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賣一噸鋼材可以賺400元,現在只能賺塊把錢。”昨日,在江岸丹水池湖北省金屬材料交易市場內,商戶們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要不是錢都壓進去了,我們真想改行去賣菜”。
據權威部門調查顯示,到今年7月,鋼鐵行業的平均利潤為1.68元/噸。
“開門即虧”:經銷戶營業不足二成
“市場里已經有10多家商戶因欠債跑路了,現在開門的也是在硬撐。”昨日,當記者來到江岸丹水池解放大道旁的金屬材料交易市場,僅有幾戶開門營業的鋼材商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昔日經常被運鋼材的大卡車堵得水泄不通的解放大道如今暢行無阻。鋼材市場車輛出入管理員羅冬生告訴記者,前幾年鋼材市場行情好,一天車輛出入至少有120多輛,而現在每天高峰期也才80多輛,少的時候只有一二十輛。
而在市場存貨的倉庫和空地上,也只有幾個工人在檢查鋼材。記者數了一下,市場里100多戶經銷商,開門營業的連20戶都不到。
“前幾年一噸鋼材最高能賣到4500元,現在只有3000多元。”武漢君幸偉業物資有限公司經理幸寶君向記者介紹:前兩年一天能賣掉800噸鋼材,今年有時候一天賣的鋼材只能以公斤計算,甚至幾天不開張的時候都有。
已在此經營了4年多的武漢東順物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輝也向記者訴苦:現在鋼材價格再低也沒有人買,完全靠以前的一些老客戶在支撐。而隨著物流、人力、物業等成本的上升,基本是“開門即虧”的狀態。
跑路或堅守:鋼材商面臨兩難
“目前我們公司基本還能夠維持,希望能守到鋼材市場回暖的那一天。”幸寶君無奈地說。還在堅守的商戶們對目前的鋼材市場十分悲觀。武漢東楚工貿有限公司經理趙丹告訴記者:往年一年的銷量有7萬噸—8萬噸,今年連4萬噸都沒有。
經歷了近20年武漢鋼材市場起伏的武漢中堅工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忠向記者介紹:目前武鋼、寶鋼等大型鋼企都已直接與東風、一汽、海爾等大型用鋼客戶合作,鋼貿商實際上只是面對中小客戶。由于現在鋼廠自身都不景氣,鋼貿商必須用現款才能從鋼廠拿貨,而大部分客戶又要求鋼貿商賒銷,兩者夾擊令鋼貿企業異常艱難。
“國家連續的緊縮政策出臺,讓中小型鋼貿企業幾乎無法從銀行貸款,強烈的融資需求迫使很多老板不得已轉向了民間融資渠道,這又反過來拉高了融資成本。眾多老板跑路就是因為資金鏈斷裂。”
有百余商戶的丹水池鋼材市場里僅有不到20戶開門營業。
抱團脫困:“鋼聯網”轉型升級
今年4月,武漢市鋼鐵物資行業協會成立,400多家鋼鐵流通企業加入。協會以抱團取暖的方式,幫企業向銀行貸款融資。目前已經獲得了漢口銀行、廣發銀行授信的130億元,有十幾家鋼鐵企業獲得了幾千萬甚至上億元融資,初步擺脫困境。
市鋼鐵物資行業協會還與江岸區、黃陂區及銀行機構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欲投資100億元建設武漢市鋼鐵深加工項目。協會會長魯建國表示: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鋼貿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手錢一手貨賺輕松錢了,鋼貿商應該向鋼鐵物流、深加工方向發展,爭取形成集貿易、制造于一體的產業鏈。
呂忠更是搶先一步,在陽邏經濟開發區內建起了一個占地千畝的鋼鐵倉儲物流、加工配送的電子化交易平臺——華融鋼茂城。“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鋼鐵物流業,最大限度減少成本,提高效率”。如今,華融“鋼聯網”已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華融公司目前正和工信部一起創建鋼貿流通的電子商務平臺。
記者看到,這里的每根鋼管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通過電子條碼在電腦上就可以直接查詢到這根鋼管的具體型號,生產時間。從入庫到出庫,上萬平方米的市場內幾乎看不到以前人聲鼎沸的交易場景。據了解,華融鋼茂城是全國首個運用物聯網技術的鋼貿物流交易平臺,通過最新的物聯網技術,鋼貿城將商貿倉儲、加工配送、電子商務、物流金融服務四大功能集于一身。
來源: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