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鋼鐵企業為什么普遍虧損?質量問題如何制約著鋼鐵行業的發展?鋼鐵企業未來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何在?
“2011年,在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所產粗鋼中,有61.1%屬于普通質量鋼。總體上看,中低檔產品占主流。”日前,在談到我國鋼材的質量情況時,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宇慶表示,“我們亟待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鋼材品質,實現減量化發展。”
鋼材消費與GDP相關性減弱
在比較了我國鋼材表觀消費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之后,翁宇慶表示,我國鋼材的供需狀況已進入轉變期。
從1999年~2011年這十多年的變化過程中可以看出,鋼鐵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在2002年之前,鋼材消費增長與GDP增長基本一致,且鋼材大體上供不應求;從2002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隨著基本建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增加,鋼材消費增長大于GDP增長;在金融危機之后,隨著“4萬億”投資,鋼材消費有所增長,但在“后4萬億”時代,鋼材消費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性明顯減弱。
也正是隨著鋼材表觀消費量與GDP相關程度的下降,鋼鐵行業逐漸進入全行業虧損邊緣。今年上半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0.13%,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96%。如果剔除投資收益等,行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已經是負值。
據翁宇慶介紹,為了厘清包括鋼鐵在內的許多結構材料領域產生虧損的主要原因,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論顯示,從宏觀層面來看,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遇到能源、資源、環境“瓶頸”效應:我國年產約7億噸鋼材(占全球約45%),消耗大宗原燃料,能耗高、污染嚴重、周期長,致使上游供應的能源、資源價格上升,生產運行維艱,呈無利運行狀態;從技術層面來看,由于質量標準普遍要求不高,前些年產能急劇擴張帶來了很多質量問題,市場上中低檔產品占主流。
“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工業化發展成熟期,市場需求銳減,我們亟待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品質,阻止低質品搶占市場,以削減供應總量。”翁宇慶說。
普通質量鋼占比呈上升趨勢
為了了解高、中、低檔鋼材在市場上的分布情況,翁宇慶跟蹤了自2004年以來的各檔鋼材在市場上的份額。“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標準,我國有4億噸普通質量鋼,占到總量的近2/3。而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普通質量鋼所占比例還呈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61.1%上升到64.6%。同時,優質鋼的比例在減少,從2011年的29.8%降到27.0%;特殊質量鋼的比例也在減少,從2011年的9.0%降到8.4%。”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質量標準的要求中,普通質量鋼只要求硫、磷的含量在0.03%以下,有一定的力學性能。對于擁有了LF、RH、VD精煉設備的鋼鐵企業來說,這些要求是比較寬松的。”翁宇慶表示。
而對于優質鋼,鋼中硫、磷的含量有嚴格限制(在0.02%以下),并對冶金質量(高倍、低倍檢查)有明確要求。特殊質量鋼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鋼中雜質及氣體含量比優鋼有更嚴的限制。而且,除了冶金質量、化學成分、力學性能都有要求以外,按照使用條件,對特殊質量鋼的應用和服役性能還有明確的較高要求,如對彈簧鋼有脫碳方面的限制,對耐候鋼有耐腐蝕性能的要求。
如果按合金含量進行分類,特殊質量鋼可以分為四類:特殊質量非合金鋼、低合金鋼、合金鋼、不銹鋼。2010年,我國生產了5610萬噸特殊質量鋼,只占總量的9.1%。其中,特殊質量非合金鋼,即特殊質量碳素鋼只有1647萬噸,僅占碳素鋼的3.99%;生產特殊質量低合金鋼509萬噸,僅占低合金鋼的2.65%。另外,特殊質量的合金鋼、不銹鋼分別有2463萬噸、991萬噸。
面對優質鋼和特殊質量鋼所占比例不到四成的局面,翁宇慶表示:“我們要努力發展高品質、低成本鋼,提高高品質鋼材的比例,走減量化道路,才是解決能源、資源、環境“瓶頸”的最重要手段。”
提高標準門檻以提升產品質量
“目前,市場上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質量門檻,大量低檔產品充斥著市場,以低成本、低價格取勝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抑制。”翁宇慶表示,“我們需要提高市場的技術壁壘,以解決鋼材的質量問題。
以軸承鋼為例,我國現行的標準僅相當于先進國家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標準單一且水平不高。與瑞典SKFD33-1標準相比,我國的GB/T18254-2002標準對有害元素含量未作限制,宏觀夾雜物也沒有列為必檢項目,對微觀夾雜物氮化鈦及碳氮化鈦不評級。而且,現行標準對熱軋鋼材不要求檢查網狀,表面缺陷也不用無損探傷檢查而用目視檢查,對微觀夾雜、脫碳、尺寸允許偏差、彎曲度等指標均控制較松。
對于標準的提升和更新,翁宇慶介紹說:“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要建立新的質量標準,目前初稿已經形成。”
在過去的標準中,軸承鋼的氧含量只要求在12ppm及以下。由于氧化物會產生球狀夾雜,導致軸承結構疲勞破壞,新標準中,優質軸承鋼的氧含量要求在10ppm及以下,特殊質量軸承鋼則要求在6~7ppm及以下。另外,對于現標準中沒有鈦、大顆粒夾雜(Ds)的限制,新標準也有了更明確的要求:優質軸承鋼的鈦要求在30ppm及以下,特殊質量軸承鋼要求在13ppm及以下;優質軸承鋼的大顆粒夾雜要求在1.5級及以下,特殊質量軸承鋼要求在1.0級(17μm)及以下。
如果按照新標準,我國達到優質軸承鋼要求的產品只有80萬噸,達到特殊質量軸承鋼要求的產品只有50萬噸。“如果只是用于農用機械的軸承鋼,國內很多企業都能生產,但如果是用于工程機械軸承、高速軸承,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翁宇慶表示,比如在碳化物偏析方面,如果按照瑞典SKF標準的要求,國內一些企業的差距較大,而且我們也沒有完全掌握如何在軋鋼工序解決碳化物偏析問題。
另外,在彈簧鋼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煉鋼工藝上,我國企業的精煉比為80%左右,部分企業采用真空脫氣處理;而國外先進企業的精煉比達到100%,較多采取真空脫氣處理。在連鑄工藝方面,我國的連鑄比約為80%,而國外先進企業達到了100%連鑄。在軋制工藝方面,我國以橫列式兩火成材為主,成材率為84%,一般沒有探傷檢查;而國外先進企業的連軋成材率達到95%,成品大多探傷檢查。同時,我們在純凈度、尺寸精度、表面缺陷等方面,也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同時,翁宇慶對于齒輪鋼、高速鋼等品種也有著諸多期許。如齒輪鋼生產企業在淬透性帶、性能穩定、成分波動,以及鈦、銅等元素的控制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高性能高速工具鋼方面,直徑80mm以上大規格棒材和直徑3.0mm以下小規格鋼絲尚有差距,分別表現為碳化物偏析和表面脫滲碳;而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鋼,已經具備自主生產能力,但在純凈度控制和質量穩定性方面有待完善,等等。
“總的來看,我們要從普通質量鋼向優等質量鋼發展,減少普通質量鋼生產和使用比例。而特殊質量用鋼也要提升標準水平,形成高品質的特鋼。”他表示,“從未來發展來看,我們要發展高端、適應新興市場和戰略市場需求的鋼材,減少裝備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向工業化成熟期的鋼鐵業發展。”
來源: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