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價格雪崩式下滑后,山西希望通過煤電聯營來拯救煤炭企業,但山西電力產能也已嚴重過剩,晉電外送又受制于通道瓶頸。
這個曾經因煤而富的內陸省正經受著煎熬,無論是煤電一體化、煤化工還是新能源,山西的“脫煤”之旅都顯得前路漫漫。
山西脫困的迫切愿望,與意圖跑馬圈地的央企一拍而合,于是有了規模空前的“央企組團進山西”。
連年GDP增速全國墊底的山西,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曾經明爭暗斗過的對手——央企。
2015年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親自率領58家央企來到山西洽談合作,這次“2015年中央企業山西行”活動中,雙方共簽約了47個合作項目,總投資約1555億元。
全程參與此次“央企山西行”的山西省國資委內部人士高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次山西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央企組團”行動醞釀于2015年春節,最初叫“央企入晉”,為此山西省發動了省發改委、國資委、商務廳及投促局等多個部門,“(李)小鵬省長到國務院國資委拜訪張毅主任,才把這事定下來。”
本來山西計劃去北京開大型推介會,后來定為請央企赴山西,活動改稱為“央企山西行”,“客場變成主場,主動權更高。”高華說。
這次會上,李小鵬表示:“山西省的經濟仍然處在最困難的時期。”這已是他入晉任職的第7年。
由于煤價處于近10年來的低位,而且還在不斷下跌,山西這個曾經因煤而富的內陸省正經受著難熬的經濟下滑。
山西寄望于經濟轉型來擺脫困境,但長期一煤獨大的格局,決定了其現實的轉型方向依然與煤脫不了干系。南方周末記者在山西調查發現,無論是煤電一體化、煤化工還是新能源,山西的“脫煤”之旅都顯得前路漫漫。
煤與電的風水輪流轉
山西一位銀行業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不碰煤炭、鋼鐵”,已成當地銀行的“死命令”,“現在只能對電力企業發發貸款”。
此時正逢山西經濟最艱難時刻。繼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GDP增速墊底后,2015年上半年,山西GDP又以2.7%的增速排在倒數第二,在全國31個省份中只比遼寧高出0.1個百分點。而在省內,許多縣市已經出現大面積的GDP負增長。
從財政收入看,山西80%的城市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其中,一半以上的城市財政收入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降幅最大的朔州市下降了近41個百分點。呂梁市方山縣財政局局長常云錄對南方周末表示,今年一開年,他們已把“保工資”放在第一位了。
將山西經濟拖入泥潭的,是其“一煤獨大”的經濟結構。8月底,山西省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穩增長的若干措施》顯示,煤炭、冶金、電力和(煤)焦化四大傳統支柱行業占山西省工業比重的75.7%。“山西省屬企業80%的資產集中在煤炭產業。”省國資委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7月28日,山西省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該省煤炭行業虧損40.6億元,利潤同比減少60.7億元,連續12個月全行業虧損。山西省屬五大煤炭集團主業收入下滑超過10%。
“作為煤炭大省,山西因煤而興、因煤而困……大力發展煤電一體化、現代煤化工、煤液化以及現代高載能等產業,正是中央企業與山西合作的重要結合點。”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央企山西行”會上強調。
所謂煤電一體化,是指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股權聯營,或者雙方企業簽訂長期協作合同。
這次“央企山西行”,央企與山西省省屬國有企業簽約的12個項目,超過了總投資的一半,其中有9個是煤電一體化項目。如大同煤礦集團(以下簡稱同煤集團)與大唐集團、華電集團簽署塔山電廠二期、同達熱電、云岡熱電、梵王寺礦井與朔州熱電煤電一體化四項煤電聯營合作協議。
這一成果來之不易。山西省政府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央企山西行”前的一個月,履新不足一年,分管工業經濟運行的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長付建華主持召開了“推進省五大煤炭集團和國家五大電力公司深度合作”的座談會。
隨后,付建華又帶隊赴京,與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大唐集團董事長陳進行、華電集團總經理程念高等進行了會談,“會談主要商討如何以股權換股權、股權換市場、資源換股權、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高華解釋稱,山西希望借煤電企業的聯合,快速消化山西過剩的煤炭,“煤炭價格一直下跌,如果不延伸煤炭下游產品,壓力更大,雖然電力也是飽和行業,但盈利點比煤炭要高。”
早在2008年,時任山西省副省長李小鵬就提出“煤電聯營才是出路”。但當時的背景是煤電價格倒掛,需要通過煤電聯營來救電力企業。
由于“高煤價、低電價”的經營性矛盾,2010年—2011年,央企中電投旗下的上市企業——山西漳澤電力連續兩年陷入巨虧,甚至面臨退市風險。
其后,同煤集團控股漳澤電力,成為山西第一例煤電聯營。據當時媒體報道,同煤接手漳澤電力,山西國資委做了大量工作。因為賣煤收入遠高于發電收入,煤炭企業收購火電廠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然而風水輪流轉。2012年,煤價進入下行通道,大同煤業凈利潤一瀉千里,漳澤電力反而成了同煤的“救命稻草”。
2009年,我國煤炭均價曾漲到1000元,到2014年已下跌到500元以下。即使最樂觀的人,也對山西煤炭業的短期復蘇不抱希望。大同市發改委一位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同的侏羅紀煤儲量已經不多,而二疊紀煤質不如侏羅紀,開采難度大,價格也上不去。目前大同市以煤炭產業為主,電力產值占比不到5%。
山西一位銀行業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不碰煤炭、鋼鐵”,已成當地銀行的“死命令”,“現在只能對電力企業發發貸款”。
在煤炭價格雪崩式下滑后,山西希望通過煤電聯營來拯救煤炭企業。
2012年7月,山西省下發《山西省促進煤炭電力企業協調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推動煤、電供需雙方建立長期協作合同是方向”。
在政府主導下,山西煤電聯營的案例層出不窮。比如2013年5月,同屬山西省國資委的兩大國企——山西煤炭運銷集團(簡稱省煤運)和山西國際電力集團(簡稱省電力)合并重組,成立山西晉能集團,成為山西七大煤炭集團之一。
山西一位電力行業人士透露,省電力和省煤運的合并,“一定意義上是行政劃撥,當時是想救這兩家企業”。重組時省煤運一年盈利17個億,電力則虧損很厲害,因此是省煤運作為主體合并了省電力,“省電力的一把手僅當了(晉能集團)副總經理,其他人頂多董事,吃虧吃大了。”
但合并之后情況反轉,變成煤虧損,電則能持平,“山西標桿電價三毛五分三厘八,最起碼一度電能掙兩毛。”該人士說,這使得雙方在薪酬水平上無法達成一致,“原來電力公司實行的是年薪制,合并以后工資大幅降低。現在博弈繼續。”
過剩電力去向何方
比融合之難更為棘手的是山西電力行業的產能也已過剩,而晉電外送的瓶頸在通道。
比融合之難更為棘手的是山西電力行業的產能也已過剩,這為煤電一體化的轉型方向蒙上了一層陰影。
9月底的一天深夜,南方周末記者乘坐大巴車從大同前往太原,同車的一位當地電廠經理在電話中高聲催促著對方,“趕緊把電用掉!”
“現在都不圖加工出來的產品能掙多少錢,只要還原爐(煉鎂)能把電用了,就高興得不得了。”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裝機容量6306萬千瓦,外送輸電能力只有約2000萬千瓦。2014年,山西省全社會用電總量1822.6億千瓦小時,用火電年利用小時數6500-8000小時來衡量,山西省省內發電能力約在2300萬—2800萬千瓦之間。也即是說,以現有裝機容量和耗電輸電能力,山西電力產能過剩約25%—30%。
“山西過剩產能最大的產業是電,不是煤。”上述電力人士說。
目前大同在塔山和陽高新建了幾個電廠,最遲明年年底投產。但大同電力已經過剩,“現役機組都不能滿負荷,運轉開工率不到60%,消化不了,山西用不了這么多電,往外輸送瓶頸在通道,通道容量太小,發了電出不去。”前述大同市發改委官員說。
山西電力過剩的主因是工業基礎薄弱,高耗能企業少,電力在省內難以消化。“現在用電量每個月下滑,大型電廠開機率50%,發那么多電誰用?山西幾大(煤炭)集團自己建的電廠都用不完。”一位山西煤炭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出于總量控制,國家發改委已經停止審批山西建傳統的燃煤火電廠。“國家已經連續2年不給指標了,去年對接說2017年以前不給指標,今年對接說2018年以前不給指標。”山西一位官員說,“不給指標就都不能建,所以我們跟央企也說,就算咱們簽了協議,也要向國家爭取指標協議才能落實。央企對政策也都清楚,大家先簽個約掛個號備個案,將來萬一電改放開后有機會。”
“老實說現在不是引進投資的時候,而是怎么往下壓產能的問題,電廠在那閑置,煤炭賣不動,并不是缺技術、缺管理、缺資金,就缺市場,而央企帶不來市場。”這位官員說。
晉電外送,是山西解決電力過剩的現實途徑,但這條路目前的瓶頸在于通道有限。
山西省經信委電力處處長李志松2014年對媒體表示,山西外送電通道實際輸送能力不到1500萬千瓦,如果不加快特高壓外送電通道建設,到“十二五”末期,山西發電裝機容量將至少閑置3000萬千瓦,將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事實上,山西“窩電”(多余電力無法外送)的同時,鄰省河北和山東都缺電,但由于國家電網的規劃滯后,導致山西發電企業“一半機組停著”。
大同發改委一位官員介紹,山西正在建晉北到江蘇的特高壓電網,也正在爭取國家電網為山西輸電,以“解決市場和通道問題”。但約束條件也多,比如環評不達標。
同時,山西最擔心的,是電改之后發電、售電側放開,晉電競爭不過內蒙古、新疆,因為內蒙古的露天煤礦開采,成本比山西深井開采低,上網電價就比山西低。
上述山西發改委官員坦承,實際上大家也都清楚煤電聯營是權宜之計,“煤賣不動就想趕緊上一個電廠,電廠把我的煤吃掉。弄電的人又想,山西用不了我外送,送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愿望很美好,至于能不能送得出去,先這么簽著唄,等待時機。”他說,“不然山西這么多煤不朝這個方向走,朝哪走啊?電是耗煤大戶,你指望農業能耗多少煤?”
未來:煤化工?新能源?
煤變油項目只有在石油價格高達90美元一桶以上方可盈利,而目前油價才40多美元。
電的未來也令人擔憂之時,也有人將目光投向了新的產業。
在曾經的中國第一大產煤縣——大同市左云縣,一個由中海油與同煤集團聯合投資300億的煤化工項目將落地,建設達成后將年產4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
南方周末記者看到,目前項目現場已有除草機在清理,周邊約5個村的居民出售了自己的土地,一位鼻子上掛著煤痂的村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的土地換了4000元,“項目組的人跟我們開會說過幾次了,沒有污染”。
幾個月前,這個煤制氣項目提交了環評審批,目前還沒有結果。而坐落于山西長治的另一個煤變油項目,近日被環保部叫停。
據高華介紹,“央企山西行”簽署的合作項目中,除煤電一體化之外,其余大多是煤制氣等煤化工項目,以及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項目。
煤化工是煤炭業向下游延伸的高附加值產業。高華認為,煤化工是山西應長期堅持的轉型方向,但難以對山西經濟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原因是項目建設周期長,“一般電廠一年半到兩年就能建成,煤化工不僅國家限批,還有研發經費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幾年以后,市場是什么樣都很難預測。”
山西省屬煤炭企業潞安礦業集團的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該集團旗下的潞安環能曾經搞過煤變油項目,“投入非常大,實際上賠得很厲害。”他說,國家對煤化工項目的污染限制審查很嚴,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水,據他們測算,煤變油項目只有在石油價格高達90美元一桶以上方可盈利,而目前油價才40多美元。
與此同時,大同這個“中國煤都”,正希望能換軌進入發展“新能源”的快車道。
“那話怎么說的來著?”9月底,在大同發改委工作的劉可打開電腦查了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噢,從‘黑色能源’向‘綠色能源’轉變!”
大同是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地處邊塞常年直射的光照,和既穩又大的風能資源,帶給大同發展新能源的天然優勢。
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長期的煤炭開采形成了1687.8平方公里的采煤深陷區。過度開采后,大同水土保持條件喪失,耕種條件破壞,部分村莊整體搬遷,就留下了大量閑置土地,這又給占地奢侈的新能源發展創造了條件。
“光伏落地,1萬千瓦要占350畝地。”劉可介紹說,因為想把閑置土地利用起來,大同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明生花了一年的時間做了好幾個課題,例如電力輸出、土地和林業專項等,反復跑國家能源局,最終于今年7月份獲批,同意大同市建設“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
大同計劃通過該基地,用3年時間建設一個300萬千瓦的“超級”光伏發電項目。首期100萬千瓦被分成了12個標段,“項目一掛網,五十多家企業來搶”,其中包括中電投、中廣核、華電、華能等央企。
與煤化工類似,新能源項目也存在投資額巨大且周期長的風險,“新能源1萬千瓦,要投資八九千萬,回收期7—8年。”劉可說。
但由于地方政府有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國家有補貼,央企都非常愿意投新能源項目,“新能源關鍵是指標,有指標就有項目。光伏只要有指標,都來。”劉可說,華電、國電、華能、大唐等五大電力集團在大同都有新能源項目。
當地一位新能源業內人士透露,此次“央企山西行”,中廣核與大同市政府還簽了22億元的框架協議,其中12億投給光伏,10億投給風電。
“央企也是借此機會跑馬圈地搶先布局,”該人士說,比如風電,“這個山頭能刮風,你占了我就沒了。”(來源:搜狐財經)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