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底,銀監會辦公廳發出預警鋼貿貸款融資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及時調整信貸方向和政策。6月份,上海市周寧商會在其網站發布《致商業銀行的一封公開信》,將鋼貿企業間的資金窘境曝光于媒體的聚光燈下。一時間鋼貿商資金問題見諸各大網站、報紙頭條,隨后也偶有銀行承諾保持鋼貿行業貸款總量不變的傳聞,但近期卻有銀行將多家鋼貿商告上法庭,案由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在這種情況下,誰來拯救鋼貿行業走出資金困境呢?
鋼貿商的反思
銀行之所以收緊鋼貿行業企業貸款規模,根本原因在于鋼貿經營風險在放大,而導火索無疑是無錫一洲集團董事長李國清的欠債“跑路”事件。由此牽出的行業內重復質押、貸款資金投向高風險行業等問題經過發酵,最終成為銀行對鋼貿企業惜貸、斷貸的論據。鋼貿行業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鋼貿商是產業鏈取款機,向來資金壓力巨大。鋼材屬大宗商品,貿易所需資金量巨大。在鋼材產銷鏈條中,鋼材貿易商處于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一方面鋼廠排產要求鋼貿商預先支付貨款,另一方面下游用戶需要鋼貿商墊付貨款,鋼貿商堪稱鋼材產業鏈取款機。此外,算上鋼廠保證金、庫存占款等資金,鋼貿商單筆交易所需資金大約為交易額的3倍。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量,鋼材貿易的運作自然離不開銀行的支持。
第二,鋼貿商缺乏風險意識,釀成資金緊張局面。在鋼鐵行業繁榮時期,由于容易賺錢,鋼貿商普遍缺乏風險意識。而當經濟急轉直下時,銀行收貸政策突然襲來,鋼貿商就措手不及,出現了資金緊張。
2001年~2010年是鋼鐵工業輝煌的10年,2001年的粗鋼產量僅為1.28億噸,到2010年時已高達6.27億噸,年均增長率為17.2%。伴隨鋼鐵工業規模的迅速擴張,大量的從業者涌向鋼材貿易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全國鋼貿商數量達20多萬家。
大量資金的涌入源于鋼貿行業高速發展所產生的高額利潤率。有分析報告指出,這10年間從鋼廠到流通到終端用戶,噸鋼平均利潤高達300元~500元(中間值400元)。假設噸鋼利潤被鋼廠與貿易商均分,那么貿易商的噸鋼利潤也高達200元左右。按照鋼貿商資金周轉周期2個月進行保守計算,鋼貿商的年投資回報率為30%(鋼材價格假設為4000元/噸)。在當時的背景下,即使扣除15%~20%的資金成本,鋼貿商仍有豐厚的利潤。
在行業迅速發展的這些年,多數鋼貿商卻沒有選擇將企業做強、做精,而是通過粗放的發展管理模式,靠量的增長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直到行業形勢突變,他們才恍然大悟,此時他們面臨的卻是對鋼貿行業整體信用的考驗。
被譽為經濟風向標的鋼鐵行業,在經濟下行過程中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鋼鐵行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自2011年9月以來,除少數兩個月外一直運行在榮枯線下方。在經濟下行的同時,我國還面臨通貨膨脹的考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幅連續23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自2010年初至2011年第三季度,央行多次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基準利率的方式抑制通貨膨脹,而這使得企業資金成本迅速增加。
一方面,隨著經濟增速的回落,鋼貿企業的利潤不斷減少,甚至出現虧損;另一方面,資金成本迅速攀升,最高時甚至可達36%。不少鋼貿商將資金投向房地產、保險、金融等利潤率高的行業。然而隨著房地產調控的不斷深入,鋼貿商投入到房地產的資金很難迅速變現,金融類投資同樣不容樂觀。2012年4月銀監會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出鋼貿商融資風險預警后,銀行收緊對鋼貿商的信貸,使得鋼貿商的資金問題暴露無疑。
銀行間的博弈
當鋼貿行業出現高風險時,風險厭惡型的銀行出現斷貸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銀行對鋼貿商的集體斷貸行為,勢必造成鋼貿商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行業性集體崩盤的系統性風險。
若銀行業金融機構集體向鋼貿商斷貸,那么鋼貿行業資金鏈斷裂,銀行對鋼貿商的現有貸款無法收回就會成為大概率事件。為避免鋼貿行業資金崩盤,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繼續向鋼貿商放貸,以期經濟好轉后,行業風險解除,實現對鋼貿行業的救贖,然而繼續放貸卻面臨鋼貿商后期經營狀況無法好轉甚至倒閉的風險。
在對鋼貿商的貸款策略上,各商業銀行的決策是一種群體行為。如果他們協商一致對鋼貿商繼續放貸,那么可以被看作是商業銀行形成了繼續放貸的聯盟。但是,若其中某家銀行脫離聯盟,不僅可順利收回原有貸款,而且不用再承擔未來鋼貿商倒閉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每家銀行都希望成為聯盟以外的成員,因此各商業銀行間協商一致救助鋼貿行業是一場銀行間的博弈。
實際上,鋼貿商需要貸款,銀行也需要鋼貿商的貸款來減輕信貸壓力。按照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的算法,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為6.83億噸,按鋼材平均價格4300元/噸計算,全年貸款額達1.47萬億元,而當年新增貸款總額為7.47萬億元,鋼材貿易貸款在整個銀行新增貸款中的比例高達20.5%。
如果對鋼貿行業的貸款問題不解決,銀行與鋼貿商只能是兩敗俱傷。
寄望于多方力量的努力
鋼貿行業的問題,社會各界都看在眼里,卻苦于沒有應對良策。商會振臂高呼,卻收效甚微。政府機構也急切希望問題得到解決,卻遲遲拿不出相應的救市政策。
最先為行業資金問題積極奔走的是上海市周寧商會。2012年6月份,上海周寧商會在其網站連發《致商業銀行的一封公開信》和《告周寧上海商會全體會員書》。同時,商會通過成立“商會互助基金”等形式,提振商會成員的信心,對困難成員進行救助。
雖然商會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相繼向商會承諾,保持原有貸款規模,并做相應讓利。然而,在行業性困難的背景下,單個商會的力量仍然顯得薄弱,鋼貿行業的資金狀況并未出現實質性的好轉。
持續收貸行為的最后結果只會是鋼貿商與銀行兩敗俱傷———鋼貿商資金斷裂、銀行產生大量壞賬。而銀行的風險厭惡性和銀行家思維,使得放貸聯盟難以自發形成。只有政府機構從實業的角度,通過行政性的指令限制銀行的斷貸行為,才能幫助鋼貿行業度過難關。
鋼貿行業的資金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收貸行為只能加劇危機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當前的大洗牌,部分競爭力差的鋼貿商已經退出市場。銀行放貸只要把好關,風險仍然是可控的。
來源: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