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的嚴寒似乎并沒有隨著夏日的臨近而退卻。
4月1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其對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統計的數據顯示,1~3月份,全行業總產值7850.67億元,同比增長0.24%,實現銷售收入8638.88億元,同比減少0.95%,利潤為虧損10.34億元,去年同期則盈利258億元。
“國內鋼鐵生產正由主業虧損變為行業虧損,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行業虧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張長富在當日的發布會上表示。
從3月份當月來看,得益于價格的回升,全行業盈利狀況整體有所好轉,實現盈利20.84億元。但虧損企業的虧損額仍超過90.98億元,虧損面依然達到33%。“目前的價格回升只是前期合理控制產量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不是市場需求增長拉動,支撐作用很微弱,如果產量釋放過快,很容易引起庫存上升,價格下跌。”張長富擔憂道。
即便是如此,在持續虧損的壓力下,中國鋼鐵業固定資產投資竟然持續增長。今年一季度,鋼鐵行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861億元,同比增長10.8%,比去年同期增速高1.7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增速低4.7個百分點。
煉鐵煉鋼和加工投資增速仍然很大。黑色金屬礦采選投資148億元,同比增長26.6%,比去年同期增速高7.9個百分點;黑色冶煉及壓延投資713億元,同比增長8.0%,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
這種非理性的投資沖動很快將自食其果——在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多年之后,粗鋼的需求開始下滑。無形中又為寒冬的滯留添加了一個一個更大的理由。
“這一點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關注。”張長富稱,由于3月份粗鋼日產水平已相當于年產粗鋼7.25億噸水平,并且1~3月份呈逐月上升趨勢,如果粗鋼產量繼續呈上升態勢,一旦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必然對國內市場帶來較大壓力。
加之,隨著資源、能源價格、財稅等改革政策陸續出臺,鐵礦石、煤炭、電力等鋼鐵生產用原燃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致使鋼鐵企業面臨高成本的壓力。中鋼協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鋼鐵產品成本平均上升幅度超過了15%。
數據顯示,僅今年2月1日起國家調高了鐵礦山的資源稅征收比例,由原每噸9元提高到12元,每噸原礦將多交資源稅3元,影響行業約40億元。同期的冶金用煤包括主焦煤、噴吹煤和動力煤的價格,幾年來一直不斷上漲,即使去年四季度以來鋼材價格大幅回落,但煤炭價格一直處于高位。
中鋼協表示,從去年以來,國家已兩次上調銷售電價;進口鐵礦石價格,受國外礦山壟斷的制約,也一直處于高位。企業籌資困難,財務費用大幅增加;企業職工工資上漲,人工成本也呈上升趨勢;企業加大對節能、環保等方面投入,運行成本增加等。
“鋼鐵生產成本上升走勢短期內難以扭轉,鋼鐵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難度較大。”中鋼協這樣預計。中國鋼鐵行業已進入“效益嚴寒期”。
目前,已公告或預告的大部分鋼鐵企業的年報和一季報均已證實這一預計。且多數“臉色難看”。
鞍鋼股份則是“惡夢頻傳”——在繼2011年虧損21.46億元后,又報出今年一季度18.8億元的巨虧。
“虧損王”的華菱鋼鐵亦是陷入虧損泥潭,不能自拔,在2010年巨虧近30億元榮登全行業“虧損王”后,2011年改觀依舊不顯明,最終靠出售平煤股份換6.8億元的收益才勉強實現了每股2分錢的收益,否則將被戴上ST(退市警告)的帽子。
但躲過了初一,逃不過十五。還在喘息之余,華菱鋼鐵又發出了一季度虧損6.9~7.3億元的預告。
這或許就是鋼鐵行業嚴寒期的真實寫照吧!
“2011年四季度,若扣除投資收益等項目,鋼鐵生產主業基本上是全行業虧損”。齊魯證券鋼鐵分析師篤慧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2011年,中國鋼鐵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僅為2.42%,同比下降0.59個百分點。中鋼協有關負責人稱,“2.42%的平均利潤率已經低于銀行利率”。
“拐點出現在2011年9月份,從那時起鋼價持續下跌”。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回憶道,“剛開始下跌時還有點訝異,9月份建筑用鋼跌幅就超過百元”;不料,隨后鐵礦石價格走跌,帶動鋼價新一輪走跌。
該拐點影響的并非只是中國。國際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亦在2011年第四季度出現10億美元的凈虧損。
“作為與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的鋼鐵行業,當前得到的所有消息都不約而同地指向利空”。河北唐山地區一位馬姓民營鋼廠負責人向《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壓產,等待的市場回暖”。但眼下這位馬姓負責人依然看不到令他興奮的消息。“房地產調控的繼續就是我們最大的糾結。”他認為。
作為鋼鐵行業最大的下游需求大戶——房地產業,它似乎能左右整個鋼材行業的神經。數據顯示,房地產消耗了中國鋼鐵產量的六成。
令各大鋼鐵企業心焦的是:中央政府及高層一再表態,2012年中國樓市將繼續調控。
“2012年與往年最大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至少在目前我們無法找到一個能明確大幅增長的耗鋼領域”,長江證券撰文稱。
事實上,造就了中國鋼鐵業眼下這種嚴寒難卻的局格,一面是本行業產能繼續過剩所致;另一面是下游需求受到全方位的抑制,除了被調控的地產,還有被限購的車輛,被降速的高鐵,等等。
隨著夏日的臨近,鋼鐵市場的需求亦會趨于活躍,“此波行情與往年比,有著周期短、漲幅不及往年的特點。”篤慧預計。
中鋼協數據顯示,3月下旬鋼廠產能在連續數旬高位后,再次跌破190萬噸關口;中國鋼鐵現貨網分析師認為,這是部分民營鋼企開啟了檢修、減產等部分手段主動保價,但令人擔憂的是,截至到目前沒有收到大中型國有鋼企的減產報告。
“民營鋼企面對風險時的應對速度明顯強于國企,但基數量過小難以對整體產量造成太大的影響。”篤慧表示。另外,寶鋼等主要鋼廠對5月份板材內出廠價整體保持穩定,說明鋼廠對后期市場走勢抱有謹慎態度。
顯然,鋼廠在傳統銷售旺季一改常態地謹慎看待后市,透露出來的是其訂單組織情況似乎并不盡如人意。
鋼鐵業整合應以市場為導向
難以退卻的寒冬,堅定了中國鋼鐵業的最高主管部門工業與信息化部對鋼鐵行業整合的信心。
“繼《鋼鐵行業“十二五”規劃》之后,工信部針對鋼鐵行業兼并重組草擬的第一個具體指導性文件——《促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草案現已完成,目前正處于部內相關司局會簽階段,預計年內有望正式公布。”這則消息為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副處長徐文立在參加“2012第三屆中國鋼鐵規劃論壇”時透露。
徐文立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步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有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重點支持優秀大型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重組。”
“在面臨全行業微利乃至虧損的狀況下,政策出臺將加快未來幾年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進程。”齊魯證券鋼鐵分析師篤慧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據徐文立介紹,《意見》將按照市場化運作的規律,以符合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和《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企業為兼并重組主體,結合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優化布局,旨在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
《意見》將對地方兼并重組進行指導,內容將包括鋼鐵行業涉及 “兼并重組”方面的申報辦法、促進措施、目標、原則以及實施程序等多方面。《意見》中還將明確,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兼并重組,國家將給予具體扶持政策。
從理論上講,工信部的兼并措施對于扭轉行業格局有很大好處,借此契機做大做強的優勢企業,在行業內將占據更有利的條件。“假如我國目前的鋼鐵企業只有10家,他們在原材料價格談判上將會掌握很大的話語權,這是十分有利的。”國都證券鋼鐵業分析師王樹寶認為。
“鋼鐵行業最重要的是供給問題,其產能過剩狀況與無序投放和競爭有著很大關系,如果通過兼并收購能夠提高鋼鐵行業的集中度,將對行業供給狀況有所幫助。”篤慧表示。
目前,已有河北省唐山渤海鋼鐵集團聯合重組方案、首鋼和通鋼兼并重組方案獲得工信部批準。
在行業本身形勢不佳的狀態下推進兼并重組,將有利于推動整個行業向良性軌道上發展。“但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還是如何協調地方利益沖突,降低產業退出壁壘。”篤慧認為,鋼鐵行業的產業鏈輻射比較廣,對當地經濟拉動作用不可忽視,較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多方面支持,而地方政府出于保護本地經濟發展的考慮,也會傾向于對這些企業施以信貸、財政、稅收等多方面的扶持,使面臨退出的企業得以繼續生存。
事實上,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涉及到地方利益和企業利益,怎樣進行利益分配,如何取得雙贏或多贏的效果,是其難點所在。
“盡量交給市場去做,靠強行推動恐怕很難。”篤慧建議,制定相關指導意見為的是引導企業沿著市場化的方向做,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去干預。
在他看來,在采用市場化手段運行過程中,必然會經過一段陣痛期,即首先會暴露出很多問題,而在這種狀態下,“產業鏈上企業的日子會很不好過,企業在這種時候一定要頂住壓力。”
“應減少兼并重組中的壁壘,盡量減少人為限制。”中鋼協內部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單純的行政推動和簡單的合并,對產業未來的長期發展并無太多有益幫助,效果也不會明顯。他認為,鋼鐵行業已經發展多年,是一個較為成熟的行業,因涉及利益鏈較長,對經濟影響也很大,其改革應該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
從鋼鐵企業前期兼并重組的效果來看,“某些區域內的鋼鐵企業存在聯而不合、各自經營的情況,尤其是跨地區的兼并重組,牽涉到多方利益,雖然名義上進行了兼并聯合,但仍然存在有名無實的現狀。”上述中鋼協內部人士擔憂道。
“政府應做好引導及外部管理工作,可以適時推出資源稅和環境稅(并不只針對鋼鐵行業),以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提升主導企業盈利空間。”篤慧建議,希望通過兼并重組,鋼鐵行業能回歸到正常的均值水平,不再出現凈資產收益率低于資金成本的情況。
顯然,要改變目前鋼鐵行業的“效益嚴寒期”,使其回到市場正常的產業資本回報率水平上,是期待未來整合的結果。
鋼鐵行業亟待改變大而不強的現狀
工信部力挺提高行業集中度來破解鋼鐵業“效益嚴寒期”的設想,似乎正步入一個大而不強的誤區。
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中國鋼鐵業依然沒有破除鐵礦石成本高企的“魔咒”。在鋼企銷售利潤率不斷下滑的既定事實面前,過去關于“提高行業集中度,能增強鐵礦石領域的話語權”的說法,正遭受著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質疑。
“鋼鐵產業集中度提高能增強對市場的控制力,增加對上游的話語權?現在來看,這個好像不太現實”,4月13日,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發出了上述感慨。
因我國鋼鐵業近年來不斷承受著上游高價鐵礦石帶來的成本壓力,而這一壓力的出現,一度被業內人士解釋為“鋼鐵行業"一盤散沙",鋼企各自為戰,由此,國內鋼企在和國外礦山的鐵礦石談判中缺失了話語權”。
為解決上游鐵礦石領域“話語權”的問題,才有了近年來我國鋼鐵業不斷推進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0年,我國千萬噸級鋼企從8家上升為15家,且這15家鋼企的平均規模為2512萬噸。同在這5年時間內,前十家鋼企粗鋼產量占總產量比從34.7%上升為48.6%。問題是行業集中度提高了,但大而不強的實現卻十分突出。
正如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冶金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所言,“5%的企業生產73.1%的鋼;3.2%的企業生產60%的鋼,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這已經是集中度比較高的了”。
不過,工信部的目標并沒有就此止步,近期頒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卻明確提出目標稱,將“通過兼并重組大幅度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
但眼下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國鋼鐵行業卻依然沒有破除鐵礦石成本高企的“魔咒”,為國際鐵礦石巨頭“打工“的角色依舊不沒變。
據了解,從2009年至2011年,我國大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持續低于3%,去年更是達到了2.42%的低位。而在2005年至2007年,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尚在6.28%至7.29%之間。從這組對比的數據中,不難看出“大而不強”的現實尷尬。
同時,在追求提高行業集中度的過程中,還趟出了一條“片面求大”的“捷徑”。
“這些年由于淘汰落后等原因,鼓勵高爐大型化,建了相當一批大高爐。因為焦炭在高爐里有個骨架作用,大高爐一定要用熱強度高的焦炭,由此,強粘結性優質焦煤的需求量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高爐大型化和優質焦煤的短缺產生矛盾。而優質焦煤是我國的稀缺煤種,這些優質焦煤主要集中山西,為此,八一鋼鐵3個2500立方米的高爐建完了后發現,還要到山西買優質焦煤,從山西到新疆,這個物流成本可想而知”,石紅衛舉例說明了鼓勵高爐大型化帶來的難題。
如今看來,過去希望的“前10大鋼企占總產量的比重越來越高,通過聯合重組來降低鋼材市場的競爭強度,靠提高產業集中度來提高對市場的控制力”是不現實的。當務之急,是在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同時,提高被大企業化的效率問題。只有真正的大而強的鋼鐵業才能擺脫不淪落為國際鐵礦石巨頭打工的命運。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