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黑龍江七臺河礦務局拉開了礦區開發建設的序幕,1998年2月原七臺河礦務局改制為七臺河礦業精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七煤集團)。50年來,他們從年產幾萬噸的小井群,逐漸發展到擁有12個現代化生產煤礦和6座現代化洗煤廠,年原煤生產能力和洗選加工能力1250萬噸,職工7.6萬人,固定資產凈值41億元,124公里完整的礦區電氣化自營鐵路運輸系統和裝機容量6.1萬千瓦矸石熱電廠的一個集煤炭、電力、機械制造、醫療等于一體的大型煤炭企業。
50年來,七煤集團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幾代礦工頭頂藍天腳踏荒原,始終秉承“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迎著各種艱難險阻,創出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為國家各個時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艱苦創業:從小煤窯登上千萬噸
七臺河礦區地處長白山麓完達山腳下,東面與興凱湖隔山相望,南連著名的境泊瀑布,地處佳木斯、牡丹江、雞西、雙鴨山等城市的環抱之中。她是全國煤層最薄的礦區之一,更是我國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加工基地和三大稀有保護性開采煤田之一。
1958年7月,伴隨著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鏗鏘步伐,黑龍江省燃料工業廳決定,由鶴崗礦務局開發勃利煤田。9月15日,鶴崗礦務局勃利煤礦籌備處成立。1958年9月22日,籌備處黨委副書記張玉新率領楊安華、王維國、王恩才、張振清四名工程技術人員,率先踏上七臺河這塊土地。
面對荒山野嶺,第一批47名創業者自己動手,開荒破嶺,就地取材,砌起了一個個地窨子,搭建起臨時的宿舍和辦公室,在農業社一個廢棄的馬棚里,建起了臨時食堂。他們一邊勘查資源,一邊組建隊伍,從此拉開了七臺河礦區感天動地的開發序幕。
建井和采煤靠鎬刨人背,油燈照明,創業者用這種最原始的開采方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挖出310處小斜井,生產16.9萬噸煤炭。在經歷了鶴崗礦務局勃利煤礦籌備處、勃利煤礦籌備處、勃利礦務局三次名稱變更后,到1965年5月,國家正式批準成立七臺河礦務局。
最初創業的8年,七臺河礦區共完成國家投資5581.5萬元,在小井群的基礎上新建和改建成12對正規的片盤斜井,礦井總設計能力達到138萬噸。共生產煤炭393.8萬噸,期末年產量接近百萬噸水平。
到1976年,七臺河礦務局原煤產量突破208萬噸,1978年,提高到260萬噸,實現建礦以來第一次突破礦井設計能力,第一次扭轉了18年來的虧損局面,實現盈利4萬元。
1988年7月,全國煤炭工業薄煤層現場會在七臺河礦務局召開,這是國家和煤炭行業對七煤人幾十年不畏艱難、自強不息,創出全國薄煤層最高工效和在小井群上建成我國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給予的最高褒獎。
1989年,七臺河礦務局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在盛大的慶典儀式上,局黨委、礦務局莊嚴發出向千萬噸特大型煤炭企業進軍的號召。1991年12月16日16時,全局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噸,第一個千萬噸薄煤層礦務局在平均煤層厚度只有0.86米的勃利煤田上宣告誕生。
由于七煤人在薄煤層全員效率、采煤機械化水平、經濟效益、質量標準化建設、安全等方面名列前茅,成效顯著;這一年,七臺河礦務局躋身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第159位。
勇挑重擔:面向市場率先扭虧
從1992年開始,全國大多數煤炭企業步入低谷,七臺河礦務局的生產經營和職工生活陷入從未有過的困境,能夠按月開工資,已是廣大職工最大的期盼和奢望。1992年8月,面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礦務局不得不做出精煤降價、限產壓庫、減面減人的決策。
面對煤炭供大于求、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的嚴峻形勢,七煤人不等不靠、自立自強,堅持打精煤牌、走特色路,叫響“人倒我不倒,人好我先好”的勇為人先的精神,實施“聚寶盆效益攻關”戰略,推行成本倒算戰略,精煤戰略,集中銷售戰略,輔助單位推船下海等一系列措施,攻堅克難,解困突圍。七煤人模擬長征渡難關,苦練內功圖發展,推動企業在困境中前行,向困難的極限挑戰,穩住了生產規模,維護了礦區的穩定。與此同時,七煤人加速發展非煤產業,年發電2億度的矸石熱電廠于1993年并網發電,17公里富龍電氣化鐵路于1993年建成通車,并且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對煤炭企業的扶持政策,在興凱湖、扶遠等地開發建成10.92萬畝農業基地,多種經營資產總額達到1.9億元。
1998年2月,七臺河礦務局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在國有煤炭企業改革、改制征程中,率先在全煤、全省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改制為七臺河礦業精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下半年,隨著煤炭市場形勢的發生變化,公司采取小井煤集中收購等措施,使全年煤炭產量實現1320萬噸,在困境中苦斗的七煤人迎來了企業解困的曙光。
2004年,煤炭產量達到1450萬噸,精煤產量達到460萬噸,再創歷史新高。職工人均年收入11500元,同比增加2460元,增幅為27.21%。2004年補還歷史陳欠5807萬元,做到職工工資、醫藥費、電費、鐵路運費四不欠。
新機制、新體制,更使七煤集團自身產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聚合力。堅持20年如一日的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在2003年提升到“一化變十化”、“精品加藝術”的新高度,成為全國煤炭行業矚目的亮點。2003年10月,全國煤炭行業在七煤集團召開了煤礦安全質量準化現場會。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務院有關部委、省委、省政府領導和全國重點煤炭企業領導的高度評價。
2003年,七煤集團率先在全省煤炭行業扭虧增盈。他們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精神,引起各方廣泛關注。中宣部領導高度重視,2004年6月,中宣部和中組部組織24家新聞單位的47名記者對七煤集團進行集中采訪,“七一”前后,全國各大主流媒體連續報道了七煤集團的先進事跡,七煤集團的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的黨建工作經驗從此叫響全國。
50年來,七煤集團在企業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能夠準確把握發展形勢,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企業才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進步。50年來,已累計生產原煤2.8億噸,實現利稅48.92億元,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精謀勇斷:踏上強企之路
50年來,七煤人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挫折面前不氣餒,提出了“五年分作兩步走,三年調整打基礎、兩年提速快發展”的戰略步驟。不斷加快調整改造步伐,努力增強長遠發展后勁,再次把企業發展推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新班子新思路。七煤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五個轉變。即轉變發展方針: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好當前與長遠、規模與效益、改革發展與穩定等方面的關系。在發展定位上,由“追求產量規模最大化”向“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追求持續健康發展”轉變;在發展路徑上,由“以煤為主”向“以煤為本、多業并舉、綜合發展”轉變,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延長產業鏈條,走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和可持續發展道路。
轉變生產方式:堅持科學發展,遵循客觀規律,著力在推進高產高效建設、加快生產接續準備、改進落后裝備與工藝上下工夫,推動煤炭生產由“采掘面多、設備多、人員多”的外延擴張生產方式向“采區布局合理、生產工藝先進、裝備精良適用、隊伍精干高效”的內涵發展生產方式轉變。
轉變安全生產觀念:堅持安全發展觀,把安全放在各項工作首位,堅持裝備、管理、培訓并重,著力在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管理、強化職工培訓、提高制度執行力上下工夫,推動安全管理由“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向“以人為本、綜合治理”轉變,堅決做到先安全后生產,不安全不生產。
轉變管理機制:把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著力在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強化經營考評、促進管理升級、深化節支降成、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上下工夫,推動企業管理由經驗型管理向信息化、科學化和市場化方向轉變。
轉變投入取向:堅持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促進發展的前提,在保證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投入回報,把投入的重點放在保證安全、加強裝備、提高和解放生產能力、造福員工上,促進資金投入經營取向由“重投資規模、重眼前利益”向“重投資效益、重長遠發展、重職工福利待遇提高”上轉變。
務實創新:科學發展建和諧
七煤集團緊緊圍繞實現高效發展的目標,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推進采煤工作面支護鋼鐵化改造,大井全部實現單體支護,推進掘進工藝改革,“三小”技術普及率達到78.5%。積極探索急傾斜煤層開采方法,在傾角45度以上煤層成功應用了走向長壁后退開采工藝,為淘汰倉儲、條帶開采方式積累了寶貴經驗。
積極推進安全高效區隊建設,完善“單產單進、安全高效采掘隊及生產準備獎罰辦法”,在采場配置、技術裝備、政策激勵、隊伍保證方面向重點隊傾斜,鼓勵重點隊創水平,今年上半年有187個隊已達到安全高效采掘隊標準。
狠抓質量達標和隱患排查整改,把質量標準化建設作為安全管理的基礎,深入開展達標檢查“評級掛牌”活動,持續推進采掘工作面動態質量達標,大井248個采掘工作面,有205個達到一級標準,達標率82.7%。把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到現場和班組,充分發揮班段長和安檢員、瓦檢員的現場把關作用,嚴格執行干部下井帶班、入井寫實和夜查制度,進一步提高了現場安全管理水平,上半年工傷事故率同比下降11.88%。
積極推行安全量化管理,安全責任進一步細化。深入學習山東煤礦安全管理經驗,完善干部安全風險抵押、班長安全生產獎勵和職工安全年金政策,量化管理人員的安全包保責任和操作人員的崗位操作責任,今年上半年兌現各類安全獎勵4392萬元,嚴肅責任追究,追查安全事故、重大未遂事故7起,推行安監隊伍廉政承諾制,專職安檢員由647人增加到925人,安監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強化成本管理,節支降耗效果顯著。堅持供管結合,積極構建“大物流”體系,加強物資招標采購,抑制物資漲價;全面推行代儲代銷,擴大集中配送范圍,加強材料跟蹤核銷,加強設備調劑和修理,加大躲峰調負和用電考核力度,嚴格控制電力消耗,壓縮非生產性支出。
緊緊圍繞實現和諧發展,創新黨建工作,維護政治穩定。他們以“四好”為目標,加強班子建設。強化兩級中心組學習,狠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兩級班子整體合力和各級干部綜合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中層班子駕馭全局、處理復雜局面的能力明顯增強。以“三帶四有五在前”為載體,加強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大效能監察力度。
經過50年的開發建設,今天的七煤,站在改革發展的歷史新起點上,處于國家加快煤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他們以更加堅韌的氣魄,本著“創馳名精煤品牌,建一流焦煤基地,筑平安富裕礦區,興百年長青基業”的企業愿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造福員工奉獻社會為目標,堅持科技興企、文化強企、精煤富企的方針,完成“擴充后備資源、發展非煤產業”二大任務、推進“五化”建設(即:本質安全化、生產高效化、管理嚴細化、發展持續化、礦區和諧化)的工作思路。在把七煤集團建設成為煤炭主業精強,替代產業興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的偉大征途上,繼續向前邁著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