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完成淘汰落后產能2.5億噸,10年減少水泥企業3000戶,這是國家節能減排和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的硬性指標。簡言之,面臨大規模淘汰,這就是中國中小水泥企業的生存現狀!
除了等待企業被關閉、拆除甚至被炸毀之外,中國的中小水泥企業還有別的出路嗎?
關于“中小水泥企業”的界定標準
在中國水泥行業,對于“大、中、小型企業”的界定,其實并沒有一個明確成文的標準,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水泥企業以立窯為主,年產能普遍不高。根據國家建材局1996年確定的標準,年產60萬噸以上就算大型企業,20-50萬噸為中型企業,20萬噸以下為小型企業。到本世紀初,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大量出現,單線產能顯著提高,企業規模分類的標準也隨之提高。目前行業普遍認可的通行標準是,年產60萬噸以下為小型企業,60—100萬噸為中型企業,年產100萬噸以上為大型企業。
2006年,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公布了一個全國水泥行業60家重點企業名單,得到行業內外廣泛贊同與肯定。中國水泥協會據此建議,在企業規模的劃分上,可以把這60家企業定為行業大型企業,而把擁有一條日產2000噸生產線以上的企業定為中型企業,其余的統稱小型企業。這個劃分標準比較清晰明確,但是否能夠成為國家新的水泥企業劃型標準,還要由國家相關部門研究決定。
上世紀50—60年代,在中國水泥行業中,年產2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水泥企業,其產能約占30%,是作為對大中型企業的“補充”而存在的。到了70-80年代,“小水泥”產能與大中型企業的產能開始“平分秋色”。90年代,以立窯為主體的中小型企業繼續快速發展,成為了全國水泥總產量的主體,最高的時候所占比例竟然高達83%。
進入本世紀后,由于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水泥投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大量新型干法生產線上馬投產,在短短的幾年中,以立窯為主的中小企業在產能上逐漸萎縮。到2008年,中小企業的水泥產能只占到了中國水泥總產能的40%左右,以立窯為代表的中國中小水泥企業,在國家水泥供應緊缺,資金投入不足的歷史時期,曾一度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至今仍在為經濟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中小水泥企業的歷史功績不可抹殺。
中國中小水泥企業的生存現狀
關于中國水泥企業的總數,一直沒有一個非常權威非常準確的數字。筆者分析是因為統計方法的不同所致。一個是全國所有大大小小水泥企業的數字,一個是“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數字,指的是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
如果按照1996年國家建材局確定的標準,則到2007年,全國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水泥企業共有5082家,其中年產能60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有496家,占9.8%,產量6.69億噸,占49.65%;產能20萬噸以上的中型企業868家,占企業總數的17.2%,產量占28.27%;產能在20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3664家,占企業總數的72.87%,產量2.941億噸,占21.63%。
如果按中國水泥協會的建議標準,2007年,列入國家重點企業名單的60家水泥企業,僅占全國水泥企業總數的1.19%,產量卻占31%;中型企業146家,占2.9%,產量占13.7%;小型企業4670家,數量占92.8%,產量約占55.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對“中小企業”的概念劃分標準尚不統一,但在中國水泥行業里,“中小企業”仍然在企業數量上占據了絕對優勢,在總產能上,則呈逐年下降趨勢。到2008年,估計全國水泥產量為14.5億噸,其中立窯水泥為5.5億噸,約占38%。而在2005年全國水泥年產能中,立窯水泥的比重占到了60%左右。僅僅三年,就下降了20%以上。
不管按哪個標準計算,中國的“中小水泥企業”的數量都還相當龐大,中國水泥產業的集中度因此大大低于世界先進水平,是不爭的事實。而大幅度提高集中度,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中小水泥企業的現實生存狀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概述:
一、為迅速提高我國水泥生產的集中度,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泥企業數量要減少到2000家,這是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的重要標準。短短10余年時間,從5000多家到2000家,意味著超過60%的水泥企業將被淘汰。牽涉到幾千家企業和幾千條生產線的命運,這是一個規模與強硬程度都堪稱“巨大”的動作。而將被淘汰的,必然是以立窯、濕法窯和小型干法中空窯為主體的大量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
二、國家大規模實施節能減排,中小水泥企業首當其沖,被淘汰的速度加快,被淘汰的命運已不可逆轉。
2007年6月3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家發改委根據“通知”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億噸的目標。并于2007年12月28日,公布了《2007年應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到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1066家企業的1474條生產線。據統計,2007年,全國共強制關停立窯生產企業520家,淘汰立窯水泥熟料產量5200萬噸,基本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區已徹底淘汰了機立窯生產線。
2008年10月22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08年應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企業名單》,名單涉及到26個省份,683戶企業的933條立窯水泥生產線,全年淘汰水泥落后產能估計達到8000萬噸。
5年完成淘汰落后產能2.5億噸,10年減少水泥企業3000戶,這是國家節能減排和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的硬性指標。簡言之,面臨大規模淘汰,這就是中國中小水泥企業的生存現狀!。
中國中小水泥企業的出路探討
以立窯為主體的中國中小水泥企業被大規模淘汰,既是水泥工業現代化的大勢所趨,也是國家節能減排硬指標。2007年關閉520家,2008年關閉683家,2009-2010兩年預計再關閉1500家左右,到2020年,將總共淘汰3000家以上。這些冷冰冰的數據,對中國中小水泥企業來說,確實十分殘酷。
除了等待企業被關閉、拆除甚至被炸毀之外,中國的中小水泥企業還有別的出路嗎?
對于這個問題,行業內外的政府主管部門、協會專家及社會各界一直在進行探討,各抒己見,觀點紛呈,從各個角度提出見解與建議。綜合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觀點之一:中小水泥企業是中國水泥工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點認為,水泥是一種區域性產品,企業生產規模必然受到水泥市場容量和石灰石資源分布的制約。我國石灰石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儲量在億噸以上的大礦并不多,而中小型石灰石礦數量多分布廣,礦山遍及全國。同時,由于水泥消費市場的規模、距離不同,水泥企業過于集中必將形成過長的水泥銷售運距,將造成水泥的消費價格大幅度提高。如果一味地追求生產規模的大型化,將使企業由生產規模擴大帶來的節能效果被運輸能耗所抵消,其社會效益也并不好。因此,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按照水泥消費市場和資源特點的基礎上,我國水泥工業的企業布局應該是集中和分散相結合,企業的合理規模應該是大、中、小相結合。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小水泥企業是中國水泥工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點之二:公平競爭,不以出身論英雄,評判水泥企業應該用統一的標準。
觀點認為,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原則,評判水泥企業優劣的標準應當統一,而不是人為劃分先進與落后。這個統一標準,一是產品質量是否過硬;二是生產過程能否滿足節能環保的要求;三是工作環境是否達到清潔生產的標準;四是資源利用水平和消納工業廢棄物、建筑垃圾的能力高低;五是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貢獻能力。
國家《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到2010年,水泥生產線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噸水泥綜合電耗小于95KWH,熟料熱耗小于740千卡/千克,基本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技術經濟指標和環保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這個指標是我國水泥工業實現現代化的標志,將是衡量各種水泥生產技術先進與否的標準。按此標準,不管是什么工藝,不管用什么窯生產,只要達到上述標準就應該支持和扶植,達不到就應該逐步淘汰。
國家應該調整政策為中小水泥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對于能夠達到2010年國家水泥工業先進技術指標的水泥企業,不管其是用什么方法生產,都應給予享受同等優惠政策的待遇。
觀點之三:中小水泥企業的出路應該是多途徑的。
觀點認為,要實是求是地分析我國國情,明確認識在相當長時期內,我國水泥工業以大型新型干法生產企業集團為龍頭,大、中、小生產企業長期并存的合理結構和布局特點。不能把中小水泥企業和落后生產力等同起來,對待中小企業不能簡單的“一炸了之”、“一關了之”,除了淘汰還是淘汰。從而讓這些企業破罐子破摔,在“死路一條”的消極等待中拼設備,拼消耗,拼污染,造成惡性循環。應當正確引導中小水泥企業,積極尋求多種途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產業政策規定的技術指標,依靠技術進步實現技術升級,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拓寬生存的空間;可以以區域市場需求為導向,和大企業聯手,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也可以積極參與大企業的兼并重組,實施產業整合。還可以改建為規模以上的粉磨站、中轉庫或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等接替產業或者其它產業。總之要想辦法使這些中小水泥企業也能達到先進生產力水平,跟上水泥工業實現現代化的步伐。
觀點之四:政府部門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上
觀點認為,目前,我國的濕法窯、其它小型回轉窯和小型機立窯已基本淘汰,能與新型干法窯共存和競爭的主要是機立窯企業,而且數量之多,總產能之大,要求在短期內完全退出市場是不現實的。我國立窯水泥能否可通過先進適用技術再次提升,形成與新型干法水泥共存的局面?需要政府、行業和企業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研究,探討一條符合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發展的水泥工業發展之路。
將來的水泥工業產業政策,在限制和淘汰的內容上,可以不按企業規模大小、不分窯型或工藝類型、只追求效果,設定準入門檻,即用同樣的質量、能效、環保、清潔生產標準和利廢水平來要求企業。政府部門把工作重點放在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上,企業主要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政府只是加強監督和管理,盡量減少直接干預。
關于機立窯的JT技術改造
所謂“新型半干法JT窯水泥生產技術”,是指以JT窯為核心,以節能環保新工藝及自動控制技術支撐的水泥生產新技術。此技術不僅適用于傳統立窯企業的升級改造,也適用于1500t/d以下的小型窯外分解及預熱器窯的改造。
新型半干法JT窯水泥生產技術被一些專業人士稱為“是中國水泥工作者通過辛勤工作,大膽實踐,不斷創新,認真總結經驗的積累成果”。該項技術是在傳統的中小水泥生產工藝技術的基礎上,研制開發成功的創新型現代水泥生產工藝技術。“它實現了我國自主創新并擁有知識產權的JT窯技術,和已被新型干法工藝廣泛采用的均化、收塵、自動控制、粉磨等先進工藝裝備技術的完美結合”。
從2004年起,已先后有17家企業的22條生產線采用了JT窯技術,分布在全國十二個省區,投產后全部取得成功。運行結果證明,其熟料熱耗、水泥綜合電耗、產品質量、粉塵排放等技術經濟指標及,都達到了國家產業政策提出的2010年要達到的現代水泥的行業技術標準,甚至超過了中等規模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水平。而且同等規模的建設投資可以降低1/2左右,建設周期可以縮短到10個月,建設占地面積僅為新型干法的1/2。
一些專業人士認為,JT窯在市場中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應該鼓勵一部分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推廣應用這項技術,淘汰落后的立窯工藝,實現產業升級,使企業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而國家產業政策應該支持新型半干法JT窯水泥生產新技術的應用。
盡管這些專業人士對“JT窯”倍加推崇,贊譽有加,但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在多數立窯面臨淘汰的大背景下,經過了3年較高力度的宣稱推廣,JT窯技術仍然未能在行業獲得廣泛認同。2005年-2007年,全國已投產的JT窯僅有20多臺,熟料設計產能還不到400萬噸。而同期全國相繼新投產的新型干法窯達280臺,熟料產能為2.9億噸;僅2008年一年,全國在建的新型干法窯即達208臺,熟料產能為2.2億噸;而同一年全國在建的JT窯僅有不到10臺,熟料產能不到200萬噸。兩個數據之比都是1:100,差距巨大。
從幾年實踐的結果看,盡管JT窯的技術經濟指標不俗,但是否真的能夠“與新型干法窯的相媲美”,能否成為立窯通過改造獲得“新生”的途徑,業界的看法則不盡相同。
第一,之所以出現JT窯與新型干法窯1:100的現實,說到底是市場的抉擇,是市場的需求和投資人的判斷與決策。面對現實,必須清醒地看待“JT窯”,期望不能過高。現有的機立窯中,有部分可以改造成JT窯,繼續發揮其余熱。而不能指望JT窯“變身”成另一種新穎的、能夠在行業大規模推廣的水泥窯型。
第二,所謂的“新型半干法JT窯水泥生產技術”,實際上仍然是改進型的立窯技術,盡管其技術是先進的,但它的作用應局限于對“暫存期立窯”進行改造,實現節能降耗、提高質量。要把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水泥生產力和“有條件、少量有限”的用包括JT技術在內的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暫存期立窯這幾件事情統籌協調好,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因小失大。
第三,JT窯必須實事求是地定位。JT窯是從立窯發展創新而來的,其工藝過程本質上仍屬于立窯范疇。JT窯與新型干法窯既不處于同一時代,更非在同一檔次和同一生產規模。要清楚地認識到,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和立窯技術畢竟是不同層級的技術,“與新型干法水泥媲美”的說服力不足,將其取名為“新型半干法工藝”,也并不妥當。有人甚至認為,過高評價JT窯,表現了一種濃濃的“立窯情節”。
第四,如果政府認可JT窯,調整產業政策,中小水泥企業會不會一哄而上,沖擊新型干法水泥發展的良好態勢,影響其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如果長期存活,必然與大水泥企業搶奪市場,加劇市場不正當競爭,中國水泥的結構調整目標更難實現。一些政府主管部門仍然把JT窯工藝技術列為必須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不能說沒有這個因素在內。因此,政府應盡快組織權威部門和專家對JT窯技術進行鑒定,同時制定與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相同的質量、能效、環保指標和監督檢測體系,進行規范管理。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