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時間,中國特高壓逐步從夢想變成了現實。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建成投運,成為近期業界關注的一件大事。對于能源行業來說,這一條600多公里輸電工程的投運,本身更蘊含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能源問題也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特高壓,代表了國際輸變技術的最高水平,更代表了能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變化。
中國特高壓的起步,首先帶來的是我國電網的“技術優勢”,促進我國電工設備制造業的升級換代,提升“民族制造”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而特高壓電網的發展,其“技術優勢”必然轉化為建設和運營統一大電網的“管理優勢”,事實上近期國家電網公司成功獲得菲律賓國家輸電網25年特許經營權并正式接管該國國家輸電網,無疑是中國大電網建設、運營“管理優勢”的體現。而中國特高壓帶來的最大優勢,則是能源配置方式的變化,向更清潔、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轉變。特高壓電網的出現,讓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成為可能,讓更大范圍內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成為可能,更讓中國加強跨國能源合作、優化配置境外能源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成為可能。特高壓,讓能源資源稟賦并不豐厚的中國,探索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不斷增強中國的能源競爭優勢。
中國特高壓剛剛起步,但它卻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大幕。
2009年1月6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順利通過試運行。這標志著我國在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UHV)核心技術和設備國產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對優化能源資源配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電力可靠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交流輸電電壓一般分為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自1891年世界上第一條13.8千伏輸電線路建成投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電網規模不斷擴大,電力輸送容量不斷提高,電壓等級也隨之不斷提升,66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每一次電壓等級的提升,都標志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我國電網在解放后得到快速發展,從1952年自主建設110千伏輸電線路,1954年建成220千伏線路,1981年建成第一條500千伏線路,逐步形成500千伏骨干網架;到2009年1月6日,我國建成首個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其中蘊含的重大意義,遠遠超過了工程本身。
我國地域廣闊,能源資源儲量比較豐富,但貧油、富煤,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達70%。更重要的是能源資源分布與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煤炭資源的2/3以上分布在北方,水電資源的80%在西部,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東部發達地區。作為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能源依存度的不斷提高,能源矛盾逐步顯現。
一方面我國電力需求增長迅速,預計到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4萬億千瓦時左右,需要裝機容量約14.7億千瓦,約為當前水平的兩倍,而現有500千伏交、直流輸電系統無法滿足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亟需加快建設電壓等級更高、資源配置能力更強的特高壓電網。而另一方面,由于能源資源與生產力發展的逆向分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原有的煤炭長距離運輸、就地發電、自求平衡能源供應方式也難以為繼。不但運力瓶頸問題難以解決,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也將十分突出。
針對我國能源發展中面臨的問題,2004年底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轉變電網發展方式,加快建設以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的戰略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對特高壓工作非常重視,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和國家電網公司組織各方面力量,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論證,對我國發展特高壓電網的重要性、緊迫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逐步形成了較為普遍的共識。
隨后,國家有關部委、國家電網公司組織開展了全面系統的特高壓論證工作。國內10多個行業組織和咨詢機構、8所大學、100多家單位,包括30多名院士在內的上萬人直接參與了特高壓有關工作。20個月的艱苦、細致的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和吸收各方不同意見后,大家逐步形成共識:中國完全有必要發展特高壓電網,特高壓技術在中國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
2006年8月9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了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批復強調指出,盡快研發、實施特高壓輸電技術很有必要。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建設,將成為我國電網發展和輸電技術的一次革命。中國特高壓開始從構想變為現實。
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聯接華北和華中電網,線路全長645公里,變電容量2×300萬千伏安。國家電網公司以建設安全可靠、自主創新、經濟合理、環境友好、國際一流的精品工程為目標,拉開了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大幕。
特高壓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縱貫晉豫鄂三省,途經險峻的太行山區、煤礦采空區、漢江分洪區、以及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和多處文物古跡……全線鐵塔 1284基,總重量超過93000噸,平均重量72.4噸,平均高度77.2米,接近500千伏鐵塔的兩倍。長達10余米的巨型絕緣子,高達40余米的 1000千伏構架,重逾400噸的1000千伏主變壓器。工程建設難度高、任務重、系統環境復雜。國家電網公司調集精兵強將,全力開展工程建設。
建設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使得中國直接面對國際電網科技的前沿問題,一個個世界級的技術難題和工程建設難題接踵而至。國家電網公司以科研為先導,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發揮各方面科研力量,全面系統地開展了近千項特高壓關鍵技術研究,在電壓標準、電磁環境、過電壓及絕緣配合、無功電壓控制、防雷技術、高海拔、大電網運行控制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特高壓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系統掌握了特高壓輸變電核心技術。所有課題的研究結論和成果都在工程中得到應用,為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特高壓電網建設,設備研制與國產化是關鍵。國家電網公司高度重視和積極組織聯合攻關,開展設備研發,各制造廠、監造單位和試驗單位廣大技術人員與國內資深院士專家一起,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特高壓設備研制取得了全面突破。通過國家電網公司與設備制造等企業的共同努力,自主研制了世界上首套1000千伏、300萬千伏安單體式特高壓變壓器和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1000千伏、96萬千乏高壓并聯電抗器等關鍵設備,生產了代表當前最高技術水平的特高壓GIS和HGIS開關設備,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核心技術,形成了全套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國內批量生產能力,實現了我國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升級,顯著提升了我國民族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為研究解決特高壓建設運行中的關鍵問題,國家電網公司建設了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直流試驗基地、桿塔試驗基地和西藏高海拔試驗基地以及國家電網仿真中心,形成了目前世界上實驗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高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28項實驗能力和指標創造世界第一。試驗獲得了10多萬組數據,對我國近百個廠家的特高壓主要設備進行了帶電考核,為特高壓設備成功研制和工程順利建設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帶來更重要的“技術優勢”,是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特高壓標準體系。我國在特高壓領域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業界的重視,特高壓交流1100千伏電壓被國際電工委員會和國際大電網組織推薦為國際標準電壓;國際電工委員會成立了高壓直流輸電新技術委員會,并將秘書處設在國家電網公司,這在我國尚屬首次,提高了我國在國際電網技術標準領域的影響力。
特高壓輸電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節約土地資源等特點,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建成投運,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該工程聯接華北、華中電網,橫貫山西、河南、湖北三省。山西煤電充足,湖北水電豐腴。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成后有助于形成南北互濟,加強跨大區電網互聯,有利于減少系統備用,獲得水火互濟、跨流域補償、錯峰避峰等綜合效益,節省發電裝機;有利于促進西部大開發,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此外,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可以促進大煤電基地建設,實現山西電煤就地轉換。
研究表明,1000千伏交流線路自然輸送功率約為500千伏線路的5倍。同等條件下,1000千伏交流線路的電阻損耗僅為500千伏線路的1/4,單位輸送容量走廊寬度僅為500千伏線路的1/3,單位輸送容量綜合造價不足500千伏輸電方案的3/4。
從2004年底提出發展特高壓以來,我國用4年多的時間,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輸送能力最大、代表國際輸變電技術最高水平的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這在我國乃至世界電力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建成投運,是中國特高壓恢弘藍圖的精彩起筆。目前,四川至上海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已經全面開工,后續特高壓工程正在快速有序推進。一個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國家電網正在向我們走來,這一快捷、高效的電力“高速公路”將隨著特高壓電網的建設與發展,建設結構合理、技術先進、資源配置能力強的現代化大電網,促進大煤電基地、大水電基地、大核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不斷促進能源資源在全國乃至更大范圍內的合理配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為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清潔、更高效、更經濟的能源支撐。
來源:人民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