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目前的發展無疑出現了積極向上的拐點,而且這種趨勢在短時間不會改變。但新疆經濟目前最大的短板是工業不強,2010年工業占GDP比重不到40%,工業投資額1606.92億元,增長26.9%,占到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45%,但工業增加值完成2800億元,只增長11.5%,直接拖累了GDP的增幅,盡管其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國第一。要解決新疆工業發展的問題,其核心就在于如何實現煤炭資源的轉化,這背后的關鍵是國家如何梳理高耗能產業合理區間布局的問題。盡管新疆也有天然氣和石油資源,但其很難爆炸式增長,2011年石化工業反而拖了新疆經濟發展的后腿。
新疆最大的優勢依舊是能源,尤其在煤炭儲量上面。但由于鐵路的運力有限,公路的運輸距離過長,新疆的煤炭資源很難為內陸的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即使通過修建蘭新復線,以及修建幾條新電內送的特高壓線路,還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新疆的煤炭資源過剩問題。在新疆抱著煤炭求發展的同時,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華中、華南、華東區域又因為煤炭資源缺乏,出現各種程度的電荒。那么從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路來看,需要采取更加明顯的區別對待、分類發展的思路來推進新疆發展。最主要的思路就是要發揮新疆能源優勢,讓新疆成為以能源為主原料的高耗能和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集中區域。
當然,這需要中央政府從全國一盤棋的戰略上,對新疆高耗能產業采取區別性對待的政策。
比如,在新疆發展煤制天然氣產業的機會就很大,因為目前新疆煤制天然氣的成本從哈薩克斯坦這些買進來的天然氣成本相差無幾。盡管高過新疆本地產的天然氣西氣東輸的價格,但這恰恰反映了之前新疆天然氣定價的不合理,即價格偏低。既然煤制天然氣有進入市場的價格基礎,那么新疆在西氣東輸管道有四期建設的平臺上,完全可以在這個領域大力轉化煤炭資源。畢竟,從全國而言,天然氣需求是強烈而且短缺的。新疆的煤炭既然沒有辦法在很長一段時間發揮直接效果,那么就完全可以通過這種轉化,通過管道平臺實現資源價值的倍增。這對國家實現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當然,在新疆煤的轉化過程中,需要國家政策的區別化對待,還需要注意環保和水資源配套。最佳的方式是通過相對集中的方式,加大環保投入和管理力度,確保煤炭轉化的過程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增長的同步均衡。
作者系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區域經濟觀察員。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