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華電、國電等7家電力“巨頭”與山西焦煤、同煤、陽煤等6家重點煤企,15日在太原晉祠賓館簽訂了煤炭供需長期協議。與此同時,多家煤炭、電力企業還簽訂了一批電力、化工及煤田開發、煤炭物流等
項目協議。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煤電雙方此次能夠擯棄
“門戶之見”,簽訂供需長期協議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對于緩解煤電矛盾,重構煤電關系將起到積極作用,雙方有望進入全方位合作階段。
據了解,此次簽訂的長期供需協議合同期從2009年至2013年,總量為11575萬噸。
“簽訂的長期供需合同只是定了數量,沒有具體定價格,在市場逐漸放開的背景下,今后雙方還是要隨行就市,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山西某重點煤企的負責人說。
華能集團總經理
曹培璽表示,2007年華能集團
電煤消費量為1.4億噸,其中從山西煤炭的購買量為4000萬噸,約占總量的30%。華能集團將繼續加強同山西重點煤企的戰略合作,到2011年來自山西的電煤供應量將達到5000萬噸。
煤炭與電力消費的區域分布不均衡特點,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北煤南運”、“西煤東送”和“負荷中心發電”的產業格局。今年以來,電煤價格不斷上漲,供應呈現緊張之勢,電廠燃料紅燈頻閃,因缺煤停機一度增加……與往年煤電單純的價格之爭相比,今年的矛盾焦點同時涵蓋了價格與供應兩個要素。
為遏制煤價過快上漲,中國兩次出臺電煤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并連續上調了銷售和上網
電價。
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太原)第二屆國際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召開之際,山西此次專門組織省內重點煤企與電力巨頭座談并達成長期、穩定的煤炭直接購銷關系,對于保證能源
安全和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意義重大。
曾擔任華能集團董事長的山西省副省長
李小鵬表示,煤電雙方是密切的上下產業鏈,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既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煤電企業做大做強的迫切需要。
在博覽會期間,山西3家煤炭企業與3家國字號電力集團公司還將簽訂2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2個投資合作協議,共投資29.5億元人民幣,引資總額達14.6億元。
煤電企業簽訂供需長期協議,是否可以終結由來已久的“煤電之爭”呢?市場觀察人士分析,從長期看,還是寄希望于深化能源產品的市場化改革,理順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的價格關系,從而形成有效、及時的價格和供需信號市場傳導機制。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長王宏英等專家建議,中國應適時推進電廠競價上網,推動
煤電一體化,根據煤炭產業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和決定產業模式,在煤炭主產區建設煤電一體化項目。同時,應加緊建立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適度發展煤炭期貨,構建“匯集信息、發現價格并充當調控平臺”的煤炭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