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大部分優質的煤炭都被用來發電和煉焦,而對劣質的褐煤等低級煤利用卻遠遠不夠,我們通過多年的合作研究,已經形成了對低級煤有效利用的完整‘技術包’,可以提供對褐煤利用的全套解決方案,并將其最終轉化為烯烴等化學產品,是具有高附加值,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在山西煤化工技術國際研發中心主任韓怡卓看來,褐煤這個被用于制磚、鋪路或配煤的低級煤卻有著非常寶貴的使用價值。
眾所周知,煤化工是具有高度技術集成的產業,如何在煤化工領域實現技術的改造升級,則成為推動山西省煤化工產業的升級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012年山西煤炭工業發展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業,建設具有明顯循環經濟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園區。在建成全國重要的新型煤化工基地的目標引領下,預計山西省煤化工產業“十二五”期間總投資將超過5000億元。
然而,正當山西省煤化工產業吹響跨越號角之時,一下擁來的大量需求與相關項目儲存偏少形成強烈落差,煤化工成熟技術項目嚴重短缺,使許多“嗷嗷待哺”的企業只能望梅止渴。
“山西傳統的煤化工產業較弱,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也面臨基礎薄弱的問題,沒有掌握產業鏈的核心技術,抗風險能力較弱,通過國際技術合作,借力借勢,在不同煤種的不同轉化技術方面實現提升,并最終實現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快速在煤化工領域實現突破的有效途徑。”韓怡卓告訴記者。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作為一個在煤炭能源、先進材料、綠色化工領域的國家級研發單位,承擔著眾多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課題,國際合作是促進完成上述課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但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真正核心的技術在國外有非常嚴格的保護措施,我們唯有尋求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來取得突破。
“通過整合省內相關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的資源,提出具體的國際合作項目需求,積極爭取國家、省里的國際合作項目支持,充分發揮已有的合作伙伴在爭取國外資源上優勢,開展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是保證山西省煤化工在技術上一直處于領先的關鍵所在。”韓怡卓介紹。
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和人才資源,全面提升國際合作質量,2007年12月,科技部和國家外專局聯合批準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建立山西煤化工技術國際研發中心。2008年6月,煤化所成為科技部和國家外專局首批授牌為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的33家機構之一。2009年5月,煤化所成為首批授牌為山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6家單位之一。
“目前我們與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合作,在褐煤干燥、催化熱解、氣化以及利用合成制烯烴、醋酐、甲縮醛等化學品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實驗,豐富了中國典型褐煤的干燥熱解基礎理論,形成了成熟的技術集成。”韓怡卓介紹。
通過與西澳、紐卡大學在單體項目上的合作,煤化所不斷創新,并研發了褐煤綜合利用的成套集成技術,并于2011年年底通過國家國際合作技術評審,目前已可進入中試階段并繼而進行推廣使用。引進、吸收再創新,使煤化所在該領域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據了解,“十二五”山西省將會重點建設晉北、晉東和晉西沿黃區域三個煤化工基地。晉北重點發展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粗苯加工;晉東則以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為側重點;晉西沿黃煤化工基地,以現有煤化工產業為基礎,發展新型特色煤化工產業。
但成熟技術項目短缺依然將是煤化工行業發展的短板,“山西省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有效利用煤炭資源,實現轉型跨越,山西還必須加大研發投入,綜合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是一條快捷道。”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