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斷前進中的山東煤炭工業來說,即將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在這五年中,山東煤炭既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火爆,又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沖擊,市場形勢一路下行。跌宕起伏中,作為山東煤炭行業的引路人,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順境中不傲不躁,逆境中穩中突破,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強安全基礎管理、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節能減排、加快科技創新、強化行業監管,為護航山東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取得了令同行業刮目的輝煌成就。
鑄就山東能源安全之盾
保持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能源安全問題是基礎。縱觀全國,能源安全不僅面臨能源供應緊缺的難題,還存在能源生態安全的巨大壓力。對于山東這樣一個耗煤大省、資源小省,切實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發展布局就顯得更為至關重要。
面對不利局面,山東煤炭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卻不斷強壯羽翼,為保障我省工農業發展和居民生活鑄就了一面堅實的能源安全之盾。
近年來,山東省煤炭工業局積極推進我省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建設。目前,經國家發改委考察論證,已同意將我省日照港列為國家第二批煤炭應急儲備點,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為煤炭應急承儲企業;省內煤炭儲備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龍口基地二期工程基本完成,魯中煤炭應急儲備基地組建了應急煤炭儲備聯盟,形成了萬噸經營規模和60萬噸儲備規模;齊河煤炭應急儲備基地被列入2012年度省重點項目,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即將建設的巨野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已完成前期籌備工作。
謀劃省內的同時積極布局省外。目前省外開發煤炭產銷量快速增長:今年1—9月份,省外(國外)原煤產量5234.73萬噸,同比增長58.15%;銷售商品煤4867.88萬噸,同比增長62.47%,為保障省內煤炭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強化電煤供應工作。1—9月份省屬煤礦供應省內合同電煤1495萬噸,合同兌現率達到103.17%,同比提高4.24個百分點。
構筑山東能源安全之盾,我省將繼續抓好煤炭供應保障與協調工作,認真履行電煤合同,優先組織電煤生產。加強與電力企業的溝通協調,保障電廠生產急需。穩定省內煤炭產量,繼續實施穩產限產和保護性開采策略,重點抓好巨野礦區、濟寧礦區外圍開發建設,確保全省煤炭產量穩定在1.5億噸左右。抓好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建設。督促日照港落實建設主體責任,加快儲備堆場建設。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按照國家發改委下達的儲備量、煤種和時間完成承儲任務。加快龍口基地二期和齊河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和高唐儲備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力爭明年分別達到200萬噸和60萬噸、60萬噸儲備能力;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加快推進巨野基地項目立項,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積極發揮魯中煤炭交易中心作用,加快推進山東煤炭交易中心建設,探索建設網絡煤炭市場交易平臺。繼續搞好省內煤炭市場整頓,突出抓好煤炭質量,打擊不法行為,規范市場秩序。
收緊煤礦安全生產之網
年煤炭產量穩定在1.5億噸左右,2011年原煤產量完成1.54億噸,全省煤炭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400億元、利稅640億元、利潤3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8%、23%、25%……市場不利情況下,山東煤炭亮出的成績依然令人驕傲。這背后,得益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切實有效,靠的是主管部門嚴收煤炭安全生產之網。
任何時候、任何形勢下,只有把安全工作擺到一切工作的首位,首先做到安全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始終把安全工作作為頭等大事,著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安全工作新格局,逐級落實“兩個主體責任”,扎實開展“雙基”建設,全面推行安全風險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獎懲“三項制度”,大力實施“科技興安”,不斷強化全員培訓和“三項崗位人員”持證上崗,突出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多層次、全方位構建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形成了富有山東特色、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機制,確保了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成為全國煤炭系統安全生產的一面旗幟,同時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在如今的山東,煤礦重大及以上事故杜絕,零星事故有效遏制,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穩定下降,煤礦安全生產保持在全國較好水平。2008年全省煤礦原煤百萬噸死亡率為0.09,到2009年這一數字降到0.043,2010年降為0.06,到2011年為0.296,今年1—9月份,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降至0.16,全省有139處礦井安全生產周期超過5年。
生產安全大于天,我省將繼續緊抓嚴抓煤礦安全工作,通過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強化年”集中行動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嚴厲查處煤礦生產的違法違規行為,以行政執法促整改、保安全。圍繞瓦斯、火災、水害、沖擊地壓、機電運輸、頂板等關鍵環節,突出抓好隱患排查整治,嚴格做到“六落實”。突出抓好煤礦防治水和雨季“三防”,扎實推進“六大系統建設”,強化應急處置管理,加強停產撤人應急演練,確保安全生產。以貫徹落實魯政辦發[2011]67和魯政辦發[2012]58號文件為重點,提升小煤礦安全保障能力,對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下決心淘汰關閉。切實抓好小煤礦停產整頓工作,落實好礦井停產整頓期間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堅決防止停產整頓期間私自組織生產,堅決防止停產整頓期間發生事故。
驅動循環經濟發展之輪
轉方式、調結構,不僅是經濟領域的深刻變革,更是發展思路、方法與方式的深刻變革。山東省煤炭工業局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抓住經濟形勢逐步好轉的歷史機遇,著力實施結構調整,發展煤炭循環經濟。通過科學調整非煤產業發展思路,改變過去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發展模式,重點拉長煤炭產業鏈,集中發展煤電、煤化工、煤建材等煤炭深加工項目和煤機制造產業,形成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發揮經濟支撐作用的主導產業。如今,我省非煤產業已支撐起全行業的“半壁江山”。2011年全省煤炭企業省內非煤產值達到1480億,銷售收入14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7%、39.9%;其中省屬煤炭企業非煤產值達到1298億元,銷售收入12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2%,31.4%,從業人員占職工總數的42.9%。
通過優化調整,我省實現了煤炭生產由擴能增量向穩產高效轉變,煤炭開發由囿于省內向省內、省外并舉轉變,煤炭加工由初級產品向深度加工、綜合利用轉變,全行業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逐步增強。
循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綠色效益、生態效益。以矸石、膏體充填為主的綠色開采技術逐步廣泛應用,有37處煤礦實施了充填開采和矸石不上井。治理采煤塌陷地6.5萬畝。循環經濟煤礦建設全面推進,原煤入洗率達到55%以上,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100%,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99%,礦井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9%,并實現100%治理達標。全行業提前一年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立足煤炭產業融入我省“藍黃”戰略的切入點,我省將積極引導煤炭企業拓展視野,發揮優勢,加快轉型發展。牢牢抓住技術創新驅動的關鍵點,引導煤炭企業積極建設非煤產業技術中心和研發團隊,抓好跨界人才培養工程,努力在非煤產業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提升非煤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堅持高端高質高效發展戰略,在加大對傳統優勢產業扶持力度的同時,加快實施全省煤機制造業振興規劃,著力推進各類園區建設,重點加強對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現代化新型、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研究和探索,搶占戰略制高點。加快推進煤礦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礦區綜合治理,突出產業循環組合、產品循環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綜合開發利用煤矸石、礦井水、煤泥、粉煤灰等與煤共伴生資源和煤礦廢棄物,實現煤礦固體、氣體、液體廢棄物零排放。大力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嚴重的項目,扶持發展低煤耗和節能環保項目。到2015年末,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礦井水治理達標率達到100%,其中循環利用率達到75%以上;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實現產業化利用,利用率達到100%。全省大中型煤礦全部建成為循環經濟煤礦。
引領煤炭科技創新之路
如今在我省,隨便走進煤礦的井下,或許都會刷新人們對于煤礦的傳統印象:寬敞明亮的巷道、隆隆作響的大型綜采機械、一趟趟運煤車載著烏黑的煤炭有序穿梭……這背后,是我省依靠科技帶動煤炭產業發展的高瞻遠矚的謀篇布局。
只有以科技進步作支撐,提高礦井現代化裝備水平,不斷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才能有效提升礦井安全保障能力和煤炭工業現代化水平。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始終全面實施“科技興煤”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產學研聯合,強化科技攻關,廣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大型煤礦基本實現采掘機械化、運輸連續化、輔助自動化、監控數字化,大大提升了我省煤炭工業現代化水平。一些地方煤礦打破了地質條件差不能上綜采、綜掘,小礦不能上自動化、數字化設備的“禁錮”,現代化建設快速推進,在大傾角綜采、薄煤層機采、極薄煤層螺旋鉆機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無線通訊、人員定位、井下泵房遠程集控、雨量自動觀測等數字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全省煤礦安全監控聯網礦井達到100%;采掘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88.8%和90.5%。年科技投入累計超過150億元,已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2個、省級技術中心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一些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難題得以攻克,海下采煤、高地溫治理等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全省煤礦承擔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7項,共完成科技成果600余項,有346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7項。有33處煤礦建成為全國安全高效礦井。
堅持“科教興煤”,推進煤炭工業向自主創新轉變。面對煤炭行業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我省將繼續把煤炭行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以上。健全完善科技工作組織管理、資金投入、項目攻關、成果轉化、激勵考核等制度,形成完善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科技創新的生機活力。實施人才強煤戰略,制定煤炭工業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統籌抓好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以自主培養為主,注重引進緊缺人才,留住用好既有人才。到2015年末,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到職工總數的10%以上。注重提升職工隊伍素質,國有煤礦全部實現變招工為招生,新工人應到技工學校接受至少一年的正規教育。重點產煤市縣逐步建立統一的煤礦勞動力市場,基本實現區域性招工和培訓一體化的用人機制。
提升壓煤村莊搬遷之速
近年來,山東產煤大省、耗煤大省、資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村莊壓煤已成為制約山東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濟寧、菏澤及棗莊西部的部分礦井已到了不搬遷就被迫停產的境地。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壓煤村莊1949個,涉及28個縣(市、區)、60萬農戶、206萬人口;村下壓煤47億噸(戶均壓煤量7800噸),約占我省探明儲量的60%,且所壓覆的絕大部分是低灰、低硫、高發熱量的優質煤炭。同時,各地開發區、道路、城建規劃等形成大量新的壓覆,加劇了搬遷與解放儲量的矛盾。繁重的搬遷任務以及日益提高的搬遷成本造成生產成本增加。
困難重重,前進中的山東煤炭人并未停止腳步。為積極推動壓煤村莊搬遷,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創造性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相結合、與區域化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實現了煤炭資源解放、農村土地整合和新農村建設三方成互動推進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多贏。目前全省正在實施搬遷的壓煤村莊173個,47261戶,162847人,總搬遷資金90億元,預計解放煤炭資源6.9億噸,達到歷史最高規模。現有54個村已搬遷入住或具備搬遷條件,31個村正在建設新村,其他村莊已完成舊村丈量,正在組織新村選址、征地或新村建設前期工作。
為加快壓煤村莊搬遷,保證搬遷過程平穩有序,我省將在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農村住房建設及危房改造工作會以及《關于做好全省煤礦礦區農村住房建設和壓煤村莊搬遷工作的意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壓煤村莊搬遷補償政策和新農村建設用地政策,加強合作共建,創新搬遷模式。進一步密切與國土、建設等部門的合作,切實抓好全省壓煤村莊搬遷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貫徹實施。今年力爭完成搬遷村莊18個,計5632戶、20724人,將解放煤炭資源9349萬噸。
再立潮頭揚風帆,又踏層峰辟新天。“十二五”期間,山東煤炭工業將繼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為目標,逆勢發展,謀求突破,再創山東煤炭工業的輝煌篇章。
來源:大眾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