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傳統監管體系存漏洞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劣質建筑鋼材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建設工程項目,使得人們不得不置疑現行的質量監管體系。
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調研,目前,各類型工程項目建設中,建筑鋼材質量廣泛采取工程監理見證取樣送檢制度。這種制度存在先天缺陷。
正是這種質量監測單位實行“對檢測來樣負責”的行業慣例,給了鋼材供應商很大的可乘之機。“鋼材供應商可以將合格的鋼材拿去質量檢測機構檢測,然后向工地供應劣質鋼材,從中牟取暴利。”知情者告訴本報記者。
以鋼筋為例,非標準鋼筋和標準的價格1噸相差幾百元錢,僅僅這一部分材料的成本就已經使得部分生產企業鋌而走險。這些不標準的鋼筋在使用過程中,會因為尺寸的差異而造成縫隙,進而出現房屋漏雨等現象。
事實上,國內相關政府部門對生產、銷售和使用劣質鋼材違法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但是在行業性監控方面仍是空白。
有專家建議,在加強對生產監管的同時,也要提高行業產品品質的門檻。但僅僅依靠市場化淘汰落后產能,實踐證明不僅過程漫長,而且效果并不明顯。
過去一直推行的“國家免檢”也不再是產品的一塊金字招牌,其公信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新的建筑鋼材產品質量監控體系亟待建立,為此,民間力量正在自發組織行業力量對劣質鋼材這顆“炸彈”進行拆除。B聯手鋼廠建新監控體系
在10月27日召開的“第十一屆21世紀中國建筑企業家論壇”上,包括河鋼、沙鋼、南鋼、本鋼等國內18家鋼廠參加了由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牽頭組織的西本新干線優質商品認證品牌授牌儀式。
據了解,該品牌是由中國優質商品(鋼鐵)品牌認證委員會評出的。
該委員會是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國家建筑鋼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等業內多家權威機構、組織和知名企業組成的,共同為西本新干線平臺上交易的建筑鋼材質量把關,真正開創了行業第三方獨立監控的先河。
對此,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主任、西本新干線CEO虞鋼在論壇上表示,18家國內優秀的鋼鐵生產企業自愿參與鋼材質量第三方獨立監控,變“被動對來樣負責”轉為“主動參與品質監控”。
這為未來通過電子交易模式實現鋼鐵物流全程監控,以及產品“逆向品質追溯”創造了條件。
這種第三方質量監控體系的模式,簡述一下就是:
鋼廠生產源頭利潤確保以便其質量確保平臺銷售建筑鋼材產品按鋼水爐批號質量檢測檢測合格后的產品去向登記備案。
這種模式從鋼廠原材料質量控制開始,對鋼廠的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產品出廠檢驗等進行全過程的質量監控。
這就將以往質量檢測機構僅對來樣負責的行業傳統,轉化為對西本新干線平臺銷售的建筑鋼材實施主動抽樣、驗貨。
與之對應,采取“產地推薦”的制度,對不合格的建筑鋼材采取“關閉大門”的做法,杜絕劣質鋼材通過現貨交易平臺進入工程建設項目。
同時,這種制度創新也支持了建筑鋼材消費順暢,減少了下游企業的成本。“最主要的還是實現了市場反向監控鋼材質量關。”西本新干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盛志誠介紹,通過電商平臺形成電子備案式的全方位質量監控體系,實現了建筑鋼鐵產業供應鏈的閉環連接。C引發行業洗牌
虞鋼在論壇上表示,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最終要實現鋼鐵物流產業鏈上建材的生產、流通、消費和相關環節品質監控的協同作戰,建立規范的建筑鋼材從源頭到消費終端的閉環品質監控體系。
隨著國內眾多一線鋼廠參與優質商品認證,專家認為,未來鋼鐵行業準入門檻將進一步增高,行業監管將更為嚴格,產品品質將進一步提升,一些生產設施落后,生產質量管理不嚴格的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國內的鋼鐵企業為了通過監管要求,一方面會加大資產投資,另一方面會提高產品檢測環節和流通的管理,這將對鋼廠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鋼廠將向大型化、供應鏈、服務化方向發展,而中小鋼廠市場生存的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來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