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保正在成為三農話題中的新議題。
“農業面源污染造成水環境污染、耕地質量退化,制約了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甚至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九三學社的一項名為《關于推進面源污染防治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案指出。
“面源污染,是相對有固定排放點的點源污染而言,它沒有固定的污染排放點。”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對本報解釋,農業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田中的泥沙、營養鹽、農藥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壤中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針對農業面源污染發生區域的廣泛性、污染途徑及污染物的不確定性的特點,《建議》呼吁,國家應盡快理順并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管理體制,拓寬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基金,并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千萬公頃耕地遭受農藥污染
140萬公頃的受調查污灌區中,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64.8%。
一位地方發改委官員指出,盡管我國糧食連續9年實現增產,但農業存在的資源消耗大、污染加劇等問題日益凸出,成為不容回避的新問題。
根據環保部201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農業消費的水量大,水資源利用率低。具體而言,與其它行業部門相比,農業是全國最大的耗水大戶,在整個耗水結構中占60%-90%的比例。農業的水資源效率和利用率十分低下,其萬元產值的水耗遠高于鋼鐵、水泥等行業,同時真正被農作物吸收的灌溉水一般在10%-30%。
“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一的化肥農藥生產大國、進口大國和使用大國,以化肥農藥的高投入來換取農產品的高產出。”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指出,但很多人沒意識到這已造成了嚴重的面源污染。
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造成污染問題嚴重。“目前,我國化肥用量已經達到5000多萬噸,超過世界總用量的30%,利用率僅為35%左右,農藥使用量達到140多萬噸,利用率也僅為30%左右。未被農作物吸收的部分導致我國至少1300萬-1600萬公頃耕地受到嚴重污染。”《建議》指出。
“以氮肥為例,1980年全國氮肥總施用量為934.2萬噸,1990年上升為1637.7萬噸,2000年則高達2161.6萬噸。太湖富營養化的40%-60%的氮、磷來自化肥使用。”環保部的一位官員指出。
根據農業部此前對全國污水灌溉區的調查,在約140萬公頃的受調查污灌區中,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污灌區面積的64.8%,其中輕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嚴重污染的占8.4%。
同時,農村的畜禽糞便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據九三學社調研組統計,我國僅豬、牛、雞三大類畜禽糞便年總排放量約30億噸,有相當一部分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成為污染源。以江蘇省為例,年養殖排糞量約2000萬-3000萬噸之間,無害化處理率僅為10%,其余都直接排放。
《建議》也指出,農作物秸稈浪費嚴重。我國每年產生約6.8億噸的作物秸稈,有4成未能利用,堆放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有的甚至在田間付之一炬,既浪費了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誰來管?
尚未形成健全的農村面源污染監測制度。
“出現上述問題,與我國長期以來,對農業環境影響的認識有誤,以及對農業污染重視不夠有關。”前述地方發改委官員指出。
“大多數人認為,農業是綠色部門,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可以美化環境,而沒有意識到對環境的嚴重影響。”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王毅指出,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只是對傳統農業的理解,現代農業主要通過農藥化肥的投入,來獲得高產出,而化肥農藥恰恰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
王毅介紹,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片面認為多施肥、多打藥就能增加產量,并沒有意識到污染會引起耕地質量退化、影響產量。因此,出現了不講科學盲目加大投入,導致了農業面源污染程度加重的現象。
在上述認識誤區之外,《建議》指出,各級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忽視農業面源污染的傾向,認為工業和城市環境污染治理才是重點,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無關大局,在資金投入上重工業治理、輕農業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涉及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等多個部門,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體系,沒有明確規定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主管部門。”前述地方廳環保官員指出,這就導致其各自為政,缺少協調。
同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缺乏資金支持。“盡管中央財政從2008年起設立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但該專項的資金量整體偏小,而且使用范圍很廣,真正用到農業面源污染上的很少,資金的不足已成為防治的突出問題。”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指出。
此外,根據《建議》,我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起步晚,基礎設施薄弱,監測手段和技術落后,尚未形成健全的農村面源污染監測制度,難以對農村面源污染實行有效的全程監測。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需頂層設計
環保部門能否與其他部門充分溝通和協商,也是難題。
針對上述問題,九三學社調研組也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建議》提出,在機制上,要理順并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管理體制,同時建立起農業、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綜合協調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拓寬管理深度。
“從歸口來看,理應歸環保部門來管。”前述地方發改委官員指出,環保部在生態司下設一個農村環保處,力量單薄,而且該問題牽涉面太廣,環保部門能否與其他部門之間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也是難題。
“農業向來是一個復雜的戰略問題,涉及到農業政策與環保政策的沖突。”王毅對本報分析,之前,為了保證糧食增產,我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激勵農民使用農藥化肥的措施,例如化肥農藥進口基本上免除關稅,對化肥農藥的銷售實行價格補貼與價格控制以保證農民買得起,對農民種糧實行化肥獎勵等,但“這些政策并未考慮對環境的影響,那么環保部與農業部和商務部之間能否協調?不能協調只能依靠頂層設計。”
在頂層設計出臺之前,九三學社建議,國家應大力推廣節肥節藥、使用有機肥和低毒農藥、畜禽生態養殖技術。
同時,針對農業面源治理資金匱乏的問題,《建議》提出國家應建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基金,通過中央財政撥款、發行生態公益彩票、接受社會捐贈等多種渠道籌集基金,為農業面源污染提供資金保障。
在監測方面,九三學社認為,國家應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由國家撥付專項資金,加強資金投入力度,盡快摸清農業面源污染底數,完善農村面源污染的基礎數據建設,建立農村面源污染數據庫,為國家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