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蔚藍的天空下堆放著一堆堆黑色煤炭,沿著銹跡斑斑的鐵軌,這些煤炭將被運輸至歐洲大陸。
這一幕來自于歐洲主要國際港口城市荷蘭鹿特丹的深海港口。
2月17日,荷蘭往東挺進,進入德國境內,此地方圓1公里,有不下3個大型煤電廠,濃煙直上云霄。
這一幕來自德國工業城市杜塞爾多夫郊區。
“這應該徹底打破了你對歐洲清潔的印象了吧。”歐洲當地居民亞歷山大(Alexander,化名)笑稱。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煤炭被運至歐洲特別是荷蘭,因為歐洲重新開始大量進口煤炭。
亞歷山大向本報記者嘆了一口氣,“歐盟常常以清潔能源或是低碳典范自居,然而另一事實卻是大量煤炭發電廠的復蘇。”
亞歷山大是歐洲某交通運輸公司高層,也是一名環保主義者,一直關心著全球能源發展以及氣候變化。
不過,世界資源研究所(WRI)高級研究員楊愛倫對本報記者表示,“總體上來看,歐盟煤炭的使用增加應該是短期現象。”
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歐洲煤炭能源使用量在經歷多年的下降后于近兩年開始上升。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丁鐸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Tyndall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12年年底的報告顯示,美國頁巖氣的成功讓美國煤炭消耗降低,然而這些成百上千噸的煤炭被出口至了英國、歐洲以及亞洲。
美國的頁巖氣成功怎么就讓一直揚言低碳的歐洲陷入了“煤炭復興”?
楊愛倫分析,其中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大量來自國際市場上相對便宜的煤炭、歐盟減排雄心疲軟以及歐洲特別是德國全面減少了核能的依賴。
能源價格是復興的開端
這一場歐洲的煤炭復興還是首先要將視線移至美國頁巖氣的成功。
近年來,美國靠著成熟的壓裂技術(fracking)在非常規能源頁巖氣上取得了成功,而這一成功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頁巖氣的成功降低了天然氣的價格,而與天然氣相比,美國的煤炭價格并不便宜,因此美國國內銷量不好的煤炭正在大量出口,全球能源格局正面臨著新的調整。
但是即便美國煤炭價格的走低,但是受制于美國國內嚴格的法案,那些美國煤電廠也很難有興趣繼續使用。
而與天然氣市場不同的是煤炭市場是一個全球市場,對于歐洲而言,美國的煤炭價格比起歐洲天然氣的價格相對較低,因此美國大量煤炭便有了市場,開始大量出口歐洲,出口量在2012年創造了歷史新高。
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2012年總共出口1.14億噸煤炭,其中煤炭中45%都運至歐盟。
“其中美國出口煤炭中12%都運到了荷蘭,鹿特丹這個深海港口就是煤炭重要的集散地。”亞歷山大表示,因為這里本就是歐洲最大的海港,連接歐、美、亞、非以及澳五大洲,而且連接著歐洲內陸的交通。
因此,不難看出,能使得這一場跨洲際的煤炭交易的成功,美國頁巖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而且,按照現在的能源價格在歐洲燃燒煤炭發電比起使用天然氣發電對于商人來說更有利可圖。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由于美國頁巖氣的原因,鹿特丹2012年12月初煤炭價格降至69.7歐元每噸,而2011年年底的價格為82.9歐元每噸。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顯示,以德國的發電裝置為例,如果燃燒天然氣發電每1兆瓦需要花費11.7歐元,而使用煤炭發電每1兆瓦可以賺取14.22歐元。
然而看著自己競爭對手靠著頁巖氣在能源領域以及減低二氧化碳減排時順風順水,歐洲人似乎并不急功近利。
一是歐洲專家認為在歐洲開發頁巖氣的成本過高,除非天然氣價格升至現價的兩倍,否則在歐洲開發頁巖氣并不合算;另外,一些環保主義者非常擔心開采頁巖氣污染地下水甚至提高地震風險等。
“頁巖氣壓裂(fracking)技術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而且頁巖氣的開采本身也不低碳。”對于美國采用頁巖氣,亞歷山大這樣的普通人也不羨慕。
德國“去核化”的能源
除了能源價格作為重要因素之外,歐洲主要電力供應國德國在日本福島(Fukashima)核泄漏事件后,決定全面停止核能發電項目,并且雄心勃勃的發展新能源發電代替煤炭和核能發電。
“這一點沒有錯,但是目前德國新能源發電還不足以滿足電力消費。”亞歷山大表示,而且德國“去核化”后,核能必須被其他能源形式替代。
他繼續說,由于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并不穩定,由于技術問題還必須依靠化石能源發電以保持歐盟電網平衡。
“原本在德國發展核能時期,杜塞爾多夫這些最臟的煤炭發電廠計劃關閉。不過,現在正是其興旺期。”亞歷山大指著這些煙氣籠罩的發電廠說。
不僅如此,為了滿足電力需求,德國兩家最大的發電公司RWE和E.ON還在新建許多跨國煤炭發電廠。
事實上,德國可行的選擇可以是現行的煤炭亦可以是天然氣。然而利潤的現實讓德國發電公司選擇了煤炭。
近期,英國《經濟學人》報道指出德國新能源的發展使得天然氣沒有了生存空間,其原因為德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入網時能夠獲得高額的回報,而這些回報德國發電公司以前可以靠投資天然氣發電所得。
2016年之前再撈一把?
其實,除了德國之外,雖然英國、意大利等國并沒新建項目,但是煤炭的進口依然也是保持著上升趨勢。
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出口煤炭中分別有11%和8%進入了英國和意大利。
這樣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現在有很多煤炭發電廠開始發力最大程度的使用煤炭發電,楊愛倫對本報記者表示,“因為2016年歐盟將施行新的工業排放法案。”
該方案最大的特點是,對工業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對發電廠發一度電可以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做出了相關的規定。
“很多歐洲的發電廠年份較久,因此很多不合格的發電廠都將要面臨淘汰或是重新改造。”楊愛倫表示,但是他們現在都趕在淘汰之前加大馬力。
而煤炭在歐洲的增長究竟還會持續多久?
楊愛倫認為歐盟的煤炭復蘇只是暫時的,并不會長久。“從發電廠的數量上來說,從2008年開始,歐洲開始了新的火電廠的申請,但結果是否決了大多數。”
根據楊愛倫提供的數據顯示,整個歐洲從2008年開始有112個新建火電廠的計劃,但是已經有73個得到了否決,目前新建的僅為3個。
但無論無何,這種現象如果照歐盟設計的碳交易體系(EU ETS)理想狀態下是不該出現的。但目前幾乎處于崩盤的歐盟碳市場對此根本“束手無策”,歐盟當初發放的免費配額過多,伴隨著疲軟的經濟導致了供過于求。
2005年,歐盟碳交易體系剛剛建立時,碳排放許可(EUA)價格高達每噸近30歐元,如今仍然在5歐元左右徘徊。
歐盟對此從2011年6月便開始“救市”,然而至今仍然處于討論中,歐盟碳交易市場擁有許多不確定性。
據了解,下一輪正式討論將會于2013年3月或者4月份舉行,繼續討論此前的縮減配額計劃(Backloading)。
但是按照現在的情況看,這一切恐怕或又是一個泡影。歐盟最終能不能擺脫這次“煤炭復興”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