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鄭煤集團大平煤礦籌建于1982年,投產于1986年。十幾年來,這個設計年產60萬噸的礦井已發展到年產130萬噸煤炭的生產能力,成為鄭煤集團公司的骨干礦井之一。作為鄭煤集團的骨干礦井,大平煤礦幾年來不斷發生各種事故,隱患頻現。據河南省安全監察部門的統計顯示,近年來鄭煤集團大平煤礦發生的事故有:
2000年7月14日,大平煤礦礦井被淹,歷時3個月才恢復生產,損失約5000萬元;
2003年1月23日,大平煤礦礦井被淹,30多名礦工及時撤退,直接經濟損失約5000萬元;
這次事故已是這個煤礦四年來發生的第三起特大事故。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事故發生前,大平煤礦存在安全隱患,安全監察部門曾多次督促其整改,消除隱患,但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003年11月3日至9日,鄭州煤礦安全監察辦事處曾對鄭煤集團開展安全執法監察,共監察了大平、郜成、超化三個國有重點煤礦,查出問題100多條,下達現場處理決定書13份。其中大平煤礦存在采區采面未進行煤壁淺層注水;井下消防材料庫面積小,消防材料不足;自救器投用量不足、救護中隊部分裝備不足;機電設備、安全儀器檢查維修制度缺技術檔案的內容;缺礦井地質、水文地質圖等問題。
但這次安全執法監察并未引起足夠重視。時隔不久的2004年4月11日,鄭煤超化礦發生透水事故,12名礦工被困井下109小時后生還。半年后的今天,大平煤礦又發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太平煤礦事故不斷與鄭煤集團管理不無關系。據知情人說,鄭煤集團旗下的各個生產礦,除了大平煤礦外,其他礦也是事故不斷。據集團內部的工作人員統計1999年以來,鄭煤集團發生大的礦難事故有9起之多,除前面提到了與大平煤礦有關的3起外,另外6起是:
1999年4月13日,蘆溝礦井被淹,一年才恢復生產,間接損失約2億元;
2001年5月11日,超化礦井下被淹兩個工作面,直接損失約3500萬元;
2001年9月17日,告成礦礦井被淹,間接損失約4000多萬元;
2002年8月9日,戈灣礦發生淹井事故,10名礦工遇難,釀成特大死亡事故。
2004年4月11日,鄭煤超化礦發生透水事故。
一些知情人反映,長期以來,鄭煤集團對待安全工作以會議代替落實,安全意識淡漠,幾年間如此多的事故,很多事故都是違章作業造成的,但領導卻沒有一個人因此受到處理。今年4月11日,鄭煤超化礦發生透水事故后,鄭煤集團不僅不認真反思事故教訓,反而將一起明顯的責任事故演化為一場大書特書的英雄好事,在當地干部群眾中產生不良影響。鄭煤集團的部分員工稱,集團領導天天講安全,不認真抓落實情況,不能態度端正地對待事故,正是集團公司下屬企業事故不斷的重要因素。
安全管理體制應以人為本
大平礦難,再次凸顯我們的安全管理體制還沒有達到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境界。
從事故預防看,一是歷史遺留的巨大安全投入欠賬。過去,從上到下都強調煤炭行業扭虧,將扭虧指標層層分解,扭曲成本。由此積累了上千億元的安全生產欠賬。該投入的不投入,該做的巷道不做;該添置或更新的設備不添置、不更新;該培訓的不培訓;該上的保險不上;該醫治的職業病不醫治;該賠償的工傷損失不賠償。加上前幾年國家不讓建設新煤礦,現在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煤礦超能力生產,一個人只能挑120斤,非要挑160斤甚至200斤,時間長了,自然體力不支。如果把那些安全欠賬比作地雷,煤炭行業企業就沒有安全保障可言。有安全欠賬在,出事故是遲早的事,不是這個煤礦就是那個煤礦。二是目前管理的“政績秀”短期行為。人們不是把精力集中在安全生產治本上,而是如何應付上級下達的安全事故控制指標,如何做數字文章上,怎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出現了礦主、政府和安全監察多方編織事故瞞報網的現象。眼下誰不出事故誰拿獎金、誰高升,誰出事故該誰倒霉。
從事故責任追究看,盡管煤礦事故責任追究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不少,但仔細研究,有關政策法規實施的可操作性差。從追究政府官員責任看,盡管有國務院302號令,但一些政府官員不在乎此令。從追究煤礦企業責任看,企業負責人喊冤枉,有一大堆理由反駁。加之,以黨紀處分代替行政處分,以行政處分代替刑事責任追究,再加之司法監督、人大監督缺位。一些事故責任追究也就不了了之。
要減少煤礦事故,就要實踐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而這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不只是口號。盡管宏觀與微觀的實踐行為有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而且宏觀處于主導地位。例如,在“硬件”方面,煤礦安全投入問題,需要宏觀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業績考核指標體系,需要改革煤礦成本核算框架,需要指導企業全面補還安全生產欠賬。政府不應把安全管理作為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來做,不要搞安全控制指標層層分解,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煤礦安全管理的安全生產投入督查、工傷保險督察、礦工培訓督察、事故隱患清除督察、事故責任追究等可持續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上。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安全生產管理方面,不但有中長期奮斗目標,而且有一整套相應的政策措施保證。“功到自然成”,沒有政策措施保障的目標只能是畫餅充饑的虛數。要改變安全生產責任虛置的狀況,應提高責任追究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大司法監督、人大監督的力度。而這些改革,都是宏觀管理體制層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