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給世界煤炭工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10月21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2013國際煤炭峰會暨煤炭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上表示,在打造中國煤炭工業升級版的過程中,要研究建立更加有效的國際煤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機制,加強對話與合作,在定期舉辦國際煤炭峰會、展覽會、論壇等基礎上,促進煤炭行業和企業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
而10月22日至25日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更是將今年的國際煤炭交流推向了新的高度。來自我國以及美國、加拿大、瑞典、德國、波蘭等20多個國家總計近500家企業參展,參觀人員突破10萬人次。
據悉,早在2009年10月26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就主辦了首屆國際煤炭峰會,探討“金融危機下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而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則始于1980年,目前已發展為亞太第一、世界知名的煤炭專業展覽會。
眾所周知,我國在煤炭產量、消費量及進口量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而煤炭在開采、使用方面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成了眾矢之的。但不獨中國為然,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而,各國內在的需求使得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必然。
世界采礦大會組委會主席約瑟夫·杜賓斯基表示,對歐盟國家來說,“煤炭是并將一直是歐盟重要的能源資源,而在最近幾年中我們可以看到放棄使用煤炭比預計中更為困難。”不難看出,盡管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發展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以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但在目前卻尚無法放棄煤炭資源。以波蘭為例,2011年,煤炭在其一次能源生產中的比重為55%,87%的電力使用的是煤炭。而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發布的《東南亞能源展望》報告,未來20年東南亞地區的能源消費將翻番,煤炭將取代天然氣成為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到2035年,煤炭需求將增長3倍。
因而,在目前致力于煤炭的綠色開采、清潔利用具有更為切實的現實作用。
王顯政表示,“十一五”以來,我國煤炭行業不斷探索煤炭清潔生產、綠色開采、保水開采、礦井熱能利用等技術,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與生態再建投入力度,礦區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神華神東礦區植被覆蓋率由礦區開發前的3%~11%提高到目前的60%。
對此,德國北威州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副部長邁克爾·格博納認為,“中國在綠色開采計劃的推進方面是最堅定不移的……中國的綠色開采義務以國際公認最為重要的可持續性標準為基礎。”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蔡瑞德表示,中國與美國都屬于世界上煤炭儲量最大的國家之一,都需要發展清潔煤炭技術、碳捕獲以及封存等新技術。他對IGCC在中國的成功投運表示祝賀。
約瑟夫·杜賓斯基也認為,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煤炭開采對環境及礦區周邊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而發展潔凈煤技術則是新的首要戰略任務。對中國來說是這樣,對其他國家來說也同樣如此。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 王顯政
煤炭是中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長一個時期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
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看,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由前些年的兩位數增長回落到7%左右,煤炭消費彈性系數由前些年的1.0左右下降到0.4左右,煤炭消費年均增速降至3%左右。初步研究預測,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將達到48億噸左右。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仍在60%以上。煤炭工業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世界煤炭消費增長趨勢看,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由2002年的24.1億噸油當量增加到2012年的38.5億噸油當量;其中亞太地區由11.9億噸油當量增加到26.9億噸油當量,增長126%。10年間,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增加了4.7個百分點,亞太地區增加了9.
2個百分點。隨著煤炭安全高效開采與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發展,煤炭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十分突出。
從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看,近期,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明確提出了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等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對煤炭生產和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在能源發展方面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中國煤炭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給世界煤炭工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歐盟采煤業也面臨諸多挑戰
世界采礦大會組委會主席 約瑟夫·杜賓斯基
當世界其他地區致力于發展采煤行業,并著力于開發潔凈煤技術時,歐盟卻在執行一系列計劃,如《歐盟氣候變化行動與可再生能源一攬子計劃》和《歐盟2050年能源路線圖》,這些計劃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歐盟在經濟領域的競爭力。這些計劃的本質是推行一些普遍性的能源政策,不僅能促進能源供應安全,還能幫助促進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目標的達成。
《歐盟氣候變化行動與可再生能源一攬子計劃》已成為歐盟能源資源結構調整的驅動力,并傾向于對低碳經濟有利的能源資源。而這實際意味著歐盟將致力于在發展經濟時將煤炭清除出歐盟能源結構。
不過,除了現有的環境政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意愿之外,包括歐盟在內的高度工業化的西方國家,很難放棄對煤炭的利用。例如,2013年開始西班牙的煤炭消費量提高了65%,英國提高了36%,而德國提高了8%。
歐盟以及波蘭的采煤業正面臨許多挑戰。基礎問題是煤炭資源面臨枯竭,需要低成本管理和對資源的保護。而核心的挑戰是如何合理消費燃料及能源,并同時保證可持續發展原則。另外一個重要的挑戰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煤炭開采對環境及礦區周邊的影響,而發展潔凈煤技術是新的首要戰略任務。
中美需要加大清潔煤炭合作
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蔡瑞德
中美均面臨能源與環境的挑戰,這需要兩國大力合作。中國與美國都屬于世界上煤炭儲量最大的國家,且應滿足其能源供應,高效綠色開采煤炭,清潔利用等等。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煤炭都是最經濟的能源,卻是最臟的燃料之一。這就需要發展清潔煤炭技術、碳捕獲以及封存等新技術。2009年11月,中美能源合作項目(ECP)作為能源領域的中美企業間合作平臺正式成立,包括清潔煤炭等10個工作組。ECP發起了多個中美合作項目。今年4月,駱家輝大使與ECP的11家公司訪問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推進其煤炭綠色開采。
目前中美合作的天津IGCC電站已經正式運行了半年之久,我們對中國取得這一成績表示祝賀。對中國來說,IGCC的發展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德國能源轉型需高效煤電支撐
德國北威州經濟事務和能源部部長 加萊特·杜因
自德國政府決定到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廠起,供應安全和能源的可負擔性一直都是德國國內討論的焦點。作為德國能源轉型的重要部分,政府決定更加快速地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并制定相應的節點目標。
目前德國發電由以下部分構成:可再生能源大概占23%,是僅次于褐煤發電的第二大能源,這一比例是2000年的3倍;褐煤和硬煤發電占凈發電量的45%左右;核能占發電量的16%左右,而在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時,這一比例為22%左右。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燃煤發電在德國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這一比例事實上仍在增加。其中一個原因乃是可再生能源并不總是能夠在所需要的地點和時間進行發電。
研究結果表明,盡管可再生能源的供應持續增長,但是到2050年德國仍 將需要建設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的熱電廠。
所以,為了實現德國能源系統的成功轉型,我們必須采取以下政治行動:能源供應安全:關閉核能電廠,要求我們增加傳統發電廠的份額,以補充可再生能源;可負擔性發電和能源使用效率技術,以及對可再生能源的資助;加強研發,提高現有和新建傳統發電廠的熱效率和靈活性;考慮歐洲和德國能源政策的影響,如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所制定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不斷擴大的歐洲能源市場的影響等;落實必要的基礎設施項目對德國“Energiewende(能源轉型)”政策的成功至關重要,政府需從中協調。
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德國就有可能實現能源轉型。
中國綠色采礦計劃是可持續的
德國北威州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副部長邁克爾·格博納
面對永久發展和長期供應安全的核心要求,高效使用能源和原料是關鍵。此外,核心要求也使得現代環境政策成為被關注的焦點。可喜的是,在礦產資源的生產過程中,生態問題正越來越受到關注。世界上許多國家提出了很多綠色開采的方法,其動力是全世界都已經認識到只要建立適當的標準,采礦業就能夠符合生態要求……在我看來,中國在綠色開采計劃的推進方面是最堅定不移的。早在2006年,中國就出臺了綠色采礦計劃。從2010年開始,220家獲得許可的公司必須遵守由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國土資源部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該項工作涉及28個省、自治區的采礦企業。
在要求采礦企業保證可持續發展方面,該計劃采用的無疑是最為先進的方法之一。中國的綠色開采義務以國際公認最為重要的可持續性標準為基礎。隨著這項計劃的堅定推行,中國正在應對和處理采礦種至今仍然常見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已經成為阻礙經濟取得可持續成就的主要因素。
美國五年內擬增燃煤電廠僅4家
世界能源理事會美國委員會秘書長 里·沃辛頓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3/4,占美國的84%,其中發電領域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美的33%。
美國盡管沒有加入《京都協定書》,但也在做很多方面的努力,其中要求到2020年,全美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17%。
美國目前47%的電廠為燃煤電廠。
從現在到2018年,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只列出了4家可能新建的燃煤電廠,而擬新建的燃氣電廠卻有200多家。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