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首座核電站——湖北咸寧大畈核電站即將于11月正式場平開工的消息注定是今夏的焦點。 大畈核電站位于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大畈鎮獅子巖。不同于其他大型基礎建設,由于涉及到核污染、移民就業安置等問題,大畈核電站的開工將對于通山縣產生深遠影響。 通山縣城在蛻變 7月9日,記者就工程進展狀況致電咸寧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該委辦公室主任余鵬向記者透露:“7月底,注冊資金3億元的咸寧核電有限公司將在咸寧市的溫泉注冊,11月15日將正式進行‘場平開工’!倍谝粋多月前的6月6日,隨著湖北核電有限公司在武漢正式揭牌,大畈核電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已正式啟動。 “因為修建核電專用公路,我家和叔叔家的房子已經被拆除了。作為一個大畈人,如果將來核電企業需要招徠人才,我愿意回到家鄉貢獻一份力量!痹诒本┳x書的通山籍學生焦家傳向記者介紹。 事實上,核電站的到來已經影響了許多像焦家傳這樣家在通山的家庭,移民安置正是此次大畈核電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重點之一。 據了解,該核電站主要投資方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在其規劃方案中指出,大畈核電站的建設范圍,主場區將以700米為半徑,網絡其內的居民將涉及7個自然灣、264戶、1385人。通山縣專門成立了支持大畈核電項目的工作指揮部,并組建了兩個專項工作班,分別安排預留地與移民安置兩項工作。安置工作將不會像三峽移民那樣遷居遠鄉,除一部分像焦家傳家那樣被遷至縣城之外,一部分將初步規劃為原地后退至建設核電站的700米之外,另有一部分居民則考慮留在核電站內,為核電工程人員服務。 余鵬介紹,核電站建成后,運行管理方面將需要約3000個正式員工崗位。按照1:3的比例,留在廠區內的居民,將得到包括站內聘用司機、保安、保潔、后勤人員等約9000個崗位,廠區周圍與核電站配套的從業人員將不下1萬人。 同時,考慮到核電從業人員屬于高收入、高素質以及高消費需求的“三高”群體,余鵬表示,他們將被安置在咸寧市政府所在城區——溫泉。即核電項目還會使該城區增加3000戶家庭的商住規模。 除此之外,核電站自身以及周邊的規劃工作也在展開。早在去年10月,通山縣就已經與中廣核簽訂了框架協議。之后,中廣核成立了由8名專業工程師組成的前期工作小組,開展核電站的前期設計和復核工作。此外,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還承擔起了項目區施工道路的施工圖設計。 其中,廠區將規劃4個疏散出口。同時,考慮到利用水路運輸廠區所需的變壓器、安全殼等大件,大畈核電項目的道路規劃將完成“四通一平”工程。 “從核電站延伸出的道路將對接京珠、大廣、杭瑞、107等幾大公路網,區內的潘家灣則規劃為大件運輸碼頭。這樣一來,咸寧市境內將實現公路、水路互縱連橫,不僅是為核電所做出的規劃,還將極大地改善整個咸寧市的交通條件!庇帙i介紹。 推動武漢城市圈實質性起步 余鵬告訴記者,該核電站第一次規劃總投資可達700億元。這表明,它的發電規模雖然小于三峽大壩工程,但強于葛洲壩。因此,它的落成不僅直接影響著這個距它僅有20公里的小縣城,還將影響著距它100公里的大武漢,乃至整個“8+1”武漢城市圈。 盡管省會武漢擁有著“九省通衢”的美譽,但由于體制性缺口,在季節性缺電時期,湖北省約九成的煤炭資源都需從北方地區調運。 “核電項目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大畈核電項目的落成將對武漢市交通、城市等一些具體的規劃產生一定的影響。”華中科技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筑學院教授朱佳林談及這個項目,聲音都提高了八度,“近年來,武漢市一直在不斷地規劃著城市輕軌,建設江底隧道以及跨長江的大橋,以緩解區內區外交通運輸的壓力,這給統籌財政帶來了巨大負擔。核電發展將緩解這一矛盾,并緩解區內交通道路規劃的壓力”。 同時,朱佳林指出:“武漢市城市圈規劃雖與其他城市圈同時起步規劃,但是其他城市圈建設早已起步,武漢卻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并無實質進展。大畈核電站一旦落實,將進一步明確咸寧在整個城市圈中的能源城市定位! 另外,通山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阮緒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畈核電項目所帶來的投資效應已經影響到了通山土地的供給量與需求量。同時,通山的版圖面積雖較之周邊的崇陽、通城兩縣要大,但通山的非農業用地等土地利用卻比它們差,核電項目能促進通山合理規劃土地的使用途經,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同時,“核電站規劃要將城市人流分布、環境保護以及土地用途等規劃一并納入考慮范圍之內。將核電站的規劃與整個城市規劃結合在一起,綜合考慮、明確定位、并重新布局。規劃部門還應考慮成立專門的監測部門,在建成以后,對核電站相關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并定期做出相應評價,及時將信息公布于眾。”朱佳林指出。 此外,核電站的建成對于當地的旅游與房地產行業也有影響。 秦山核電站所在的海鹽縣城武原鎮東8公里的秦山鎮杭州灣畔,原本也只是一個小漁村,但如今已經發展成4A級旅游景區。“核電站帶動的旅游設施建設,基礎生活設施建設能直接讓區內居民受益。在規劃核電站時,相關適時地配合規劃一些由核電帶動的工業、統籌當地的人口就業、旅游以及城市道路等諸多基礎設施建設,將有效放大核電站的經濟效應,讓核電站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城市!蔽錆h建筑設計院副院長肖偉指出。 “核電之變”適度而止 事實上,熱衷“核電之變”的內陸地區遠不止湖北省。 6月底,河南省南陽市已將其核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廠址安全性評價報告》,由河南省發改委轉交至國家核安全局、環境保護部核安全中心審核,成為又一期待發展核電站的內陸城市。而從2003年始,向國家發改委提出建設核電站申請的還有湖南、江西、重慶、四川、安徽、福建、吉林、甘肅、廣西、河南等地。 去年7月,日本發生里氏6.8級地震,其號稱世界最大規模的新縣柏崎市刈羽核電站發生泄露。中國眾多內陸城市暢想“核電之夢”時,急需考慮核電站的安全性等相關問題。 “核電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組成部分,內陸建設是必然的趨勢”,朱佳林就“建設與否”的問題向記者堅定地回答,“在建設的過程中,量不宜過多,密度不宜過大,內陸建設重在選址。日本經驗告訴我們,布局須在科學、安全、環保的框架下,結合眾多因素統籌規劃,且這種規劃必須是超前的,以人為本的”。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