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觀察報》報道,作為輪胎行業前十名的杭州中策橡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金榮也在2012中國橡膠年會上表示,輪胎行業的經營出現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天然橡膠價格的劇烈波動,導致輪胎企業成本變化巨大,很難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目前橡膠產業健康發展的出路之一就是對上游原料的控制,而原料的控制主要是對天然橡膠價格的控制和管理。
在我國的橡膠行業產業鏈中,輪胎企業產值占據了全行業70%左右的份額,輪胎產業中,出口貿易又占了約50%的比重。但是最近兩年,輪胎企業普遍反映金融危機對全球的影響正在使我國出口貿易的外部環境不斷惡化,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同時產業上游的原材料價格卻在不斷上漲,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較大的壓力。
有關人士表示,輪胎企業制造成本無法順利向下游轉化,導致了企業利潤顯著下滑。一些輪胎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有70%以上的輪胎企業只保持80%的生產負荷,江浙一帶小型輪胎企業開工率甚至更低。行業利潤比2010年下降了16.2%,全國45家重點企業虧損的占11家,虧損面達25.6%。
2011年2月,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價格上漲至歷史新高,達到43000元/噸;同時國際現貨天然橡膠價格也達到了6400美元/噸,比2010年同期上漲超過70%。雖然之后受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膠價出現下滑,但到今年2月份,天然橡膠現貨價格仍在4000美元/噸附近,高于2010年同期水平10%左右;比金融危機之前水平高35%。
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幅度大,行情走勢難以把握這已是橡膠行業內眾多人士的共識了,格林期貨能源化工產業分析師劉波稱,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天然橡膠作為大宗商品原材料,其金融屬性也開始增強,這無疑增大了對國內相關企業管理能力的挑戰。
對于輪胎生產企業對橡膠原料價格進行管理沈金榮提出了他作為業內資深人士的觀點,在他看來國內輪胎企業目前對橡膠原料價格管理仍然較為被動,主要形式還是現貨貿易的價格談判。目前許多大型輪胎企業都有將產業鏈向上游延伸的舉動,比如成立自己的貿易公司,進行橡膠貿易,這樣做可以攤薄集團下游輪胎企業的經營成本。
沈金榮還建議輪胎企業建立自己的橡膠儲備庫存,這也是在價格波動中穩定經營的另一條策略。目前輪胎企業正常的生產庫存為15-20天左右,大型輪胎企業或者企業間可以建立共同穩定基金,進行天然橡膠的收儲或者平抑天然橡膠價格。輪胎企業聯合起來,可以增強天然橡膠的定價權。沈金榮還表示,輪胎企業對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的認識程度正在加深。企業除了每天關注期貨價格的走勢,也開始參與到衍生品市場上來。以天然橡膠的穩定基金為例完全可以在期貨市場上大有作為,成為平抑膠價的有效方法之一。
格林期貨能源化工產業分析師劉波也表示,輪胎企業對橡膠原料價格加強控制還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個是進一步延長產業鏈,輪胎企業可以參股橡膠生產企業,甚至可以參股東南亞國家膠園。這樣將降低天然橡膠的進口成本。國際輪胎巨頭,如固特異、普利司通等公司都在東南亞開設了自己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因此相對于國內輪胎加工企業,他們對天然橡膠價格上漲并不敏感。另一方面,企業可以積極與期貨公司合作,利用好天然橡膠期貨市場。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期貨公司的功能也在逐漸加強,不少期貨公司為企業提供各種渠道的融資、保值服務。而輪胎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沖,或者平衡膠價,成本都比較低廉。
來源:鋼聯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