部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仰,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引深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創新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實施“黨員干部讀書工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在學習中提高理論水平,提升思想境界,增強工作能力,完善綜合素質。發揮黨校和行政學院主渠道作用,利用紅色資源加強黨性教育,引深干部選學和在線學習。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做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轉型跨越的積極推進者。
(二)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建設堅強有力、奮發有為的領導班子。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內容,優化班子結構,增強整體功能,堅持和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制度。“一把手”要以身作則、作風民主、正確集中,班子成員要密切配合、相互補臺、團結共事,不斷增強班子的決策力、執行力、創新力、凝聚力、戰斗力。完善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實行常委會和全委會票決制。加強市縣鄉黨委書記培養選拔和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政治素質和抓班子、帶隊伍、干事業水平。抓好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提高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度。落實和完善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建立黨代表大會代表提案制。推進黨務公開,健全黨內信息公布制度和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制度。探索改革黨內選舉制度,積極穩妥地開展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公推直選。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確保政令暢通。
(三)創新選人用人機制,打造一支在轉型跨越發展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作為的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轉型跨越關鍵在干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重視選用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重在“賽場選馬”,注重在科學發展主戰場,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在應對復雜局面、處置疑難問題的關鍵時刻,在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現實考驗中,識別和選拔干部。特別注重培養和選拔適應轉型跨越發展要求的干部,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的干部,在關鍵崗位有作為的干部,在艱苦地方和環境默默工作的干部,具有較強潛質的干部,取得突出成績的干部,讓吃苦的人吃香,讓有為的人有位。多崗位鍛煉干部,推進干部交流。加大培養和選用年輕干部力度,有計劃、有重點選用優秀年輕干部到艱苦地方、重要崗位任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初始提名制度,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完善對干部德的考評辦法,探索實行干部實績公示制度,建立差額選拔干部制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加大競爭性選拔領導干部力度,定期面向全國公開選拔省管干部。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過程監督,健全選人用人責任追究制度。重視培養選拔女干部、黨外干部和少數民族干部。調整不勝任現職干部,完善干部退出機制。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優秀干部充實各級黨政機關。健全干部管理機制,完善談心談話制度,對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嚴格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加大人才開發投入,健全人才培養、引進、評價和激勵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建立引進培育并舉、生活補貼和項目資助并重、待遇與貢獻掛鉤的高層次人才開發使用機制,大力引進轉型跨越發展亟需的新興產業企業家人才和高端創新人才,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上取得突出成效。統籌抓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以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形成人才集聚、人才輩出、人才大展身手的生動局面。
(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基層扎實,堅如磐石。引深創先爭優活動和三級聯創活動,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本職崗位,創科學發展之先、爭轉型跨越之優。著眼于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等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為目標,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符合條件的農村、社區、國有企業黨組織書記,可以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居委會主任、企業董事長。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通過聯建、幫建和選派干部,實現城鄉基層黨建資源優化配置,健全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干部和黨員在新農村建設特別是農民收入翻番中的帶動作用。完善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社區)任職工作機制。鼓勵機關干部到農村(社區)工作。增強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功能,健全基層組織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推進黨群共建,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注重在生產一線培養發展黨員,實施村村都有新黨員工程、社區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擴容工程。以關心幫扶老黨員、困難黨員和農村基層干部為重點,落實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
(五)加強作風建設,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是我們黨生存的根據、力量的根源、執政的根基。越是條件好,越要時刻惦記群眾疾苦;越是工作千頭萬緒,越要把為群眾辦實事放在第一位;越是擔任領導職務,越要主動深入基層,接好“地氣”。把學習弘揚右玉精神不斷引向深入,教育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下鄉住村包村活動,縣以上領導干部尤其是黨政主要領導每年都要到農村、企業住幾天,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廣大黨員干部中提倡求真務實之風、真抓實干之為,狠剎閑話生非的不良風氣,拉拉扯扯的庸俗風氣,吃拿卡要的惡劣風氣,對效能低下、懶政怠政、不負責任、執行不力、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的人和事要敢抓敢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改進文風會風。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用真情真干真表率,煥發全省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再造一個新山西的強大合力。
(六)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構建山西特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是我們黨必須始終抓好的生命工程。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加強對轉型跨越發展、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重大民生工程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強化廉政教育,建設廉政文化。領導干部要自覺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嚴格執行《廉政準則》等規定,勤政為民,公道為政,廉潔為官,決不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謀一己之私,決不在各種考驗面前打敗仗,決不放任和縱容任何消極腐敗現象。深入推進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斗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不論什么人,不論職務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依紀依法懲處,決不姑息。加強制度建設和創新,健全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注重廉政風險防控,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加強黨內監督,完善巡視制度。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組織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自覺在監督下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堅定不移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同志們,山西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光榮傳統,山西人民勤勞、智慧、淳樸,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進取、特別能奉獻。山西人民在血與火的戰爭洗禮中,在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建設作出巨大貢獻,在加快轉型跨越、再造一個新山西的征程中,一定會創造新的輝煌。今后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們要辦好兩件大事:一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力爭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五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一件是抓住建設轉型綜改試驗區的機遇,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這兩件大事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是國家對我們的期望和重托!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珍惜國家給予我們的政策支持,鼓起時不我待、先行先試的勇氣;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適應中部崛起和全國競相發展的逼人態勢,激發負重爬坡、敢創一流的膽氣;必須增強創新意識,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產業升級浪潮,保持奮發圖強、勇攀高峰的銳氣;必須增強責任意識,不畏任何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樹立敢于擔當、成事創業的志氣,想大發展、謀大發展、干大發展,努力開創轉型跨越發展新局面!
同志們,轉型跨越使命光榮,全面小康前景燦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眾一心、勵精圖治,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團結帶領3500萬三晉兒女,率先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為加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努力奮斗!
來源:山西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