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首鋼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繼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國鋼材自給自足能力已超過98%,這就是我們鋼鐵工業最大的驕傲。我國鋼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4%,正在由一個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
自給自足才能保證建設需求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對鋼材的生產加工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過去我國建設核電站所需鋼材和鑄件大量靠進口,現在基本上可以在國內生產。比如我國三條西氣東輸的石油天然氣管線,在21世紀初的時候基本靠進口,尤其是在2003年、2004年之前,而且價格高昂,現在我們國內企業開發出來之后,價格大幅度下降了。”朱繼民感慨地說。
“國家這幾年集中的石油天然氣管線的建設需要大量鋼材,如果我們自己不能生產,光靠進口,一是數量滿足不了,二是品種規格也得不到滿足,而且影響到我國當前能源的安全和建設問題。現在我們這些鋼鐵企業完全能夠生產出石油天然氣管線所需的所有品種和規格,解決了目前石油天然氣管線建設的要求。”朱繼民說:“全國范圍內,每年僅石油天然氣管線就需要四百多萬噸,而且到2015年預測年需要量大體上需要六百萬噸。”
發展對材料行業提出更高要求
這幾年,我國鋼材的生產和加工技術飛速發展,我國工業體系,包括工業體系之間的相互關聯也越來越緊密,這就推動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一些重要技術的研發,材料行業也面臨著非常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朱繼民介紹,首鋼為了加強技術研發建設了自己的技術中心,還成立了技術研究院。首鋼每年都要從國內外招收一批具有實踐經驗的人才,現在首鋼的技術研究院博士已經達到109名,接近110名,僅技術中心就有110名,研究生接近200名,在人才建設方面下了很大力氣。另外,首鋼完善了研發體系建設,花400多億購置科研所需要的設備,包括實驗裝置、檢測設備等。
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
“我國鋼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應該說,中國改革開放給我國經濟發展、國民經濟各個工業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種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朱繼民說,“在這幾十年當中,我們都為做這個行業感到特別驕傲。”
朱繼民嘆了口氣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占中國。在那個年代沒有鋼鐵就沒有國力,沒有鋼鐵就像一個人沒有脊梁一樣,如果我們國家那時候也能生產500多萬噸鋼,我們不至于死這么多同胞,不至于忍受重大的屈辱。”
“當然,沒有一個產業是萬能的,也不是說所有產品和技術我們都是最先進的,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做大做強,但是我們現在鋼材自給自足能力已經超過了98%,這就是我們鋼鐵工業的驕傲。”朱繼民豎起了大拇指。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