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1年實際產鋼量已超過7億噸,該思考距離中國鋼產量的峰值還有多遠了。”9月1日,中鋼協名譽會長吳溪淳如是稱。
吳溪淳是在2012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作出的上述表述。當日,這一論壇由中國金屬學會和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聯合主辦、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承辦。
“鋼鐵產能過剩和鋼材價格低迷是全球性的表現,未來中國要消化過剩產能的問題會更加突出。”吳溪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悉,今年1-7月,全國累計粗鋼產量41946萬噸,同比增長2.1%,其中,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產鋼34876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小鋼鐵企業產鋼7070萬噸,同比上升14.1%。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粗鋼生產能力由2007年末的6.1031億噸上升到2011年末的8.6327億噸,4年增加2.5296億噸。而這4年間,鐵礦石平均到岸價由88.21美元上漲到163.83美元,2011年每噸進口鐵礦石價格比2007年上漲75.62美元,上漲85.72%,而鋼材價格2011年與2007基本相同價位。
在吳溪淳的眼里,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進口鐵礦價格過高正是是當前鋼鐵行業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9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上半年,鋼鐵行業利潤總額664億元(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23.85億元),同比下降49.4%。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358億元,下降14.5%;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利潤249億元,下降68.1%。“7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19.85億元,主業虧損已較為普遍,一些企業甚至實行‘寧讓價格、不讓市場’的營銷策略。”發改委發布信息稱。
對于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中鋼協會長、首鋼集團董事長王青海則概括為“偉大的產能、慘淡的市場、微薄的利潤”。“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速下降、鋼鐵產能過剩、企業成本上升的矛盾不斷積累,形成全行業虧損或微利。”王青海說,目前,國內仍有幾百家鋼鐵企業進行同質化競爭,近年來反復淘汰落后產能,又反復擴大產能。
吳溪淳對此深有體會。在當日演講中,他向《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介紹稱,根據河北省地方統計部門上報國家統計局的鋼產量,國家統計局匯總后公布的2011年河北省產鋼量16450.70萬噸,河北省冶金協會統計的其會員(即重點冶金企業)2011年共產鋼16691.03萬噸,超出前者產量240.33萬噸。
而據了解,河北省冶金協會統計的鋼企中尚沒有包括首鋼京唐公司2011年產鋼688.33萬噸和首鋼遷安公司同年產鋼818.39萬噸。“你河北省的重點企業鋼產量都大于全省鋼產量,這說的過去嗎?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時至今日,吳溪淳仍對此耿耿于懷。
對于產能的瘋狂攀升,吳溪淳直指2009年中央一攬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刺激。“國家4萬億擴大投資及刺激消費政策,使國內鋼的生產能力不但完全釋放,而且還大幅度減少鋼鐵出口和增加鋼鐵進口,在鋼鐵產量增加6700多萬噸的同時大幅度的增加鐵礦石進口,僅在2009年一年就增加進口1.84億噸,導致進口礦價的飛漲。”當日,吳溪淳如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當日,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也在論壇演講中稱,目前企業經營困難,經濟效益大幅減少。究其原因,鋼材價格大幅下跌,而鋼鐵生產成本下降幅度明顯低于鋼材價格的降幅。此外,由于企業資金緊張、人工成本上升等影響,期間費用繼續增加,特別是財務費用同比增幅較大。
值得關注地是,7月份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下滑,8月末TSI指數鐵礦石價格跌破100美元/噸,報收99.6美元/噸,較去年同期下降約40%。但7月份進口鐵礦平均到岸噸價仍高達134.78美元,鋼鐵生產成本仍高于鋼材售價。“1到7月份,一噸鋼利潤比去年下降了1000塊錢(市場價),根據鋼企實際銷售結算的價格,每噸同比下降了578元。”屈秀麗測算稱。
在論壇期間,有不具名鋼企高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鋼鐵業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既無法有效控制原料成本的上漲風險,也無法及時應對下游需求的急劇萎縮,降成本是我們化解危機見效最快的應對之策”。
吳溪淳則建議稱,鋼鐵行業要脫困,必須在打造兩個競爭力新優勢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培育和打造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和成本為核心的產品競爭力新優勢。二是加快建立從占有資源到產品加工配送和服務介入終端客戶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的競爭力新優勢。
來源:每經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