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不久之前的6月19日,發改委宣布,自2008年7月1日起,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由此正式啟動第三次煤電聯動。
雖然6月20日電力板塊整體上漲6.66%,59家電力公司中,32家公司的股票漲停或接近漲停。而上周開盤至今,電力板塊的整體走勢一直弱于上證指數。在公布上網電價調整當天,上證綜指平盤報收,而整個電力板塊狂跌2.69%。
在“狂熱”一天后即歸于“理智”的電力板塊在本次電價中究竟受益如何?
煤價如日中天
2008年1-5月,全社會用電量為139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42%,增速不僅低于受雪災影響的一季度13.04%的增幅,而且還低于去年同期15.83%的增幅。
雖然今年的用電量同比增速逐步放緩,發電量增速亦隨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而回落,電力供求矛盾趨于緩解,全國供需基本平衡,但仍然存在地區性、時段性、季節性的供電緊張狀況。受電煤供應不足、四川地震的影響,國家電網公司預計2008年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夏季最大電力缺口將達到1000萬千瓦,而南方電網預計其電網經營區域內電力缺口將達到1200萬千瓦,其中廣東電力供應尤為緊張。
而從我國的發電裝機結構來看,火電裝機容量比重較高,保持在75%左右,發電量占80%以上;水電機組發展滯后,核電比例較小。
由于火電一直是我國電力工業的主要電源,其發電用煤占煤產量的50%以上。日前,國電集團公司副總會計師陳斌表示,燃煤成本占到了電廠成本的70%以上。因此,持續不斷上漲的煤價讓火電企業的負擔越來越重。即使已近“三伏”天,電力企業猶在“三九”。
2008年6月25日,聯合證券資深電力分析師王爽指出,2004年來,煤價一直處于上漲趨勢,而2007、2008年以來上漲幅度更是加速。2008年6月23日,秦皇島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優混大同煤的平倉價格為920元,相比今年年初上漲幅度超過60%,而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漲幅度高達90%。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08年一季度報告可以看出,“電煤價格持續高位上漲已經完全超出發電企業的承受能力”。
此外,電煤供應不足成為供電形勢嚴峻的重要因素。而數據顯示,5月末,直供電廠煤炭庫存2087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約617萬噸;公司經營區域存煤低于3天的電廠超過62座,涉及發電容量約6186萬千瓦;缺煤停機容量共269萬千瓦。
報告同時指出,電煤供應是制約電力供應能力的主要因素。
電企如履薄冰
而煤電的最大沖突在一場雪災后終于爆發,也終于讓電力企業在今年一季度首現虧損。“今年以來,受冰雪災害、電煤價格持續高位、清潔環保上網電價增加、企業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增長等因素影響,我國電力行業利潤下滑十分明顯”。中電聯的這份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電力行業利潤總額由去年同期的216.10億元下降到95.41億元,同比下降55.85%,低于煤炭行業利潤增速122.85個百分點。
發改委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一季度,五大發電集團中,除華能集團勉強獲利外,剩余四家大唐集團、中電投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均未能逃脫巨額虧損的噩夢,虧損均在4億-9億元之間。而華能集團也僅因其涉足金融行業勉強盈利。盡管如此,華能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華能國際(600011,股吧)(600011.SH)在2008年一季度的合并報表顯示雖然公司略有盈利,但其利潤增長率同比下滑79.92%。
前日,有媒體爆出虧損累累的國電集團從集團到分公司一線員工都下調了薪水,幅度略低于30%,其中,領導的降薪幅度,尤其是虧損火電廠領導的降薪幅度要遠高于普通一線員工。而五大發電巨頭之首華能集團也表示降薪。
6月25日,華能國際的證券事務代表賈文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還未有任何降薪的安排。
即使沒有降薪一說,從27家火電企業的財報也可見分曉。營業收入方面,2007年除華能國際、華電國際(600027,股吧)等少數公司依靠外延式擴張,新增機組投產,增長幅度超過2006年外,大部分火電公司增幅均小于2006年;從凈利潤看,2007年除豫能控股(001896,股吧)、廣州控股(600098,股吧)、通寶能源(600780,股吧)等少數公司增長幅度超過2006年外,大部分火電公司增幅均小于2006年,不少公司凈利潤出現負增長,進入2008年1季度,除川投能源(600674,股吧)、寶新能源(000690,股吧)受益于取得投資收益,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外,火電公司凈利潤較同期出現全面負增長,成本壓力顯現。
而煤炭行業正處于行業的景氣高點,1-2月份 數據顯示,煤炭行業的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增長呈現快速增長,分別增長40.8%、66.8%,凈利潤保持40%以上的增速。而一季度煤炭行業兩大龍頭中國神華(601088,股吧)、中煤能源(601898,股吧)的銷售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6.0%、33.5%;29.9%、45.8%。
下游電網“有苦難言”
如果說煤價的急速上漲讓發電端的火電企業叫苦連天是顯而易見的,那么,下游端的電網企業則更顯得有些“有苦說不出來”。
6月25日,國家電網一內部人士向記者“訴苦”道:“由于雪災和“5·12”特大地震災害,國家電網公司前5個月僅完成利潤29億,國家承諾的脫硫價格一直都是由電網公司負擔的。因此,眼下電網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但是,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各有難處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可以看到,由于近年來發電企業對國家環保政策的積極響應,發電企業脫硫機組的大規模投產,脫硫后火電機組的上網電價每千瓦時上調0.015元,但銷售終端電價始終未作調整,因此,隨著新增投資的不斷提高,電網的資產負債率也呈上升趨勢,在加息的大背景下,財務費用大幅度攀升。
國家電網最新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由于電網今年在雪災和地震中受損嚴重,今年初的冰雪災害給國家電網帶來了直接經濟損失達104.5億元,其中雪災受災嚴重最嚴重的是貴州省、廣西區、湖南省。
而地震給國家電網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0億元,其中四川公司超過106億元。這樣,兩場自然災害已經給國家電網帶來經濟損失總計達224.6億元。
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盧健表示,今年電網經營形勢嚴峻,受到今年兩場自然災害的影響,前五個月國家電網實現的利潤僅為29.0億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80.2%;實現利稅329.6億元,同比下降18%。
啟動第三次煤電聯動?
2008年6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008年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同時,對城鄉居民用電和農業、化肥生產用電價格不做調整,四川、陜西、甘肅三省受地震影響嚴重的縣(市)用電價格不作調整。
此外,自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對全國發電用煤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在臨時價格干預期間,全國煤炭生產企業供發電用煤的出礦價,不得超過2008年6月19日實際結算價格。
那么,2.5分錢是否能有效調整煤電雙方的心理平衡呢?在發電端又有多少博弈?
券商人士看來,限制煤價、上調工業用電的行為即是為第三次煤電聯動打響第一炮,甚至有分析師認為,本次電價的上漲就是第三次煤電聯動。
6月25日,一知名券商分析師如此解析:“此次電價的上調既是給發電企業上調,也是給電網上調,涉及到與煤關聯的發電端了。所以可以看作是煤電聯動。”
而長城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此次調整是“組合拳政策”預期之中的,限制煤價、提高終端銷售電價是過渡的一個環節。
2008年7月2日,發改委發布提高上網電價的通知,以緩解煤價上漲的影響。國家電網管轄的五大地區,西北、東北、華北、華東、華中電網紛紛上調了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
在此基礎上再同時適當提高部分電價偏低、虧損嚴重電廠的上網電價,雖然上網電價有所上調,但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的分析:就算2.5分全部補貼給發電企業,換算下來大概是每噸電煤補貼60元左右,但自去年以來煤價上漲達到100元。
國泰君安電力行業分析師王威表示,根據煤電聯動規則,上網電價上調10%以上才能基本彌補2008年以來煤炭上漲壓力,本體上調的幅度大概為5%。
一位發電企業人士滿腹怨言:“電網公司的銷售電價比發電公司的上網電價漲幅要高出7到8厘左右,我們發電企業是在面臨嚴重虧損,而電網卻仍可以繼續增加利潤。”而多家發電企業稱這只是杯水車薪。
2008年6月25日,電監會新聞處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解釋:“這次電價上調并不是第三次煤電聯動。發改委在出臺上述政策答記者問時,并沒有提到第三次煤電聯動,也沒有公布聯動的比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煤電聯動?
煤電聯動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發改委規定,以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則其所增加的成本,百分之三十由電廠自行解決,百分之七十由國家通過調整電價解決,以彌補發電廠和成本的增加。
第一次煤電聯動在2005年的5月,當時電價上調了0.0252元。而隨后2005年11月份雖然再次滿足了聯動條件,但卻并未有所動作。
第二次煤電價格聯動在2006年5月1日開始實施。其方案是將每度電價提高2.52分錢。
根據東方證券電力分析師張仲華的介紹,上述兩次聯動都是依據聯動的公式計算的,而此次調整比較突然,也不能確切的說是第三次聯動,但火電企業的經營幾乎都是舉步維艱了,肯定要給予一定的補償。終端電價調整的方案現在已經出臺,但其實,成本核算并沒有全部完成。國家肯定是要再次調整電價的,但只能一步一步的走。下游的承受能力也是要考慮的。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種種跡象表示,此次電價上調并不是按照煤電聯動的規則進行測算的,反而是從CPI反推過來的。”
如果此次終端電價的上調不是煤電聯動,那么,千呼萬喚的第三次聯動何時能啟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發改委就調整電價答記者問
問: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電價調整方案,請問這次電價調整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兩年電力企業成本增支因素較多。一是電煤價格持續大幅攀升。據中電聯和煤炭運銷協會統計,2007年全國發電用煤平均每噸提高25元;今年以來,又連續兩輪上漲近60元,兩年累計每噸上漲80多元。電煤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發電企業普遍出現虧損。今年1-5月份,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等中央五大發電集團公司中除華能集團略有盈利外,其余四個集團公司都出現了嚴重虧損,發電企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部分發電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難以維持簡單再生產的局面。二是電廠脫硫成本增加。火力發電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硫占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為調動發電企業安裝脫硫設施的積極性,國家出臺了脫硫加價政策,規定脫硫電廠上網電價每千瓦時提高1.5分錢。2007、2008年共有2億多千瓦燃煤機組加裝煙氣脫硫設施。去年全社會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4.66%,其中發電企業脫硫的貢獻率占70%。三是“十一五”期間為提高電網輸配送能力,電網企業每年增加投資3000億元左右,增加了還本付息額的負擔。另外,為鼓勵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需要適當提高。提高電力價格適當補償電力企業成本增支,有利于緩解電力企業經營困難,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能源資源節約。
問:這次電價調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這次疏導電價矛盾的基本思路:一是從嚴掌握,部分補償電力企業成本增支;二是優化政策,促進電廠脫硫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三是區別對待,主要提高工商企(事)業用電電價;四是完善結構,推進城鄉用電同價和工商企業用電同價。這次電價調整,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平均漲幅4.7%。其中對居民生活用電和農業生產、化肥生產用電價格未作調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為支持地震災區開展生產自救,對四川、陜西、甘肅省受災嚴重的縣(市)電價不作調整。同時,還對電網銷售電價結構進行了調整,主要包括:一是全面推行城鄉用電同價。目前尚有個別地區未實現城鄉居民用電同價,少數地區未實現城鄉各類用電同價。這次調價要求各地盡快全面實現城鄉用電同價;二是推進工商業用電同價。根據國務院關于鼓勵第三產業發展的意見,適當降低商業電價水平,逐步將現行非普工業、非居民照明、商業電價歸并為工商業電價,并在此基礎上執行峰谷電價等需求側電價管理制度;三是適當調整電價結構。進一步拉大各電壓等級差價,并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用戶,適當提高基本電價在電價總水平中的比重。
問:這次電價調整,對物價總水平有何影響?
答:總體看,這次電價調整對物價總水平的影響不大。電價調整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其中,居民電價調整直接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其他用戶的電價調整不直接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但會通過其終端產品價格或服務價格變化,間接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次居民生活用電價格沒有調整,不會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產生直接影響。糧食價格變化對物價總水平影響至關重要。農業和化肥生產電價不調整,有利于穩定糧價,進而穩定農業生產,減緩物價總水平上漲的壓力。工商企業用電價格調整后,對物價總水平影響有限。因為,一方面,大部分加工企業用電成本占總成本比重不大,電價調整影響成本增支很小,可以通過加強管理等措施承受消化;另一方面,一些高耗電特別是“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企業如電解鋁、鐵合金等,盡管電價調整會對企業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這些行業多屬于產能過剩行業,市場競爭激烈,電費成本增支通過提價轉嫁出去受到制約。
煤電管制的歷史與現狀
“市場煤”、“計劃電”由來已久。電價由國家統一制定,屬指令性價格,而煤價則通用指導性價格。
即使雙方的游戲規則不同,但在其下游電企經營困難的危機時刻,煤企也難逃國家政策的干預。2008年6月19日,發改委在宣布上調終端電價2.5分的同時,宣布自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對全國發電用煤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在臨時價格干預期間,全國煤炭生產企業供發電用煤的出礦價,不得超過2008年6月19日實際結算價格。
對于價格干預的具體措施,發改委表示,要求全國煤炭生產企業供發電用煤,包括重點合同電煤和非重點合同電煤,其出礦價(車板價)均以2008年6月19日實際結算價格為最高限價;當日沒有交易的,以此前最近一次實際結算價格作為最高限價。
同時,發改委還要求煤炭生產企業保障電煤供應。煤炭供需雙方已簽訂合同的,要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數量、質量和價格履行電煤合同;禁止將重點合同煤轉為市場煤銷售;煤炭運輸等流通企業要執行規定的收費標準,不得擅自提價或價外加價。
盡管國家出臺政策限制煤價,但業內人士無一不預計2008年下半年煤價依然維持高位,甚至有券商認為煤炭價格不會在限價措施下發生下降。
有媒體甚至認為,發電上下游的“積怨”還會越來越深。而追溯煤電的糾結之情,國家對電煤的改革,真可謂歷史悠長。
1988年之前,中國能源管理質權主要分部于石油部、煤炭部、核工業部、電力部等四個部委。1988年,政府機構改革,煤炭部、石油部、核工業部改為公司制,其政府職能加上原電力部共同組成能源部。1993年,能源部被撤消,煤炭部和電力部重新回復,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核工業總公司沒有再回到國務院部委序列。
1998年,電力部和煤炭部被撤消,開始從政府職能轉向企業。當時的電力部變更為國家電力公司。煤炭部的管理職能歸國家煤炭工業局,其直屬和直接管理的94戶重點煤礦下放地方管理。
而電力體制改革真正的啟動元年是在2001年。其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多年集發電、配電職能于一身的國家電力公司及下屬各省公司的超級壟斷地位。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實行“(發電)廠(電)網分開”政策。原電力系統仍然能夠以壟斷地位掌握電網資源,旗下電力資源則采用“0+4”的模式,形成國家的五大電力集團公司,亦即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中電投集團。
由此,在電力價值鏈上的發電端引入競爭實現競價上網,其下游的電網按覆蓋的省市,劃分為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負責輸配電和供電。
廠網分開后,國內則擺脫了5年(1998年-2002年)的缺電歷史,重新回到電力緊張、電價持續上漲的狀態。
而國家從2004年開始逐漸放開煤炭市場價格,到2007年已基本完全實現煤炭價格的市場化。而電價依然實行國家管制。
5年來,為緩解電力緊張,用行政替代市場的手段越來越多。整個電力體制依然在舊的行政渠道內運行。
而從近幾年來全國的供煤形勢看,電煤還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所以,盡管山西各級管理部門要求煤炭企業優先供應電煤,但煤價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煤電雙方的利益,很難通過行政命令加以調節。或者說,政府對電煤供應的指令性政策收效并不顯著。
來源:證券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