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是我國基礎能源之一,焦炭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我國宏觀經濟意義重大。過去幾年焦炭行業卻經歷了復雜、多變而曲折的發展之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中國經濟與世界高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國焦炭行業隨全球經濟風云而歷經冰火之變。考驗和風險給焦炭行業健康發展帶來諸多挑戰,有關產業政策相繼出臺,焦炭期貨于2011年4月15日成功上市。當前,焦炭行業身處亂局與迷途,筆者擬從行業現狀的亂象和未來之路的困惑,描繪目前中國焦炭行業的粗略梗概。
亂局之一:現貨生產與行業地位。焦炭生產商分為獨立焦化廠和鋼鐵企業聯合焦化廠,2011年數據表明獨立焦化廠800余家,產能預計在2.6億噸;聯合焦化廠60余家,產能預計1.6億噸。聯合焦化廠所需80%焦煤直接來自大型煤礦,而獨立焦化廠80%焦煤來自貿易商;另外,進口煉焦煤占國內產量的比例接近10%。獨立焦化廠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因為原料方面難以得到國內大型煤礦的優質資源,下游是強勢大型鋼廠,在市場景氣度下降時,獨立焦化廠受到上下游共同打壓。
亂局之二:供需失衡。焦炭供過于求的現象在2012年以來尤為突出,港口與鋼鐵廠焦炭庫存增加、焦炭價格下降、焦化企業限產與虧損等聲音不絕于耳。市場力量在調節供需矛盾時基本失效,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在當前經濟增長模式下,來自地方政府對增加產能的需求非常強烈;二是在現有制度框架下,即使在需求不足時淘汰過剩產能的阻力仍然非常巨大。
亂局之三:價格影響因素。首先供求關系是影響焦炭價格的主要因素,2009年和2010年煤炭、焦炭價格大幅上漲,就是緣于政府經濟刺激政策擴張了焦炭的需求;而在2012年全球經濟增幅放緩、需求減弱的背景下,煤炭、焦炭經歷了明顯的下跌行情。其次,焦炭期貨價格變化不能完全用供需關系解釋,就今年6月焦炭價格最大跌幅高達25%而言,其中就包含了大宗商品整體走勢疲軟、美國就業惡化、歐債危機蔓延、中國房地產調控等因素的作用。最后,在特殊時期商品金融屬性增強也是其價格變化不可忽視的因素。
迷途之一:實際需求。實際需求的不確定性主要源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結構。經濟增速取決于國內經濟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及國際宏觀環境狀況;經濟增長的結構聚焦于房地產、基礎建設投資能夠繼續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力,這是鋼鐵、焦炭基本需求的決定性因素。
迷途之二:價格走向。將焦炭置于全球大宗商品整體行情走勢中,判斷過去十年的大宗商品牛市是否將盡,這個問題是目前學界與業界爭論的熱點。2008年以來貨幣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逐漸增大,各大央行資產負債表急劇膨脹,貨幣發行速度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世界主要央行貨幣政策也是判斷焦炭價格走向的重要參照。
綜上,當前中國焦炭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價格劇烈波動、行業話語權弱等主要風險與挑戰,而未來實際需求與行情走勢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