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布局總體上呈現“北重南輕”的特點,東南沿海經濟發展迅速,鋼材需求量大,長期供給不足,而環渤海地區鋼鐵產能近4億噸,50%以上產品外銷。部分地區鋼鐵工業布局不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制造業轉移的要求。16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有大型鋼鐵企業,已越來越不適應城市的總體發展要求。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5月9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在北京透露,《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日前已經獲得國務院的簽發,下一步在各部委之間會簽之后,將具體落實有關生產力布局和調整重大項目。
《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下屬18個重點規劃之一,國家發改委希望通過布局調整,能夠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同時解決中國鋼鐵工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三不綜合癥”。
從工信部于2011年11月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了解到,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鋼鐵基地。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山西等鋼鐵規模較大的地區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減量調整區域內產業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區省份在不增加
鋼鐵產能總量條件下,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西部地區部分市場相對獨立區域,立足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結合區域差別化政策,適度發展
鋼鐵工業。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摸底,全國位于省會直轄市的鋼廠有20個,城市型鋼廠總共有39個。2009年,39家的城市鋼廠的總產能是2.28億噸,占全部總量的39.5%。《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出臺后,部分城市鋼廠,將按照具體的條件標準進行搬遷。
針對目前16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有大型鋼鐵企業的現狀,《規劃》還提出,有序推進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鋼廠轉型或搬遷。“十二五”期間,根據條件成熟情況,支持廣州、青島、昆明、合肥、唐山(豐南)、杭州、蕪湖等城市鋼廠搬遷改造或轉型發展,科學論證西寧、撫順、石家莊、貴陽等城市鋼廠發展定位。
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