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國內甲醇企業開工率陡然大幅提高,產品供應量劇增,市場價格應聲而落,呈現出恐慌性拋盤,其中華東地區出廠價由先前平均價2850元(噸價,下同)降至2730元,終結了初春這波時間跨度達月余的緩慢反彈行情。而縱觀其供求關系變化,進口因素影響,以及下游需求動向,甲醇中短期行情將會繼續下跌尋求支撐,先大幅殺跌繼而小幅陰跌或將成為走勢基本格局,恐現扶不起的“阿斗”行情。
閑置產能來勢兇猛
甲醇初春這波反彈行情并非是供求關系發生了向好變化,而是與部分重要生產企業集中停產檢修、開工率過低、市場供應量銳減有關。同時,受長期價格低迷制約與影響,生產與流通環節普遍擔憂存貨減值損失,故整體庫存匱乏,所以隨著天氣轉暖,下游稍有買單即可推升價格。
近年來甲醇迅猛擴能,其產能規模已經遠遠超過實際有效需求。如四川省達鋼焦爐煤氣綜合利用20萬噸/年甲醇工程今年3月開車,4月5日順利產出精甲醇,就是一例。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最新統計,2012年我國將有550萬噸以上的新建甲醇裝置投產,總產能預計達到5200多萬噸。而目前甲醇年消耗量僅為2200萬噸左右,供需背離非常嚴重。而與之對應的是,行業常年只能維持50%左右的開工率,大量產能處于閑置狀態。這種情況下,一旦局部上漲行情出現,這些閑置產能總要發揮一下作用。于是,轟然而至的巨量產品涌來,脆弱的市場根本沒有招架之力,甲醇價格跳水就不足為奇了。
這種情況帶來的后果是,先期開車的企業無奈采取限產措施,甚至停產檢修;而后繼開車裝置面對趨冷的價格,也會陸續收斂生產沖動,大幅降低產量。可見,這樣由微利到無利再到虧損,完成了行業一輪反彈周期。
進口沖擊不可小覷
多年來,中東地區的伊朗、沙特、阿曼,以及大洋洲的新西蘭等國家的制造商憑借廉價的天然氣原料資源,逐年擴大對華甲醇出口量。2010年,我國從上述國家進口甲醇519萬噸,2011年達到590萬噸,占到國內消費量的1/4。除原料優勢之外,由于流通商與上述海外生產企業簽署的均為長期合同,導致進口價非常低廉,如華東到岸價僅為2000元,競爭優勢相當明顯。海外甲醇一直對國內甲醇市場虎視眈眈,目前港口罐區儲量常年保持在50萬~60萬噸,進口甲醇隨時會沖擊國內市場。
本土甲醇競爭不過進口甲醇,主要是成本因素。我國甲醇裝置七成左右是煤頭原料,煤炭價格對甲醇成本影響較大,目前原料煤價格節節攀升,價格普遍達到1700元,根本不是天然氣企業的對手。另外,即使我國有部分天然氣甲醇企業,但受季節影響較大,特別是冬季氣荒會對其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海外甲醇對國內行業的沖擊力度或將加大。主要導因是伊朗遭受歐盟等經濟制裁后,阻斷了甲醇對歐盟的輸出,為轉移消化巨量甲醇,伊朗已把甲醇銷售重心調整到亞太地區,其中我國與印度為主要輸出地,占其出口量的40%以上。加之伊朗通貨膨脹嚴重,降低了進口國家的采購成本,反而更有利于其甲醇對外銷售。
下游需求裹足不前雖然甲醇汽油、甲醛、二甲醚、醋酸等主要下游市場長期看好,但與甲醇爆發式增長根本不能相匹配,難于承載甲醇產能劇增。
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液化氣行業普遍摻入二甲醚被曝光后,各地加大了對摻假行為的檢測打擊力度,使二甲醚需求不斷萎縮,最終或將徹底退出這一非正常消耗領域。二甲醚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一些行業瓶頸尚未有效突破,大范圍推廣有待時日。
隨著油價上漲以及環境保護需求的日益強烈,甲醇燃料作為清潔生物能源的替代屬性有助其推光使用。我國甲醇燃料雖說已經進入了實質性應用階段,有關部門于2010年出臺了《車用甲醇汽油(M15)》標準,并于去年5月份在上海、山西和陜西進行高比例甲醇汽油推廣計劃試點。但是,如果結合十年前就開始推廣試點的燃料乙醇汽油來看,甲醇汽油大面積推廣的時機尚不具備。
下游另一個主要產品甲醛因與房地產業關系密切而導致需求低迷。眾所周知,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兩年來國家實施了綜合措施給房地產業降溫,將影響到與之相關的建筑業、建材業和家具裝飾業。甲醛是板材業膠黏劑的主要原料,下游受阻自然影響上游,這種傳導作用最終逆推給甲醇行業。
來源:中化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