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周寧上海商會公開致信銀行、呼吁平穩放貸后,本月,上海鋼貿圈又發出一分名為《關于要求緊急應對與妥善處置上海鋼貿市場抽貸危機和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的特急報告》,直向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陳情,希望政府部門關注、協調解決鋼貿企業的抽貸危機。
“銀行持續、緊急抽貸,引發了1萬多家鋼貿企業資金鏈瀕臨斷裂。目前抽貸危機已經到最危急的時刻!边@份報告的落款為“上海市鋼貿企業群體”。
8月23日,周寧上海商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報告并非出自商會之手,而是鋼貿市場商戶的“自發行為”。
而在鋼貿商頻頻上書、冀望銀行不要“一棍子打死”的同時,另一場行業危機也在悄然蔓延。
據記者了解,此前爆出的上海地區部分鋼貿商,或聯手倉儲單位,或持虛假租賃合同繞過倉儲方,以開具虛假倉單的方式,將鋼材資源對金融機構和民間托盤公司向外進行重復抵押一事,(詳見本報8月14日《鋼貿串通倉儲監守自盜:中國鐵物上海中招》),或已引發相關部門重視,發出排查通知。
再度上書
成文于8月9日的這份《特急報告》,其中直言銀行抽貸所引發的系統性重大危機,也向外界提供了鋼貿商的一些真實情況。
“據統計,2011年,上海鋼貿企業向各類銀行融資貸款總額達1510億元,鋼貿擔保公司在保余額289億元,鋼貿企業年負擔將近250億利息和費用!銀行通過以貸轉存、存貸掛鉤、浮利分費、承兌匯票、配比購買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基金、保險產品等一系列手段,使貸款成本達15%-25%,加上擔保費用,鋼貿企業融資成本高達37%,企業不堪重負!
有觀察人士向記者指出,這組數據揭示了鋼貿商的現實資金壓力,僅289億元的在保余額一項,或可覆蓋在滬鋼貿商群體數年的財富所得。
至2011年,上海共有大型鋼材市場36家,各類企業1萬多家,從業人員20多萬人,凈資產上億的企業近百家,鋼材貿易輻射全國大部分地區、出口東南亞各國,每年鋼材貿易量上億噸,工貿總收入5000億元,稅收貢獻40多億元,二十多年累計為上海市創利稅500多億元。
但據報告透露:目前,銀行貸款全面收縮,上海大部分銀行已形成凡鋼貿企業、凡福建或浙江戶籍企業不貸款、不辦理信用卡的“潛規則”,部分銀行對鋼貿類擔保機構已暫停貸款業務,更有建設、光大等銀行加緊催收貸款,集中起訴20多家鋼貿商。
“起訴一事影響特別不好,但目前大多也都庭外調解了!23日,周寧上海商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的公開信和一直以來的陳情,雖然尚未獲得明確解決,但“上海市政府已經展開與鋼貿系統的對接處理,周寧商會也是其中一員。”
又遭排查
上述《報告》在陳述群體貢獻后,轉而“鳴冤示警”:銀行的緊急抽貸,沖擊鋼貿行業的誠信聯保體系、造成流動性嚴重不足的同時,也會“造成巨量銀行貸款壞賬、影響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引發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
一位浸淫上海鋼貿圈多年的福建商人向記者指出:“現在我們遭遇的問題,延伸至前些年的政策,不禁也要問一句,監管在哪里?為什么銀行為完成指標求著大家貸款?規章制度是否足夠完善,是否造成了漏洞空間?”
而眼下,除了銀行抽貸造成資金壓力之外,由虛假倉單重復質押所引發的一系列法律責任和信譽危機,也正將鋼貿商圈的另一大漏洞擴大化。
本報此前報道,近期,上海包括部分國有企業子公司在內的鋼材物流倉庫,由于“人員管理不善”等多方原因,出現了部分鋼貿商或與其配合,或偽造倉庫租賃合同,借此將并不屬于自己的鋼材,向托盤方——銀行或其它企業開具虛假倉單,重復質押、騙取資金。后又因不能償還,導致連鎖惡性反應。
本月下旬開始,上海鋼貿商圈內多個網絡聯系群中,開始流傳一份據稱是上海市國資委發出的《關于排查鋼貿領域融資問題的緊急通知》(影印件):“接市公安局通報,部分在滬經營鋼貿企業的福建寧德人員使用虛假倉單,向國有企業融資,已形成國有企業重大風險!
該“通知”要求,下屬管轄企業需“逐筆核查本企業通過貿易方式為鋼貿企業提供融資的情況,對涉及福建寧德人員的要重點排查,查清所持倉單真偽,查明風險狀況,制定防范措施”;“涉國有倉儲業務的委管企業,對租賃辦公場所及貨物堆存的小型倉儲企業開展排查,注意發現可疑情況,及時開展清理整頓。”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上海市國資委尚未向媒體回應這份文件的真實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