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地能源公司在2013年的營業收入為70.1億美元,比2012年下降了17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10.5億美元,低于2012年的18.4億美元。由于過去幾年的需求疲軟和價格下降,博地能源公司通過大幅度削減成本、把生產和銷售轉移到海外的措施獲得了如此的業績:它在2011年和2012年創造了美國出口量的出貨記錄,2012年僅在澳大利亞一地的生產就增長了30%。
與此同時,大多數分析師沒有料到,頁巖氣的繁榮改變了世界能源行業的發展格局。每單位天然氣排放的碳只有煤炭的一半,包括價格在內的其他方面又都和煤炭不相上下,公共事業公司開始從燒煤向燒氣轉變。在電力公司的董事會上,“煤替代”成了一個經常聽到的術語。
與此同時,隨著破壞性氣候變化的證據已經變得無可爭議,公共輿論中的一個微妙卻有影響力的變化起到了作用:煤炭和之前的煙草一樣,正在從被現代生活接受且無處不在的組成部分變為某種可以回避甚至徹底擺脫的東西。由塞拉俱樂部、環保分子領導,及在貝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承諾制定基于可持續資源的新能源政策的鼓勵下,一場資金充足的反對這一邪惡礦石的公共運動開始了。
多年來,博地能源公司一直站在否認氣候變化的前沿陣地。公司好斗的首席游說者弗雷德·帕爾默(FredPalmer)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一次采訪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燃燒化石燃料,將二氧化碳注入大氣是在做“上帝的工作”。今天,博地能源公司基本放棄了氣候變化戰場。博伊斯盯上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陣地:將近兩百多年來,煤炭為數以百萬計的人提供光熱、熱量和電力,改善生活水平,幫助人類實現了歷史上最大幅度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仍然有數十億人無法獲得廉價、可靠的電力。
博地能源公司大樓位于圣路易斯(St.Louis)的蓋特威拱門(GatewayArch)之下,博伊斯的辦公室在大樓的第14層。他對我說:“我們在21世紀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是計算機模式所預測的未來環境危機,而是現在完全在我們解決能力之內的人道危機。我們只有擁有不斷增長的、活躍的全球經濟,提供能源,為數十億缺乏能源的窮人改善人道環境,才能加快例如減少溫室氣體之類的環境問題的解決進程。”
這話有些像大膽的狡辯:居然將世界最大的挖掘公司的利益與亞洲、非洲的被壓迫群眾的利益連接在一起。但是毫無疑問,發展中國家需要低成本的電力。盡管有了頁巖氣興起,太陽能電力價格的快速下跌和拖延已久的“核電復興”,但煤炭在大多數地區仍然是成本最低的電力來源,尤其是在欣欣向榮的東亞和南亞經濟體。
位于西雅圖的非營利機構SightlineInstitute估計,如果煤炭行業如愿以償,擴張大出口的計劃得以實現,每年會有1.45億噸的煤炭被運到亞洲,額外產生2.62億噸二氧化碳。對博伊斯和他的同事來說,這毫無意義。他們會說,如果亞洲不向我們買煤,也會到別處找煤—尤其會到生產骯臟得多的煤炭的印度尼西亞那里去找。
博伊斯說:“亞洲會不會進口更多煤炭不是問題,它肯定會的。問題在于,就業崗位和經濟上的好處是落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頭上。”
當然,其他可能會拿到好處的國家之中會有澳大利亞。博地能源公司將近一半的營業收入和三分之一的利潤已經來自于澳大利亞,主要是向中國的鋼鐵廠或其他企業提供煤炭。博地能源已經同位于中國最西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合作,開發一個大型的煤礦項目,每年向繁榮的沿海城市提供5,000萬噸煤炭。博地能源公司還是開發蒙古國的塔本陶勒蓋(TavanTolgoi)煤礦的主要西方企業之一。
博地能源公司的投資關系高級副總裁維克·斯韋克(VicSvec)表示,澳大利亞的出口;美國國內的項目;通過公司內部的中介機構[名叫煤炭交易集團(CoalTradingGroup)]交易的煤炭;當然,還有從美國西海岸擴大的出口,都是“服務于這些增長市場的整體戰略的組成部分”。“我們認為,我們將實現從太平洋西北部出口煤炭。這是一種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都能合法開采和使用的產品。不讓這種產品出口,無論是在什么地方,都沒有法律依據。”
這一整體戰略有賴于一個關鍵趨勢:中國的煤炭用量會無限增長。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必然的。2010年,中國的煤炭需求占全球的46%,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制定了它的第一個碳排放交易計劃。去年夏天,高盛集團(GoldmanSachs)的分析師宣稱“采煤的可贏利投資窗口正在關閉”。這些分析師預計“對海運煤炭的需求將大幅放緩”,年增長率將由2007~2012年的7%降至2013~2017年的1%。
2013年9月,花旗研究公司(CitiResearch)發布了一份題為“不可想象:中國用煤的峰值”(TheUnimaginable:PeakCoalinChina)的報告,認為各種因素的疊加—包括加大緩解中國危機級別的空氣污染的力度,經濟增長的放緩,能量密度的下降(創造單位GDP的能耗),現有發電廠的效率提高—可能導致“中國發電用的熱能煤需求在2020年停止增長或達到峰值”。
可能因此受到重創的不僅有博地能源公司,還有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龐大的煤礦出口企業。2013年10月,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公司(BHPBilliton)取消了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昆士蘭建設新的大型運煤碼頭和將煤炭運往海岸的鐵路線的計劃。與博地能源公司不同,必和必拓是一家多元化聯合大企業,還擁有鋁礦、銅礦和石油資產。時任必和必拓煤鐵部門主管的馬庫斯·倫道夫(MarcusRandolph)對《澳大利亞金融評論》雜志(AustralianFinancialReview)說,熱能煤的未來“非常不明朗”。
與此同時,國際放貸機構對新建火電廠的支持正在迅速消失。奧巴馬總統于2013年6月宣布,除非特殊情況,美國進出口銀行(U.S.Export-ImportBank)不再向海外煤電廠提供資金。世界銀行(WorldBank)和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InvestmentBank)也隨之仿效,這兩家銀行在過去10年內為建設新煤電廠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對煤礦不利的更大的經濟力量也在聚合。隨著現代經濟體的先進程度不斷提高,其能源密度以及與GDP增長有關的環境破壞趨于下降。經濟學家把這一趨勢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有跡象表明,隨著行業走向成熟,電力部門開始應對有關空氣污染的呼聲,中國正在走上這條曲線。組裝一部iPhone要比生產飛機零部件消耗的碳更少。
不過,這一轉型要過幾十年才能發揮作用。短期內,中國的增長引擎—即便GDP年增長率放緩至7%—還是離不開煤炭。因此,盡管買方研究報告令人沮喪,華爾街的一些人仍然認為煤炭存在機會,至少是在短期內。2013年11月,高盛集團將博地能源公司的股票評級提升至“買入”,理由是公司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強勁和冶金用煤的價格可能復蘇。
將粉河盆地的煤炭運往急切的亞洲市場是一段漫長而昂貴的旅程。首先,由NARM的裝載地到西海岸的鐵路線長達1,600英里(約2,574.95千米)[博地能源公司在粉河盆地的另外兩座煤礦卡瓦約(Caballo)和羅海德(Rawhide)到西海岸的距離要近大約50英里(約80.47千米)]。然后,煤炭還要被裝上煤炭碼頭的船。2011年2月,博地能源公司宣布,與提議中的蓋特威太平洋碼頭(GatewayPacificTerminal)的開發商達成協議,每年將2,600萬噸煤炭—大約相當于NARM年產量的四分之一—由該碼頭出口到亞洲。碼頭位于華盛頓州貝林漢姆市(Bellingham)西北,是提議建設的最大的運煤碼頭。據開發商SSAMarine介紹,建設費用大約為6.65億美元,每年可接納5,400萬噸煤。換句話說,博地能源公司不僅是該項目的支持者,還將是它的主要租戶。
博地能源公司的競爭對手ArchCoal是另一座稍小一點的千禧年碼頭(MillenniumTerminal)的合作伙伴。該碼頭位于華盛頓州朗維尤(Longview),在哥倫比亞河(ColumbiaRiver)邊上。開發商總共可能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花費20億美元建設新的煤炭出口設施。問題在于,博地能源公司和其他煤炭出口商能否在橫跨太平洋的煤炭運輸中賺到錢。巨大的好望角型貨船從蓋特威碼頭出發,每艘船可以裝載超過16.5萬噸的煤炭,航行4,500英里(約7,242.05千米)方能橫渡太平洋。挖掘、生產、將NARM煤炭運輸到亞洲港口的總成本為每噸65美元以上。今年2月初,每噸粉河盆地的煤炭的平均實地現貨價格為12.35美元。把煤炭銷售給渴望能源的亞洲市場,博地能源公司能以高很多的價格賣出去,但是它不一定比得過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商的報價。SightlineInstitute在2013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的結論是:“博地能源公司要為其出口的每公噸煤承受8到10美元的虧損[即每短噸7到9美元。”
來源:財富中文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