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聯合會發展研究部總工程師吳榮慶4月22日表示,預計未來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將在120-130美元/噸區間繼續作波動調整,但很難低于110美元/噸。
吳榮慶預計,今年中國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億噸,增長4%左右。生鐵生產總量6.54億噸,增量在2600萬噸左右,相應需要鐵礦石成品礦增量4300萬噸,對鐵礦石成品礦的總需求量為12億噸,同比增長3.8%。
吳榮慶指出,國內鐵礦石市場供需關系正從供應偏緊走向相對寬松,“進口鐵礦石價格在第四季度出現大幅跳水,以及鐵礦石庫存量居高不下,充分說明2011年我國鐵礦石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供過于求,預示著被三大巨頭裹脅的國際鐵礦石價格即將回歸理性。”
吳榮慶進一步表示,由于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全行業年利潤率不到3%,鋼廠從去年的11月到今年的2月,已經出現連續4個月的虧損,鋼材價格形成市場倒逼,迫使鋼廠減產,產能擴張意識沖動衰退,對鐵礦石消費需求的增速下降也將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對于2012年中國鋼企能否擺脫被上游制肘的宿命,江西萍鋼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政軍卻在同一個會議上仍表示不太樂觀,“2011年,整個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對三大礦山的依存度達到80%,‘十一五’期間,國內鋼廠加大了對海外礦山的投資,其效益尚未顯現。如投資了非洲、南美洲等多個項目的武鋼,其海外權益礦僅占進口量的兩三成,多數還要依賴三大礦山。”
彭政軍進一步指出,鐵礦石供大于求的市場臨界點尚未來臨,而鐵礦石生產成本的上升則因為各國征收各種稅收以及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不可避免,2012年鐵礦石價格難以有較大的跌幅,鋼廠成本將繼續維持在高位震蕩運行。
“在成本和利潤之間苦苦掙扎的鋼廠來說,依然無法擺脫在上游原料和下游需求之間夾縫求生的困境,今年鋼價將圍繞行業加工成本和鐵礦石邊際成本走向小幅震蕩。”彭政軍認為。
而南鋼股份董事長楊思明在本次會議期間則表示,預計2013年下半年鐵礦石的嚴重過剩將開始在市場上強烈反應,因此,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將可能是供需雙方商定新的定價機制的較好時機。
楊思明認為,目前貌似公平的以普氏指數為基準的月度定價機制存在顯而易見的不合理因素,常常造成礦價大大高于市場價格,“按照全月平均價格定價使買主失去了作為市場交易的時機選擇權,經過我們的實踐,長協礦比市場價平均高15-19美元/噸,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一年減少長協礦使用量30萬噸,將減少虧損一個多億。”
因此,楊思明建議,大幅度減少固定長協礦的比例是鋼鐵企業求生存的必然選擇,同時,把鐵礦石綜合成本控制在報警線以內,投入國內礦山仍是一個較佳的選擇,此外,在法制健全的國家進行礦山投入,到中國一程的到岸價控制在20美元/噸以內也比較可行。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