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耿志成
“規模小,發電企業沒必要擔心”
中國能源報:煤企投資電力對電企會造成什么影響?
耿志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煤炭企業在電力方面的投資規模不大,在大型水電、核電、新能源發電等方面還沒有介入,只是在火電方面略有進展。
到目前為止,煤礦企業投資電力規模最大的是淮南礦業集團。淮南礦業集團能夠較大規模的投資電力是有原因的;茨系V業地處華東,煤炭資源量較大,并且在華東電網的供電范圍之內,華東地區缺電嚴重,因而有很多建電廠的機會。在淮南礦區建電廠,實行煤電聯營,電企的態度也很積極,曾有發電集團領導主動到淮南簽署過有關戰略合作協議。因此,淮南礦業集團的電力業務進展得比較快,但這些電廠的生產經營仍以電力合作方為主。
總體來看,相較電企在煤礦方面的投資,目前煤企投資電力的規模還比較小,對電企的影響并不大。并且,煤電一體化,電企也在做。現在發電集團普遍都投資建煤礦,有些企業的煤炭產量都可滿足自身需求量的一半。
中國能源報:在煤炭大省山西,煤企正加大對電力的投資,未來會不會對電企造成威脅?
耿志成:與淮南礦業集團相比,山西省的煤企在電力業務方面沒有那么快的發展。首先,山西雖坐擁大量煤炭資源,卻沒有長三角地區那么大的電力需求。另外,也不具備大規模建電廠的自然條件。這里主要是指電廠所需水資源和環境容量兩大瓶頸。
大同、陽煤、潞安這些煤炭企業為什么不到上海、浙江這些華東地區建電廠呢?因為與在本省建電廠相比,他們在獲得業主資格、進入當地發展規劃、項目審批等方面不具地域優勢,面臨更大困難。此外,如果電廠建在華東地區或其他遠離煤礦的地區,煤企的燃料優勢難以充分顯現。之所以煤企沒有大規模到西南地區大搞水電,或到沿海去大搞核電,同樣都是這個道理。建設這些電廠不是毫無障礙的,因此,目前仍以坑口電廠建設為主。
“行業不應有嚴格劃分,有條件都可以進入”
中國能源報:煤企掌握優質的煤炭資源,投資電廠必然會給電企帶來一些不利影響。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耿志成:在我看來,煤企投資電廠很正常。國外就是如此,如美國的安然公司成立時只是一家天然氣分銷商,后來卻成了一家擁有340億美元資產的發電廠。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后,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兩大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在發電側引入競爭。市場是開放的,能不能投資電力并不由誰說了算,香港協鑫、美亞電力法國電力等外資不都在投資中國電力嗎?
電力行業應該怎么劃分?我認為,從事電力生產投資的都是電力行業,煤企中的電廠生產的是電能,傳送的是電量,在技術上也應該歸到電力行業。但遺憾的是,現在的電力市場并沒有完全開放,還存在很大的行業壁壘。10年前,煤企就試圖進軍電力行業,但缺少這方面的政策支持,F在政府提倡煤電一體化,正是一個好機會。在電力市場好時煤炭企業投資建電廠,在煤炭市場景氣時電力企業投資建煤礦,這都再正常不過了。
中國能源報:煤企投資電力和電企投資煤炭,哪個壁壘更大一些?
耿志成:煤企投資電力的壁壘更大,表現在幾個方面:
從歷史上看,電力行業的準入比較嚴格。除上世紀80-90年代對外資開放外,國內其他行業進行電力投資一般僅是參股或合作的方式,沒有出現過非電力公司大規模控股電廠的情況。有人說,這是因為電力行業技術密集,有壁壘。這種說法并不全面。航空公司技術壁壘也很高,但是許多民營企業也在做,有些還做得很好。
電力行業的壁壘主要不在技術上。技術壁壘可以通過資金購買、租用,聘請技術人員解決。電力行業的壁壘主要是政策上的,就是允許誰進入和不允許誰進入,再有就是資金上的壁壘。煤企目前效益較好,但是可以抽出來進行對外投資的資金還難以支撐其成為一個有實力、有規模的發電公司。
中國能源報:您怎么看待“煤電一體化”政策?
耿志成:煤電一體化是煤炭和電力雙方分別提出來的,是煤電雙方客觀需要的現實反映。
過去幾年,煤炭行業效益上升,部分煤企正在嘗試對電力領域進行投資,目前來看規模一般不大,要么是坑口電廠,要么是投資個別電廠建設,并未特意成立專業發電公司專事發電業務。除了神華集團,其在成立之初就擁有政府劃撥的電力資產——國華電力公司。但這些年國華電力公司發電容量也未能實現其他專業發電集團那樣的高速擴張。淮南礦業集團雖高比例參股部分大型發電機組,但是這些機組的經營管理以發電公司為主,淮南礦業僅是投資者。
除股權投資形式外,發電公司欲專事煤炭開采,一般需要成立專門的煤炭公司。同樣煤礦企業欲大規模進入發電領域,也需要成立專門的發電公司。未來煤企是否會大規模成立或者聯合成立專業發電公司,到全國各地建設發電廠,目前尚不得知,也沒有看到跡象。但從現有的煤電一體化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些同屬一個集團的煤、電企業,還是要按照各自產品所處的市場領域展開經營。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